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高危老年糖尿病足坏疽49例行单侧大腿中下1/3和小腿截肢术,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面罩吸氧8 L/min,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腰丛注入1%利多卡因15 ml和0.4%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处注入1%利多卡因15 ml和0.4%罗哌卡因10 ml。结果49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无止血带疼痛反应,术后无腰痛、头痛、尿潴留、神经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0 min和30 min的SBP和DBP均稍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60 min患者的SBP、DBP经补液扩容有所回升,心率麻醉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0.4%罗哌卡因60 ml组(C组)。各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均按2∶1分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A组和C组的阻滞范围明显大于B组(P<0.05),A、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C组患者在神经阻滞下均能完成手术,B组有5例患者由于镇痛不全或肌松效果较差,需辅助静脉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结论低浓度高容量(0.3%、60 ml)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0.3%的罗哌卡因行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神经刺激仪定位,A组采用0.4%罗哌卡因,股神经用30 ml局麻药,坐骨神经用20 ml局麻药;B组采用0.3%罗哌卡因,股神经用40 ml局麻药,坐骨神经用27 ml局麻药.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低浓度、高容量组麻醉起效更快,效果更好.结论 低浓度、高容量的局麻药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膝关节以远的手术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4例ASAⅠ~Ⅱ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给药30min后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时间及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0.75%罗哌卡因组比0.5%罗哌卡因组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且患者满意率高。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5%罗哌卡因作用更为完善,持续时间更长,较适用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任晖  张丽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09-181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年龄65~80岁,按所用麻醉药物浓度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术中麻醉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最长,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满意度比较,B组、C组术中满意度高.A组术中轻微痛例数多,需加用麻醉性镇痛药镇痛,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一例喉返神经阻滞.[结论]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0.25%罗哌卡因20 mL、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5%罗哌卡因20 mL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75%罗哌卡因20 mL更适合于老年患者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8-365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患者7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1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5)给予0.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观察组(n=46)给予0.2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比较2组患者用药30 min后神经阻滞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 min后,2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的患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效果好,能满足手术需求,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神经刺激仪(PNS)的诞生给外周神经阻滞带来了新的生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损伤小、对循环系统干扰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本研究对罗哌卡因不同配伍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分为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硬膜外麻醉组)各20例,观察并纪录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20、30、60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及维持时间,以及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A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B组(P0.05),维持时间也长于B组(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的MAP、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患者注药后5分钟的MAP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20、30、60分钟的MAP较麻醉前及注药后5分钟均显著降低(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PNS定位下行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有效,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镇痛时间长,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及单纯超声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下肘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观察组则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受试者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0.5 h内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0.5 h内臂丛神经阻滞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 86.7%),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 26.7%),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下肘部位手术患者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利于提高其定位准确性及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对降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其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臀下入路和臀横纹下入路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臀下入路和臀横纹下入路组,每组74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20 ml,测定坐骨神经至皮肤距离深度,对比操作时间和调整穿刺方向次数,评价坐骨神经运动阻滞率及主要分支胫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感觉阻滞效果,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根据手术麻醉需要所有病例同时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腰丛神经阻滞.结果 臀横纹下入路组穿刺时间和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少于臀下入路组,臀横纹下入路组注药15 min后脚踝运动阻滞率低于臀下入路组,两组间注药30 min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率无差异,两组手术麻醉效果、镇痛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无差异.结论 臀下和臀横纹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均可用于下肢手术麻醉,臀横纹下入路组操作更方便,可作为高位坐骨阻滞的首选入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ubgluteal(SG) and sub-subgluteal-fold(SSGF)approach for ultrasound-guided siatic nerve block. Methods One hundred forty-eight patients undergoing lower limb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SG approaches and SSGF approaches to sciatic nerve block under real time ultrasound guidance. A combined posterior lumbar plexus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was performed for sufficient surgery anesthesia. 20 ml of 0. 5% ropivacaine was used for sciatic nerve and lumbar plexus block separately. Measurements included skin-to-nerve distance,reorientation of the needle during block and execution time,rates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after 15 min and 30 min of injection, quality of surgery blockade, duration of the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sciatic nerve block. Results In SSGF group, execution time and reorientation of needle for sciatic nerve block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SG group( P <0.01).But motor blockade in the SG group was quicker when compared with SSGF group ( P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and duration of block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Both SG and SSGF approach can be used for sciatic nerve block with equal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rate,whereas sciatic nerve block via SSGF approach was faster and easy to perform than the SG o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拔管30 min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10 min后,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30 min后,两组的血糖、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减轻麻醉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ASAⅠ~Ⅱ级,颈肩部外观无畸形,无患肢感觉异常,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年龄18~68岁,体质量45~75kg.随机分为二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组(N组),每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20 mL.组间观察比较腋神经、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神经分支起效时间比较,U组明显短于N组(P<0.01).注药30min后,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U组明显优于N组(P<0.05).U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N组(100%vs.87.5%,P<0.05).N组失败5例,其中2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U组为(378±151)min,N组为(365±163)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出现5例误穿血管.结论 与神经刺激器比较,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急诊上肢手术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75岁以上、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后,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20mL和25mL阻滞;B组选择L3-4或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给予0.75%布比卡因1.2mL+10%葡萄糖0.1mL。对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30min,手术结束时SBP、DBP和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效果及HR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B组15、30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均P<0.05)。B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的发生率为66.7%,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阻滞成功率较高,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A组行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B组行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在手术开始后10 min、20 min时患者SBP与阻滞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HR、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30 min,A组腰骶丛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8%~100%,B组为92%~100%.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高于B组93.3%,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结论]相较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麻醉,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麻醉其患者的HR、SBP和DBP均较为稳定,各水平面阻滞成功率较高,神经麻醉效果较好,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