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料:患者:某男,26岁,因婚后两年不育来本所就诊。患者骨骼细小,身高165cm,体重51kg。皮肤细腻,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无胡须,无喉结,阴毛分布呈女性型.青春期无乳房发育。阴茎长5.5cm,周长2.2cm,左侧睾丸1ml,质地软,右侧2ml,质地软.左侧隐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子宫及双侧卵巢结构,无明显的前列腺及精囊腺回声,盆腔未见明显不规则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2.
赵云岚 《现代保健》2010,(13):110-11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8岁,因右侧腰区间歇性绞痛3个月,发现左侧阴囊包块。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睾丸略增大,约4cm×3cm×3cm,中心部位质地硬,表面欠光滑,触痛(+);右侧阴囊正常。阴囊CT检查提示左侧睾丸肿瘤可能性大。血hCG值正常。考虑良性肿瘤。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3.8cm×1.5cm,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方法:本组选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入院的隐睾患儿58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4.3岁,病变部位右侧35例,左侧20例,双侧3例,临床类型:腹股沟管型55例,管外型3例,并发明显腹股沟斜疝5例,鞘膜积液4例.术前曾用激素治疗10例,上述58例患儿均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对58例患儿术后均进行随访,术后阴囊发育且睾丸有较明显增大,睾丸完全位于阴囊内有48例;术后阴囊发育良好,睾丸位于阴囊内但大小无明显变化有8例;术后睾丸发生萎缩有2例。结论: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术治疗隐睾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1岁。主诉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1个月。患者于2008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大伴有阴囊下坠感,无明显疼痛。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乏力及体重明显减轻。既往无隐睾及附睾睾丸炎病史,无结核病病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触及不规则团块,质硬,与附睾粘连,无触压痛,阴囊皮肤无红肿。阴囊彩超示:左侧睾丸增大,其内可见4.6 cm×2.2 cm大小实性低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肿块2周收住本院,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体检:左乳外象限3点钟位置可及一肿块,直径约3.0cm,质地偏硬,边界欠清,表面略粗糙,移动度尚可,无压痛;右乳未及明显肿块;左右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3点钟位置可见一个不规则团块状低回声,大小2.8cm×1.1cm×2.6cm,内部见多发点状强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内可测及血流。诊断意见:左侧乳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癌可能。乳腺钼靶:左乳腺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6.
杨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287-287
患者,男,38岁。以跳绳后致左踝疼痛、活动受限3d入院。专科情况:患者左踝部稍肿胀,可见皮下淤血,肌肉跟腱移行处压痛,可触及空虚感,踝关节跖屈受限,踝关节未触及骨擦感,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肤感觉正常。临床诊断:左侧跟腱断裂伤。仪器使用:菲力普.非凡.探头频率:7.5—12MHZ。超声所见:左侧脚踝后方、肌肉跟腱移行处跟腱组织连续回声中断,断端回缩、见一倒“八”字型缺损;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7岁.因出生后即发现左侧阴囊空虚、内无睾丸前来就诊.查体:患儿身体发育正常,左侧阴囊空虚,左侧腹股沟中段触及一睾丸样包块,1.0 cm×1.0 cm×1.0 cm,质韧,表面光滑,略活动,不能推入阴囊.右侧阴囊内触及正常睾丸.诊断:左侧隐睾.术中见精索血管分为2支,末段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睾丸组织相连.  相似文献   

8.
钟华  张文 《现代保健》2010,(20):162-16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隐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隐睾症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隐睾的部位、大小及内部结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3例隐睾患者,左侧隐睾43例,右侧隐睾39例,双侧隐睾11例,除3例腹腔型隐睾未检出外,其余90例超声均作出准确定位。结论高频超声诊断隐睾正确性高,并具有无创、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对隐睾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例1男,71岁。因“发现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块5年余,进行性增大3个月”于2006年9月14日入我院治疗。既往无睾丸外伤、结核、炎症等病史。查体:左侧睾丸质地坚硬,约4.0cm×2.8cm×2.5cm大小,表面无明显结节,境界清,触痛(-),左侧附睾及精索无明显异常,右侧睾丸亦无异常发现。术前检查: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B超检查肝、胆、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36例临床Ⅰ—Ⅱ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病人年龄58~88岁,中位年龄74岁.Ⅰ期25例,Ⅱ期11例,病灶小于3cm17例,3cm以上19例。采用真空袋固定,PhtIips公司CT模拟机定位及VARJAN公司的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小于3cm病灶采用弧形照射结合2—3个适形固定野,剂量10—15Gy/次,共3—5次,3cm以上病灶采用非共面适形野。剂量5—8Gy欣,共融12次,计划要求95%以上PTV体积接受95%以上剂量。按100%等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全肺V20控制在≤25%。结果: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CR)率为53%.部分缓解(PR)率为36%.无进展(NR)率为11%。总有技率(CR+PR)为89%。肿瘤直径小干3cm者CR率为76.5%,而3cm以上者CR率为31.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4%、385%。Ⅰ期、Ⅱ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96%、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放射性肺反应早期多为0级,Ⅰ级9例,Ⅱ级3例.晚期肺反应多为Ⅰ级,Ⅱ级6例,无Ⅱ级以上早期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垒、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教.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统一的调查方法对99例隐睾及198例对照组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SAS6。12软件对所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胎儿隐睾与母亲孕早期感冒伴发热(OR=9.37,95%CI:2.25-39.09),孕期发生先兆流产(OR=4.66,95%CI,2.02=10.74),孕期发生先兆子痫(OR=16.33,95%CI:1.40-191.20),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OR=12.79%CI;2.90-56.43),低出生体重(OR=5.77,95%CI:1.39-23.98),母亲怀孕年龄<24(OR=2.89,95%CI:1.29-4.06)呈正相关。结论:母亲孕早期感冒伴发热,孕期发生先兆流产及先兆子痫,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低出体重,母亲怀孕年龄<24岁是隐睾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隐睾的发生率约0.4%,而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多20倍至40倍,并以摸不到的睾丸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最高,有人认为不能摸及的隐睾比可摸及的隐睾的恶变机会大35倍。我院自1973年至1983年共收治94例睾丸肿瘤,其中9例因有隐睾或隐睾病史而恶变;单侧腹内隐睾2例,双侧腹内隐睾2例,腹股沟管隐睾1例。有1例其左侧腹股沟管隐睾未恶变而右侧腹内隐睾恶变。8岁前睾丸自动下降者1例,4至7岁行内分泌治疗后下降者1例,右侧隐睾行睾丸固定术者1例,前6例为不能摸及之隐睾。  相似文献   

13.
单纯输卵管扭转临床罕见,至今少见有报道。本中心自1992年始共治疗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例1患者13岁,于1992年5月因剧烈运动后持续性下腹痛3d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均无异常。腹部平坦,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重,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幼稚型。肛诊:子宫小,左侧附件区触及一囊性包块约5cm×4cm×3cm,触痛明显,右侧附件区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B超提示:子宫呈幼稚型,左附件区可探及4.7cm×4.3cm的液性暗区有包膜。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17岁,外伤术后运动减少27天于2010—05—26入院。查体:嗜睡状态,表情淡漠,缄默,左额部头皮局部隆起,边缘可见手术瘢痕,局部可触及大小约6cm×10cm颅骨缺损,可触及脑搏动,左侧眼睑下垂,左侧面颈部无汗.左侧瞳孔较右侧小,左:右=3mm:4mm,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无震颤,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巴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5.
钟敏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6):859-859
患者,女,23岁,已婚,孕3产0,因停经42d,阴道流血5d,腹痛1d于2011年10月9日人院。彩超提示左侧附件(3.0cm×2.3cm)非均质性包块,子宫直肠窝积液3.0em×3.2cm,于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盆腔积血约100ml,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包块2cm×3cm,外观呈紫蓝色,未见破口,伞端处见少许凝血块,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并予以MTX50mg左输卵管系膜下注射,切除的输卵管经左侧Trocar套管直接取出,病检见绒毛组织。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性,43岁,因“子宫肌瘤2年,痛经1年,加重3个月”于2007年8月17日人院。病史采集:G1P1,末次月经:2007年8月1日。患者曾患乙肝、胃炎,否认结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外伤及手术史。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下腹轻压痛。妇科检查:白带呈淡红色,鱼腥味;宫颈光滑,宫颈管内见约0.3cm息肉状突起;子宫约2个月孕大,左附件区扪及直径约为4cm包块,双附件区压痛明显。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大小为5.3cm×6.0cm×6.0cm,宫腔查见1.2cm×1.9cm×1.5cm稍强回声,肌壁间见多个弱回声团,左附件区查见3.8cm×3.6cm×3.7cm分隔状囊性占位。X射线胸片提示: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不可复并疼痛2个月,于2008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近2个月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入院查体:T36.5℃,P75次/min,R197次/min,BP100/65mmHg。腹部平坦,左腹股沟区可见一梨形包块,大小约4cm×3cm×3cm,无法还纳腹腔,有压痛,伴咳嗽冲击感。B超检查:左腹股沟区可探及-4cm×2.8cm×2.5cm大小的囊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不能触及隐睾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应用腹腔镜诊治不能触及的小儿隐睾共58例,其中左侧34例,右侧22例,双侧2例。结果18例侧I期行睾丸肉膜囊内固定术.3例睾丸萎缩行腹内切除术,4例诊为左侧睾丸缺如.29例寻找到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切除送病检,4例因精索过短,但睾丸发育可,高位结扎精索,半年后切断行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随访1-68个月(平均28个月),I期和分期固定的睾丸100%血运好,无萎缩。结论腹腔镜对小儿不能触及隐睾探查确实,其确诊率明显高于B超及CT等辅助检查。小儿腹内隐睾腹腔镜I期固定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例1,患儿,男,9岁,汉族,因右腮腺包块1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查体:左侧腮腺包块约3cm×3cm,质硬,与周围粘连。临床诊断为左腮腺包块待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大小约3cm×3cm,与周围腮腺组织粘连,质硬,无明显包膜。病理检查巨检:带部分涎腺组织肿块,无明显包膜,表面欠平整,可见乳头状物,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20.
27.32岁,妇女,孕3产0,自然流产3次,B超:子宫前壁可探及9cm×12cm×10cm在大小的强回声光团,附件正常,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