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7~51岁;一侧额颞部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4例,双侧额颞部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例,一侧额颞部脑挫裂伤并额叶血肿2例,一侧额颞部脑挫裂伤并颞叶血肿1例。9例均为昏迷患者,其中脑疝4例。 治疗结果:根据Clasgow治疗结果分级的五级划分: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方法与讨论:改良式翼点入路可根据额颞部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例1女性,67岁,突发意识不清、昏迷。颅脑CT示左侧枕顶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中见左顶叶机化血块伴畸形血管团样组织。例2男性,7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颅脑CT示左侧脑出血。术中见左侧额顶皮层下血肿,脑皮层血管出血,皮层及血肿质地较硬,考虑血管淀粉样变性,不排除血管畸形。例3女性,66岁,无明显诱因头痛、意识不清。头颅CT示右侧颞顶枕叶出血,中线移位(图1)。术中见脑内血肿自皮层破入硬膜下,血肿与部分脑组织混杂。例4女性,77岁,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1989年应用髂骨内板移植修复颅骨缺损25例,整形满意,外形美观,可达骨性愈合,报道如下。本组病例男22例,女3例,年龄16~35岁.颅骨缺损原因,多为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手术所致。缺损部位:双额颞部2例,额部6例,颞部8例,颞顶部4例,颞顶枕部1例,额颞和颞枕部良性骨瘤各2例。缺损范围:8×4cm至12×8cm。伤后距修补时间为3~12个月。按常规手术步骤开颅,为减轻切取髂骨时的疼痛,宜用硬膜外麻醉,依据颅骨缺损的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低颅压综合征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 k Pa(60 mm H_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_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_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颅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低颅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对1993年8月至今7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提示手术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8例,女性17例,年龄18~72岁,平均47岁,病程1~8月,积液位于额颞顶部65例,额颞部10例,双侧占4/5。 2.临床表现:头昏头痛46例,反应迟钝61例,精神症状58例,轻瘫13例,GCS评分9~15分。 3.治疗方式:单纯钻孔硬膜下引流手术11例,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侧裂池开放(与硬膜下沟通)手术37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S-P)27例,分流手术患者脑脊液(csf)蛋白含量需小于0.5g/L。  相似文献   

6.
逆行颞顶筋膜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逆行颞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对颞顶筋膜的形态和血供进行巨微解剖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或额、顶支双蒂设计逆行颞顶筋膜瓣应用于临床修复头颅深度软组织缺损。结果:①颞顶筋膜主要由颞浅动脉供血,额支与顶支是颞浅动脉的终末分支,颞浅动脉经额支、顶支与耳后动脉、枕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有丰富吻合。颞浅静脉由静脉额支和静脉顶支汇合而成,动、静脉额支及可动、静脉顶支基本伴行。②临床应用6例逆行颞顶筋膜瓣均获成功。结论:逆行颞顶筋膜瓣供血可靠,具有采取方便、供区隐蔽等优点,适用于额、顶、枕等处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带蒂颞浅动脉额支皮瓣转移修复眼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头面部乳胶灌注的标本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毗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顶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mm左右,可游离血管长度符合要求。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转位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39例,女17例,年龄11~68岁,均为急性额颞硬膜下血肿,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双侧瞳孔散大18例,一侧瞳孔散大38例. 1.2救治方法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术前备皮,常规消毒,依据CT定位在局麻下快速电动钻颅,后接引流袋,即见有血液流出,操作平均用时3~5min;然后去手术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开颅时拔除引流.  相似文献   

9.
眶内血管瘤为常见的良性中胚叶眼眶肿瘤,眼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途径一般有眶前路切开、眶外侧壁切开、额径开眶及颞额径4种术式。眼球后段肌圆锥内肿瘤多采用眶外侧壁切开术,但该术式复杂,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因此,我们采用经皮肤-结膜切开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6只眼),男1例,女5例;年龄41~59岁。其中左眼5只,右眼1  相似文献   

10.
严畅  陈伟强  马骥  周钟阳  苏杰 《解剖与临床》2007,12(5):349-350,352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在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46例,GCS评分9~12分5例,6~8分30例,3~5分11例.结果:本组46例,术后存活35例(76.1%),死亡11例(23.9% ).随访3~ 6月按GOS评分,良好24例,中残7例,重残4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视野暴露好,易操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额顶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疗效,为临床治疗钻孔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患者入院日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取冠状位血肿最厚层面靠前1/4血肿长径处约额顶部为钻孔点,对照组40例采取冠状位血肿最厚层面约靠近顶结节处为钻孔点。比较2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颅内积气量、复发率、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残余血肿量、颅内积气量、复发率、CSS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顶部钻孔较顶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更有利于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应用EC耳脑胶原位粘合颅骨碎片,行粉碎性颅骨骨折形成术4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较传统方法优点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5岁,平均年龄30岁。其中骨折位于额部15例,顶部20例,颞部11例,枕部1例。  相似文献   

13.
除皱术中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1 0例(20侧)新鲜标本5例(10侧),解剖观察颞浅动脉额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颞支的毗邻关系.结果①56.7%的颞支及其终末分支均走行在颞浅动脉额支下方的颞浅筋膜深面.②43.3%的颞支1~2终末分支可在眶上缘水平以上与颞浅动脉额支平行或交叉走行在其深面,终止于额结节下方.③颞支在颧弓上缘与颞浅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0.7±0.3)cm,走行过程中逐级发出分支分布于眼轮匝肌外侧部,最后呈网状分布于额结节下方的眼轮匝肌与额肌交汇处,支配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颧弓和经过额结节的矢状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可简便直观地定位颞支的分布,在除皱术中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头部外伤史轻微或没有外伤史,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病程一般在1~3个月内。CT检查多能确诊。此期血肿多呈液体或半凝状,因而近年来颅骨钻孔引流成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自1998年6至2006年7月,采用骨锥锥颅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42~75岁,平均63岁。血肿单侧27例,双侧4例。29例有明确外伤史,病程1~4个月。临…  相似文献   

15.
颅 脑损伤会刺激机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 ,使血液中的许多生化指标发生反应 ,作者分析了颅脑损伤病人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与预后的相关性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30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史 ,男 91例 ,女 39例 ,年龄 10岁~ 73岁 ,平均年龄 4 3.5岁± 19.6岁。CT显示其中颅脑损伤 6 9例 ,硬膜外血肿 17例 ,硬膜下血肿 19例 ,脑内血肿 12例 ,多发性血肿 13例。对照组 5 9例 ,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人群 ,均无糖尿病史。1.2 实验分组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为三组 ,重度组 ( 3~ 8分 ) 2 8例 ,中度组 ( 9~ 12分 ) 4 3例 ,轻度组 ( 13~ …  相似文献   

16.
<正> 通过静脉注射研究了24例人胎儿(从3至7个月范围)脑静脉系统,作者发现,与弓状裂和放射状沟(在胎儿早期大脑半球内侧面走行的部分)相关的静脉可分为额顶、顶枕和颞等3组。第1(额顶)组,与胼胝体一起发育,分布在后上方(原始胼胝静脉)的静脉逐渐变少,最后成为压部静脉。第2组(顶  相似文献   

17.
陈金昌 《解剖与临床》2002,7(4):175-175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 ,我科自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 10 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后再发硬膜外血肿 2例 ,硬膜下血肿 5例 ,脑内血肿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岁~ 87岁 ,平均6 4.5岁。 5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相似文献   

18.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melanoticneuroectodermaltumorofinfancy,MNTI)少见〔1〕,本文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9个月,左额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3个月。查体:左额颞部隆起性卵圆形包块,质硬,活动度差。X线示左额颞部不规则骨质破坏伴50cm×50cm软组织肿块影重叠,其内可见放射状骨针形成,随访半年后死亡。例2,男,5个月,右下颌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个月。查体:右下颌面隆起性肿块40cm×20cm×10cm,颊粘膜隆起30cm×10cm×05cm,表面淡蓝色,界清,光滑,压之有乒…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内血肿是一种严重脑组织损伤,常伴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和混合性血肿,伤势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和后遗症多.我们自1984年6月~1996年6月经CT扫描证实,手术治疗急性脑外伤脑内血肿267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67例,男213例,女54例,年龄15~72岁,平均28.1岁.交通事故187例,打击伤39例,坠落伤41例.并发头皮血肿216例,颅骨骨折138例,脾破裂13例,肝破裂4例,四肢骨折57例,肋骨骨折肺挫伤气胸17例.血肿部位:颞叶163例,额叶51例.颞枕27例.枕26例;其中砍入脑室29例,辅助检查:头CT扫描及X线拍片,全部病人经头颅CT扫描及X光拍片.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抽搐和尿失禁.入院时昏迷216例,脑疝形成137例,血压增高165例.瞳孔散大137例,按评分3~5分特重型77例,6~8分重型144例,9~11分中型46例.治疗与结果 行血肿清除238例,血肿清除 脑室引流15例,脑室引流术14例,术后死亡88例(33%),术后24小时内死亡16例,3天内死亡43例,1周内死亡19例,10  相似文献   

20.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23-1224
目的 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以yasiarjia手术入路为基础,扩大手术切口)减压术。结果 36例病人,恢复良好2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4例(11.1%)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25%)。结论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