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结果对3765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其阳性率为0.18%,其中抗-D2抗体2例,抗-E抗体3例,抗Ec抗体2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华  姜小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57-2458
对本院部分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检测1278例输血前标本阳性率0.31%,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发现抗-D1例,抗-E2例,抗-c1例。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应为所有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时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鉴定[1]。本院对2 200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例多次输血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报道,强调抗体筛选和鉴定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卡式抗人球法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患者血液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通过抗体鉴定检出不规则抗体为抗-C、抗-e。结论:不规则抗体存在是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2351例受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 2351例受血者血清样本中9例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达0.383%;其中包括8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占88.89%,其中1例抗-D,占12.5%;2例抗-E,占25.0%;1例抗-C,占12.5%;2例抗-C,占25.0%;1例抗-M,占12.5%;1例自身抗体,占12.5%.男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286%,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59%,男女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抗体检出率为0.705%,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抗体检出率为0.082%,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有利于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旻洁 《现代医学》2010,38(2):194-195
目的:通过对1例多次输血致输血反应病例的报道,分析其输血反应的原因,强调抗体筛选和鉴定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卡式抗人球法对患者和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患者血液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通过抗体鉴定检出此不规则抗体为抗-C、抗-e.结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个原因,因此,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林燕 《中外医疗》2012,31(31):55+57-55,57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配血过程中的影响,为患者在临床输血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并进行输血的患者2 454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致敏红细胞检测被检物中的血型抗体,以确定受血者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临床配血的影响。结果 34例为阳性,其阳性率为1.39%。所有不规则抗体中Rh系统抗体16例,其他系统6例,非特异性凝集5例,自身免疫性凝集7例。结论对临床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实验筛选以及鉴定,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的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有效的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及对输血溶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 867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抗体的特异性分布情况,按照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不同进行分组,将64例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简单随机抽样选择6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溶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 867例输血患者中,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者64例,阳性率为2.23%,其中抗-E抗体阳性30例(42.86%)、抗-DC抗体阳性14例(14.29%)、抗-D抗体阳性13例(14.29%)、抗-M抗体阳性7例(28.57%),发生溶血性输血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20.31%;对照组发生溶血性输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9,P=0.003)。结论:患者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验,Rh系统抗体阳性患者较多,且输血后易发生溶血性输血并发症,应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 250例患者,在输血前对1 25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50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被检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占0.8%,在10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抗E 3例,抗Ce 2例,抗C 2例,抗E 1例,抗D 2例,在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其中有输血史者8例,合并妊娠者6例。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准确筛查出患者的不规则血型抗体,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6 036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 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 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县级综合医院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筛查情况和分布特点,为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检测技术对9 625例拟输血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46例血清样本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0.48%,其中男20例,占43.48%,女26例,占56.52%,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χ~2=7.12,P<0.05)。无输血史者血样中检出不规则血型抗体阳性6例,占0.14%,有输血史者血样中检出不规则血型抗体阳性40例,占0.75%,有输血史者阳性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史者(χ~2=18.66,P<0.001)。46例抗体筛查阳性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30例,占65.22%。其中自身抗体10例,占特异性抗体检出数的33.33%,同种特异性抗体20例,占特异性抗体检出数的66.67%。同种特异性抗体中Rh血型抗体检出17例,占同种特异性抗体的85.00%。结论为了有效防止输血并发症的出现,从而达到安全输血、有效输血的目的,在输血前对患者尤其是多次输血者以及妊娠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并对阳性结果 进一步确定分析,以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5891例标本阳性共20例,阳性率为0.34%,分别为抗-D抗体4例,抗-E抗体5例,抗-C、e抗体3例,抗-C、抗-Al抗体各2例,抗-c、E抗体、抗-C、E抗体、抗-H、抗-M抗体各1例;椐分析,不同人群阳性率存在差异.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血型抗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依据?方法:4 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不规则抗体阴性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所属科室与抗体种类进行研究?结果:在4 200例中有20例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8%;其中女15例,男5例?在女性患者中,孕妇11例(0.26%);妇产科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最高,但经连续性校正χ2检验表明各科室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E抗体占65.0%,抗-E抗体+抗-M占15.0%;Dufffy血型系统抗Fya-抗体占15.0%;未知抗体占5.0%?结论:妊娠和反复输血是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率,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以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该市中心医院接受预输血的患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筛查,计算检测阳性率,分析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及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之间的关系,在我市中心血站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阳性率为0.44%.其中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特异性同种抗体、非特异自身抗体分别占65.91%(29/44)、27.27%(12/44),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82%(3/44),以特异性同种抗体为主,特异性同种抗体中又以抗-D所占比例最高,为50.00%(22/44).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筛选,不仅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姜敏 《吉林医学》2012,33(28):6079-6080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 600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证输血安全的意义。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0.46%),其中特异性抗体9例(0.34%),非特异性抗体3例(0.12%),特异性抗体中抗-M抗体2例、抗-D抗体2例及抗-E抗体2例,抗-C、抗-Lea、抗-JKa分别检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反应。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降低各种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及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 对2008年6月到2010年6月2年来我院输血患者做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做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总结各抗体出现频率,统计输血反应例数.结果 2年来检测病例6126例,结果 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占总检测量的0.57%,阳性标本Rh系统 18例占51.4%,其他系统占48.6%,自身抗体5例.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检查前检查之常规,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必勇  刘俭 《大家健康》2016,(5):133-134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其院进行输血治疗的854例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选.结果:通过对854例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筛选和检测发现,854例患者中有12例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4%.并且对于12例不规则抗体进行了相应的性质和血型系统鉴定.结论:在临床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并对红细胞的抗体进行鉴定,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保证输注血液的安全,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并制定相应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4 562份病例,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病例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在4 562份病例中,阳性49例,阳性率为1.07%,抗D抗体17例,抗E抗体15例,抗CE抗体5例,抗M抗体2例,抗N抗体1例,抗JKa抗体6例,另有3例无法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在2 168份输血病例中,18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83%。在2 394份新生儿样本中,3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1.29%。结论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阳性病例的抗体特异性,避免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对于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近5年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所有需输血的患者作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抗体筛选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统计输血反应例数。结幂:在3021例需输血的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阳性检出率为0.16%。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取微柱凝胶卡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之间输血的2 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对2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测,其中检查出有7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3%,其中,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Ce以及抗Ec类型.结论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正确的输血和输血安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