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是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结代、昏厥、怔忡及眩晕等范畴。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络病”即“络脉瘀阻”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的关键。现在此对心律失常“络病”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各种病理过程累及窦房结及邻近组织 ,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 (或 )窦房结传导障碍 ,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 ,属心血管疾病之危重症。西医认为安装永久性体内起搏器为最适宜的方法 ,但价格昂贵 ,难以普及 ,有些还有副作用〔1〕。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法 ,在辨治病窦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 中医对病窦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病窦以脉迟、头晕、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喜温恶寒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属祖国医学之“脉迟症”、“脉结代”、“心悸”、“头晕”、“胸痹”、“厥证”等。对其病机古代…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民  于艳萍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544-544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一定优势,而且较西医药治疗副作用少,现将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近五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心房颤动的病位在心,其主要症状为心悸、脉结或代,常伴有头晕、胸闷、气短等症...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是属中医“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心阳不足,心气虚损,以致鼓动无力为其王要病机。临床上多以心脾肾阳气不足为主。笔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收到一定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传导、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以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胸闷、心悸、头晕及憋喘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虽无该病名,但可属中医学“胸痹”、“厥脱”、“心悸”及“迟脉”等范畴。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从气血论治的观点,“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认为气血失衡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善经气血辨证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或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等范畴,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而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已成为冠心病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1病机治则一些学者结  相似文献   

7.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脏病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胸痹”之范畴,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脾肾阳虚。笔者临床治以补益心气、温补脾肾等常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邱蕾 《四川中医》2009,27(2):6-7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等范畴,王振涛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其本,“瘀”与“热”为其标,治疗当标本兼治,方以四参饮加减治疗每取良效。  相似文献   

9.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心室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冲动,而提早引起心脏的部分或全部除极为特征。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范畴。临床上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中医药治疗室早以其作用稳定持久、毒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室性早搏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健棋  邓嫦 《山西中医》2000,16(2):52-55
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属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范畴。在某种情况下 ,室早可演变为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故中西医学均重视其研究。多年来发现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其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增加死亡率的危险 [1 ] 。因此 ,探寻治疗室早的低毒高效药物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期 ,国内在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作了不少探索 ,临床报道较多。仅就近 5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 ,室早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病后虚损等因素引发 ,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  相似文献   

11.
稳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8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稳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86例向从贵,范正宏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30022)心律失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等范畴。据笔者观察,其病机以气阴两虚型多见,1990年以来,依据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自拟“稳脉汤”方...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及心电图的不同病理改变。治疗多以促心肌修复及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为主,兼配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之剂协同作用。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临床根据其发病的不同症状表现及病机变化可分为四型进行治疗,疗效较著,分述如下。1外邪侵袭型发病初期患者多因过劳体虚,感受外邪,邪热郁结,闭阻心脉而致。表现出类似“感冒样”症状,发热汗出,食欲不振,心悸,气短时作,舌红,苔薄黄,脉浮…  相似文献   

13.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辨治需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快速性心律失常属“心悸”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虚、阴虚,实为外邪、痰浊、瘀血和热毒。 在辨证治疗方面,气阴两虚者多见心悸反复发作,心神不宁,胸闷气短,头晕失眠,纳差乏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药用:太子参、麦冬、  相似文献   

14.
李亚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12-513
浙江省名中医郑源庞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 4 0余年 ,学术造诣颇深 ,临床经验丰富 ,对内科疑难杂症 ,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尤有心得 ,用药颇具特色。兹将郑老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加以整理 ,介绍如下。1 谨守病机 ,重在辨证心律失常临床以心悸、胸闷、气短、脉结代等为主要表现 ,故属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心痹等范畴。郑师主张将本病分为过速性和过缓性两大类。其中过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期外收缩和异位心动过速 ,此属主动现象 ;过缓性心律失常则包括逸搏激动和逸搏心律 ,是由心脏的低位起搏点发生起搏 ,属被动现象。心律失常的病…  相似文献   

15.
1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心悸”、“怔忡”、“心痹”等范畴.其致病之因,周师认为或心胆虚怯,或气血不足,或痰瘀热扰,但临床中以邪毒犯心尤为多见.邪毒者,泛指外感时邪,外邪稽留,扰犯于心,则心气逆乱而造证叠起.正如《圣济总录》所云:“风邪乘之,则令……惊悸”,甚者心阴被灼,或心之气阴同亏.实践证明,邪毒侵犯愈盛测心悸胸闷愈甚,而结  相似文献   

16.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见于多种原发性心脏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病及风心病等。因各种疾病致使心肌长期缺血、劳损,或由于病毒感染,或由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伤害,造成心脏传导系统的渗出、变性、坏死及纤维化,最终出现心动过缓、心脑缺血为主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证范畴。其之中医病机以虚损为本,兼挟气滞、血瘀、痰浊、热毒、水气等。按脏腑辨证,病位在心,但与其他4脏功能失调有关。笔者认为,心与肝关系密切,肝气失调或肝血不足,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属现代医学中“心律失常”范畴 ,它是由于心脏内冲动形成和传导失常 ,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而造成的。其临床表现见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头昏”、“昏厥”等病证中。治疗上主要分为 3型 ,即气阴两虚型用炙甘草汤加减 ;阴虚火旺型用补心丹加减 ;脾肾阳虚型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但是临床上的病例往往伴随有几种病或几个系统的病种 ,因此病机复杂 ,治疗也相应难度大。笔者师从张璧姿老师 ,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颇有收获 ,现简介如下。治疗此病应抓准病因病机 ,而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多瘀多痰 ,瘀阻生湿生痰 ,或血瘀阻络 ,治…  相似文献   

18.
侯茗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45-346
室性早搏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难以治愈。近年来中医界对室性早搏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问世,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临床多以心悸为主症,可归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范金茹教授在遵循前贤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分类,认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病机多为心神被扰、心阳浮越;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多为心神失养、心阳不足。治法上,快速性心律失常当以重镇安神为主,缓慢性心律失常当以养心安神为主。范金茹教授自拟的定悸方既可养心安神,又可重镇安神,常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并将其根据心律失常的分类进行加减,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朱晨军  包祖晓  唐启盛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8-1019
中医学中的惊和悸的基本含义为“害怕”“恐惧”;中医学中的“惊悸”病是一种以“害怕”“恐惧”为主要表现,并常伴有失眠等其他神志症状的神志病,与焦虑症的关系非常密切;切不可把“惊悸”病简单地理解为心悸或心律失常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