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使用后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以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集中到供应室,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去污、消毒、清洗和灭菌.结果 我科消毒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通过对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监测和临床使用,灭菌物品符合医疗卫生工作要求,确保了医疗质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多数医院对污染器材实行先在使用科室经过初步浸泡消毒后,再回收至供应室统一处理,由于分散浸泡消毒,容易使污染在环境中扩散及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加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去污处理,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综合管理水平,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该院实行了使用后医疗器械由供应室集中去污处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供应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将各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物品回收后,经过人工初步处理后放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清洗、消毒、干燥。结果:清洗、消毒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我们供应室赢得了时间、节省了人力,清洗人员的职业暴露明显下降。结论:认真分类、仔细检查、有效去污后才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既能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又能控制因交叉感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清洗过程各环节质量监控,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管理.结果 实施PDCA循环,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及时预处理,严格器械分类、选择合适清洗方法,达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对医院的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科室全员参与管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红艳 《大家健康》2017,(11):290-291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该院自2014年开始在消毒供应室中对医疗器械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一应复用医疗器械,均在使用完毕后送至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及消毒处理,随机抽检3个月内的150件医疗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情况测评,并将之与未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之前的3个月内的150件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后清洗质量迭标的医疗器械共有145件,清洗质量迭标率为96.7%;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前清洗质量达标的医疗器械共有121件,清洗质量达标率为80.7%;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后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达标率,因此应当继续保持及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6.
金云玉  刘丽  张真 《吉林医学》2013,34(16):3281-3282
<正>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处理可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部门,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爆发密切相关,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是确保灭菌质量的前提。为了加强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小组不断优化清洗流程,加强清洗环节质量控制,使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一年多的使用与管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制订管理措施并实施,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讨和总结医院再生医疗器械在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各个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制订再生医疗器械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流程和质量。预防和阻断了因医疗器械不洁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通过制订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了临床科室使用诊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医院消毒物品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新 《广西医学》2007,29(10):1635-1637
目的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去污处理,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充分发挥消毒供应室的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方法 全院所有消毒灭菌器械进行集中处置,对手术室中包、妇产科刮宫包、产包、外科拆线包的清洗质量,医疗成本,护理时数与分散处置进行比较.结果 集中式管理器械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成本明显降低,临床护士护理间接护理时数减少,工作效率提高.结论 集中式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消毒供应室管理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公司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使用现状,提出基于RFID控制系统的全流程监控系统,依据各流程操作实现外来医疗器械追溯和状态跟踪,实现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有效管理。结果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公司器械处理流程中应用RFID后,外来医疗械的回收符合率,分发符合率均有所提高,回收记录错误率降低21.5%,发放错误率降低21.2%。同时在科室使用中,该系统使用后显著降低了输入时间及查询时间。结论通过构建RFID全流程控制系统,完成了外来公司医疗器械系统流程管理、消毒器械溯源管理和质量评价等功能,规范了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业务流程,也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1.
骨科植入性材料是国家重点监控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供应和使用要求标准高,涉及环节比较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医疗事件。因此如何加强骨科植入性材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是当前医院医疗器械耗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立波  张东航  董雨燕  王琳  贾淑梅 《吉林医学》2008,29(20):1777-1778
目的: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器械质量,实施两年多后工作质量与实施前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实施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外来医疗器械在医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高效、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在准入、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质量监测和用后归还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外来器械的使用和处理流程,提高了器械质量,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安全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肩负着对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等工作,特别是集中化管理后,更是对包括医院手术室器械在内的物品进行处理,其工作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所以,它是全院医疗质量的保证.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彻底清洗,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如果被灭菌的器械不能保证清洗质量,即使灭菌程序正确,仍然达不到灭菌要求.所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全面加强新疆地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质量。方法 新疆地区质控中心根据地域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结合全疆三级公立医院探讨意见,制订新疆地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状况评价标准;并开展自查,从医院类别、所属地区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新疆地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在制度制定、体系建设、实施管理、持续改进及临床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部分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抽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结果 新疆地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欠完备、质控团队建设不完善、人员配置不足、质控场地不符合要求、人员资质不全、培训频次低及效益评价缺失等方面。需从引导关注度、完善体系建设、加强人员资质、实施质控、持续改进、提高培训频次6个方面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由急到缓循序渐进推动质量控制管理的建设与实施,完善优化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结论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医学工程新时代的要求与任务,可以有效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安全使用,符合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 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一年多的使用与管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制订管理措施并实施,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CSSD)去污区管理措施,提高工作质量,达到清洗质量标准。方法依据卫生行业标准对去污区从环境、人员、设备、清洗剂、去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结果全面质量管理对清洗质量控制起关键作用。结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CSSD去污区的工作质量,达到清洗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强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物品、耗材的消毒供应管理,提高物品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该院各科室诊疗护理过程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实行全部回收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保养、包装、灭菌、下送等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行集中管理后可有效地解决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分散清洗消毒的无序状态,能有效地提高了器械清洗及灭菌质量.结论 基层医院实行集中统一的消毒供应制度,是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规范化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治、手术与护理中。依据国家规范要求,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与无菌物品发放等,共10个连续性步骤,其中清洗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灭菌质量。为杜绝不合格消毒灭菌物品,保障安全供给,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310,2—2009及310.3—2009)相关规定。规范再生医疗器械的处理,针对清洗存在问题,加强清洗过程管理,使清洗质量不断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晓丽  黄浩 《西部医学》2011,23(4):769-770
目的探讨控制和规避复用医疗器械去污处理存在的风险,预防和减少危害的产生。方法分析复用医疗器械清洗不干净造成病人感染、清洗过程中员工自身职业伤害、环境污染、清洗后器械功能受损等风险因素。并通过加强专业培训、自身安全防护、加强噪音与环境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制度化管理来规避风险。结果对比控制前后,病人感染减少83%,利器伤减少80%,化学性伤害减少75%,物品功能受损减少83%。结论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优化流程可减少职业伤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