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高频彩超检查。结果患儿右侧中下腹或脐周均可探及肿大的淋巴结,且肿大淋巴结内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其他辅助检查相比,优势明显,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痛临床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就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0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均有腹腔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脐周及右下腹。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检查,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并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慧芳 《安徽医药》2013,34(9):1378-138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抽选5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炎症组)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抽选57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儿腹腔内高频彩超检测均可见淋巴结肿大,并且多位于脐周或者是中下腹,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增多;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以及内部回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快速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临床首先诊断方法,同时可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淋巴结内见稀疏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通过对患儿给于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信号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高频彩超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58例腹痛的患儿行肠系膜高频彩超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肿大,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皆为多发,肿大的淋巴结髓质明显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多。结论高频彩超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和高频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和经腹壁高频彩超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检查表现为右中下腹及脐周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缘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短径之比均>1.5,长径>1.0cm,横径>0.5cm。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表现血流丰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0.5。呈点、条状沿淋巴门分布。结论临床结合高频彩超能有效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彩超准确性高,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安全、方便、可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彩超对5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常规腹部各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脐周、右下腹有无肿大淋巴结,其大小、形态、数量、回声及血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儿在腹腔内均可见淋巴结,以脐周及右中下腹多见.结论 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临床治疗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17 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90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其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横径的比值(C/T)≥2,治疗10 d后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韩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7-1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高频彩超资料,并于治疗后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腹腔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邵中全  李永秀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39-314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5~10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腹痛患儿检查,存留图像并做回访分析.结果:113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数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清楚,长径与横径比值(C/T)>2,治疗1~2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数目减少、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24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阻力指数,并综合分析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 良性肿瘤208例,占83.5%;恶性肿瘤41例,占16.4%.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形态、边界、包膜、钙化、衰减、彩色血流信号及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色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90例,分析其声像图及彩色血流信号特征并进行分类,并将观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该组90例病例全部在24小时内手术,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90%(81/90),误诊3例,漏诊6例。81例中,单纯性阑尾炎23例,化脓性阑尾炎29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4例,阑尾周围脓肿15例。CDFI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不同程度增多。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方便快捷,可作为首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徐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91-192
目的研究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分别在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对比在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条件下,淋巴结的显像效果、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结果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淋巴结现象效果上,高频优于低频;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高频为92.5%,低频为54.3%,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高频为62.5%,低频为64.3%,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的淋巴结显像率和淋巴结显像效果明显优于低频彩色多普勒,但是二者在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66-1767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在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40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以及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35例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显示颈总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栓塞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椎动脉血流参数和血管内径的有效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募集15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与性别的不同,做详细的分类,对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行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1)20~39岁人群颈动脉动脉收缩期流速为(64.18±12.51)cm/s,明显高于>39~59岁人群的(52.08±11.59)cm/s(t=4.996,P<0.05),而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则与年龄无明显的关系;(2)20~39岁人群颈总动脉内径平均为(6.11±0.66) mm,而>39~59岁人群为(6.59±0.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3,P<0.05),男性人群颈动脉内径明显宽于女性人群(t=2.829,P<0.05),左侧椎动脉内径明显宽于右侧(t=3.481,P<0.05)。结论对受检人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得到详细的颈动脉及椎动脉解剖学特征及血管供血信息,从而对诊断患者是否罹患脑血管疾病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小肿块临床特点、彩超声像图特征及高频超声下定位穿刺活检,提高诊断早期乳腺病变的准确率。方法通过研究乳腺小肿块84例(乳腺癌44例,良性肿瘤40例),怀疑恶性的24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下定位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数量、边界、大小、内部回声、后方及侧壁回声、有无钙化、纵横比。然后在高频彩超下观察周边及病变内部的血流情况,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高频彩超与超声下定位穿刺活检联合应用,恶性肿块的诊断特异性为93.8%、准确性为92.3%,敏感性为90.8%。结论联合应用高频彩超与高频超声下定位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可明显提高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超声检查,且所有患者最后行穿刺活检或肿块切除,经病理确诊。结果8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良性肿块50例,恶性肿块35例,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45例,恶性肿块4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12%。误诊的5例中,经病理诊断均为乳腺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9-244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静脉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颈内静脉扩张症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测平静呼吸时的内径与做Valsalva动作时比较,并与健侧比较,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患侧与对侧同水平正常节段颈内静脉相比,管径增加到1.8~2.5倍,病变处的血流为涡流.结论:超声是诊断颈内静脉扩张症最为简便、快捷、无创、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张守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0-320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98例,术前应用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7.0—10.0MHz,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了解血流情况,将组织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与手术探查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照,全部98例患者中,彩色超声检查确诊95例,确诊率为96.9%;漏诊1例,漏诊率为1.0%;误诊2例,误诊率为2.0%。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