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吻合口瘘为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临床处理困难 ,死亡率高 ,本文总结我院近 10年 2 1例吻合口瘘的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2 7~ 75岁 ,平均年龄5 1岁。食管癌 18例、食管下段贲门癌 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底端侧吻合 15例 (主动脉弓上吻合 12例 ,弓下吻合 3例 ) ,其中吻合器吻合 4例 ,余为手工缝合 ,食管下段贲门癌及部分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端端吻合 6例 ,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在首次术后 2~ 12天。 2 0例行手术作胸腔闭式引流术 ,1例保守治疗 ,其中 2例行瘘口修补术 ,13例同时行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36例70岁以上的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病人中男28例,女8例,食管癌24例,贲门癌12例,术前伴有其它脏器疾病或功能障碍的32例。手术切除32例,2例采用颈胸腹三切口颈部吻合,13例行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行主动脉弓下吻合,30例采用吻合器机械吻合,2例行颈部手工吻合。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占33.3%,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11例,Ⅲ期19例,Ⅳ期4例,获随诊26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42.3%和19.2%。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应采取积极态度。除发生广泛转移,全身情况衰竭不能耐受手术之外,均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蒋琰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42-1443
我院自1993年5月~2002年12月对23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外科治疗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中男12例 ,女11例 ,年龄70~78岁 ,平均71 8岁 ;食管癌10例、贲门癌13例 ,合并其它并发疾病10例 ,其中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心律失常、瓣膜病变 )4例、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不全 )6例、糖尿病2例、胆石症2例。10例食管癌均行胃代食管术 ,其中行主动脉弓上吻合7例 ,颈部吻合3例 ;13例贲门癌中 ,行开胸手术8例 ,均行弓下吻合 ,另5例经腹手术。2结果本组无单纯手术探查 ,10例食管癌均为鳞癌 ,高分化2例中分化8例 ;贲门癌13…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早期幽门梗阻较为少见,我院统计871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早期幽门梗阻7例,其中机械性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4例,死亡1例;功能性2例,保守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0~70岁,平均52岁,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中下段癌2例,左经胸食管大部切除,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贲门癌2例,左经胸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吻合。主要症状和体征:胸闷、气急、心率增快、呼吸困难、恶心、反酸及呕吐频繁,呕吐物一般呈咖  相似文献   

5.
王成  祝会斌 《安徽医药》2015,36(6):715-716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手术操作方法, 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存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 术中应用管状胃代替食管, 统计分析术后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 术中保留胃右动脉及分支的管状胃制作成功, 23例术后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 4例出现明显肺部感染, 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1周后顺利脱离呼吸机;1例较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 出现吻合口瘘, 最终死亡。术后随访21例, 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 术后1月后生活基本自理。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8%(9/21)和19.0%(4/21)。结论 应用管状胃代食管, 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 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减少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危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及并发症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贲门癌63例,食管癌17例。手术方式为左胸后外侧切口59例,经腹部切口14例,右胸加上腹部正中切口5例,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2例。结果:80例患者全部手术切除、发生心肺并发症17例,无吻合瘘发生,无手术死亡,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生存率97.5%(78例),3年生存率53.8%(43例),5年生存率42.5%(34例)。结论:对高危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但要合理掌握适应症,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年1月至1991年5月应用经左胸切除食管癌后食管床内食管胃Gambee单层吻合术的术式治疗食管癌124例,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男96例,女28例:年龄27~74岁.28例术前有心肺等胸部慢性疾患.颈部吻合21例,主动脉弓上吻事103例.术后吻合口瘘2例(1.6%),心肺并发症2例,死于术后并发食管胃主动脉瘘1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8的2月~1995年6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39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4例中,食管癌326例,贲门癌68例。男254例,女140例。年龄36~78岁,60岁以上180例,其中70岁以上36例。食管癌胸上段38例,胸中段218例,胸下段70例。TNM分期:Ⅱ期119例,Ⅲ期275例。术式:经左胸切除食管癌、食管床内胃食管重建术318例,其中颈部吻合202例,主动脉弓上(后)吻合11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76例。病理报告:食管鳞状细胞癌323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食管胃吻合口常见的并发症 [1 ,2 ] ,我科自 1985年 10月 ,采用食管胃深套叠吻合法 [3 ] ,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6 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6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46~ 6 7岁 ,食管癌 33例 ,其中病变位于食管中段 18例 ,位于食管下段 15例 ,贲门癌 36例 ,肿瘤长度 2~ 7cm,全组根治性切除 6 5例(84.2 % ) ,姑息性切除 4例 (5 .8% )。病理报告 :鳞癌 33例 ,腺癌 36例 ,本组行主动脉弓上食管胃重建 31例 ,主动脉下食管胃重建 38例。2 手术方法取左胸后外侧切口 ,6肋间进胸 ,探查肿瘤可切除后 ,常…  相似文献   

10.
自1974年5月始,我科开展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共1049例,术后发生早期胸胃梗阻者5例,其中4例系采用经右胸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胃于颈部与食管吻合,1例系经左胸行中段食管癌切除术,胃于主动脉弓上与食管吻合。这5例胸胃梗阻患者,经相应的手术治疗,3例痊愈出院,2例因并发吻合口瘘、胸腔感染而死亡,现将防治体会简述如下。一、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腹腔镜对于70岁以上高龄患者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70岁以上高龄行食管癌患者胸腹腔镜手术20例,全部为胸腹腔镜联合管状胃代食管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例中转开胸,平均出血量130 ml,术后肺部感染5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均治愈,无死亡患者,术后病理分期T1M0M03例, T2N0M010例, T2N1M05例, T3N0M02例。结论胸腹腔镜手术用于高龄食管癌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微创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6例吻合口癌患者作再手术治疗,其中结肠食管颈部吻合8例、食管胃颈部吻合6例、食管胃胸顶吻合1例、开胸探查1例.结果 再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位6.3%,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0/15例)、26.7%(4/15例)、6.7%(1/15例).结论 对部分有适应证的患者,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行之有效的办法,早期发现、诊断、及时治疗能提高其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饮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科行胃镜下置十二指肠管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严重胃瘫患者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本院胸外科共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共289例,术后发生严重胃瘫6例,年龄62~73岁,平均65.7岁,其中男5例,女1例。食管癌5例,贲门癌1例,食管癌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作者在1972~1979年中收治的34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3例,男性307例,女性36例,年龄自28~74岁,其中40~60岁270例(78.7%)。本组手术切除247例,其中:食管中、上段癌58例切除38例(65.4%);食管下段癌71例切除者54例(76%);贲门癌214例切除165例(77.1%)。切除的247例中,228例作了病理学检查。其中:鳞状上皮癌73例;腺癌(包括粘液型、溃疡型、蕈状型)147例;未分化癌8例。手术切除的术式计食管胃吻合(包括下半胃)者201例(颈部吻合12例,胸膜顶吻合4例,主动脉弓上吻合22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63例)。食管空肠吻合者46例,Roux-y 2例,Lahey 法40例,  相似文献   

15.
徐晓东  徐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11+114-111,114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术期的处理、术式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9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围术期的处理、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2例,占35.6%,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31例,Ⅲ期45例,Ⅳ期12例。获随诊79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24.4%和12.2%。结论: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术期的处理。严谨的围术期处理是7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63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特点,提高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包括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57例,切除率90.5%,切除病例中行颈部吻合5例,弓上吻合32例,弓下吻合2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体质多数较差,合并症较多,心肺功能低下,术后易发生心肺并发症。严格手术指征,加强同手术期的处理,强剜个体化治疗。手术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评价Ivor-Lewis手术(右胸和上腹部二切口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术)和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两种术式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01月—2005年06月456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采用Ivor-Lewis手术和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治疗的18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其中Ivor-Lewis手术132例,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52例。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别;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184例无围术期死亡者,4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占23.4%,其中Ivor-Lewis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1例(23.5%);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2例(23.1%)。全组184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36.4%,Ivor-Lewis手术5年生存率为37.1%,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5年生存率为34.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手术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9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类(HR=1.43,P=0.025)、N分类(HR=1.76,P=0.004)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Ivor-Lewis手术和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均可作为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候选术式,建议应该根据手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肠代胃术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食管胃重复癌及食管癌术后再发胸腔胃窦癌等食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中下段癌、食管胃重复癌及食管癌术后再发胸腔胃窦癌、食管癌术后长期胃瘫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采用空肠代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生存5年以上3例。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运用空肠食管吻合代胃,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及贲门癌、食管胃重复癌等施行手术切除,重建消化道,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膈疝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自1982年3月至1992年4月我科共计发生食管、贲门癌术后膈疝6例。现将我们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5~72岁,其中60岁以上3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2例。均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4例,主动脉弓下吻合2例。疝入胸内脏器:结肠、大网膜4例,小肠1例,结肠、小肠、脾脏1例。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87年10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及贲门癌10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男87例,女16例,年龄36~79岁。 1.2 病变部位 食管癌56例,其中上段9例,中段37例,下段10例。贲门癌47例。 1.3 手术方法 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或胸顶部吻合4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