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与自制的病员亲属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28例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近半数的精神分裂症亲属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焦虑情绪,SCL-90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名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0位亲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之后将心理干预前后对比.结果SCL-90总分、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综合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t=1.46~8.06,P<0.05),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及SAS、SDS、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15~4.7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名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0位亲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之后将心理干预前后对比。结果:SCL-90总分: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综合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秦进芳  杨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11-341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一级直系家属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经过住院期间心理干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属生活负担、生活的影响、身体不适、社交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常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则能显著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1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两组研究对象无显著差异(P>0.05);2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躯体化以及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反向形成、伴无能之全能、隔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在成熟防御机制方面,两组研究对象的各因子差异无显著(P>0.05);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在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总体相似。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其向成熟防御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7.
王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96-1397,139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患者住院时的心理状态,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亲属的心理应激水平。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调查表,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对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测评。结果:多数亲属在患者入院时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经干预后他们的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亲属的SCL-90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入院对其亲属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对其亲属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提高亲属的心理应激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共98例,在征得一级亲属同意的前提下,指导他们完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将所得结果同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常模,本组研究中的98例癫痫性精神障碍一级亲属的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掌握他们心理状态特点的基础上,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衰退期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对患者个体的影响。方法:将473例人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研究组237例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综合社会心理干预28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亲属进行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患者一级亲属实施干预后其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减少,丰十会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社会心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积极影响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为有心理问题的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提供心理干预的依据;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进行评分比较,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SCL-90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家属的心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SAS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1),SDS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人口学资料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200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评估。结果: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呈老龄化状态,27%的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与社会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的亲属较女性患者的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应引起社会的重视,设法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分裂症知晓情况的关系。方法 197例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精神科病房2009年4月~2011年7月住院的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于患者入院时进行精神分裂症知识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R)评定。研究指标为家属分裂症知识知晓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家属自评SCL-90-R得分与国内最新常模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与精神分裂症知晓情况的关系。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分裂症知识4个纬度均与SCL-90-R 9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0.35,P〈0.01),且SCL-90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6.38~35.78,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分裂症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执行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S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50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WSCT测验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持续性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受损,这是否与遗传或者共同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尚需更严格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排除抗精神病药物影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正常Ⅰ级亲属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选择5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且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及其22例正常Ⅰ级亲属(亲属组)、24例普通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后2h血浆中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 患者组OGTT后2h血糖[(8.51±2.05)mmol/L]和糖代谢异常发病率(48.3%)均显著高于与亲属组[(5.61±1.38)mmol/L,9.1%]、正常对照组[(5.88±1.21)mmol/L,4.2%](均P<0.01),且患者组的空腹胰岛素、C-肽、OGTT后2h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也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18±7.92)mU/L,(14.51±6.87)mU/L;(76.83±36.65)mU/L,(55.05±26.91)mU/L;(472.44±167.69)pmol/L,(324.27±160.23)pmol/L;(4.56±2.05),(3.24±1.55)],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糖代谢异常发病率,精神分裂症与糖代谢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问题。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并将SCL-90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常模。低支持状态占61.62%。结论: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180例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80例糠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不仅有生理疾病,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冯映映  胡晓华  田艳  江云  王宗琴  高作惠  包玲 《重庆医学》2018,(13):1740-1742,1745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找寻认知功能中具有内表型特征的项目.方法 对86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6名患者的一级非患病亲属(亲属组)及86名健康人(对照组)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患者组和亲属组的连线测验、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流畅性、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亲属组(P<0.05).结论 缓解期患者和其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存在选择性缺陷,其中词语学习、注意/警觉、推理和问题解决及社会认知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即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9例,采用(SAN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阴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增强病人回归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