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促使产妇早进食早泌乳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令霞 《护理研究》2002,16(7):394-395
为促使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早泌乳,满足母乳喂养的需要,选取3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剖宫产术后6h口服果导2片,7h进流质饮食,12h进半流质饮食;对照组于术后肛门排气后再进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也增加(P<0.05)。认为剖宫产术后适当刺激肠蠕动,对恢复产妇饮食、改善泌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早泌乳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术后6h给予流质饮食,10~12h后改为半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产妇术后禁食6h,肛门排气后进食半流质饮食,排便后恢复正常饮食.比较2组产妇的初乳时间、泌乳量、肛门排气时间和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初乳时间、泌乳量、肛门排气时间及子宫复旧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可促进早泌乳和增加泌乳量,满足新生儿的需要量.同时,早泌乳有利于产妇早日康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的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观察120例剖宫产术后6h即进食的产妇,其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情况的结果表明:早进食可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的时间;早进食有利于乳汁分泌,增强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观察30例剖宫产术后6小时即进食的产妇,其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情况的结果表明:早进食可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的时间;早进食有利于乳汁分泌,增强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水足浴和口服四磨汤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排气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于剖宫产术后6h给予温水足浴的同时口服四磨汤,服药后30min进流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于肛门排气后再进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温水足浴的同时口服四磨汤并早进食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后早进食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术后早进食对产妇的影响,寻找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和泌乳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后4~6h进食,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后进食.观察2组病例阴道流血、伤口愈合、泌乳和肛门排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肛门排气快(p<0.05),阴道流血少(p<0.05),伤口愈合快(p<0.05),泌乳早且多(p<0.05).结论 剖宫术后早进食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可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3h开始给予产妇进水,4~6h开始进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3h进水,4~6h进流质饮食;对照组6h进水,8h进流质饮食,观察两组产妇胃肠蠕动、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情况。结果①24h内肛门排气,观察组有31例(占77.5%),对照组有16例(占40%),两组比较,P<0.01;②48h内泌乳,观察组有40例(占100%),而且泌乳量均充足,对照组28例(占70%),其泌乳量也均充足,两组比较,均P<0.01。结论剖宫产妇早进食有利于体力的恢复,能减少因空腹及药物刺激而引起的胃部不适,可促进肛门排气及有利于泌乳时间提前,保证泌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早拔尿管加服四磨汤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拔尿管加口服四磨汤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1月至11月分娩的240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留置导尿管6—8h拔管加口服四磨汤,对照组常规留置尿管24h拔管。结果两组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及乳量充足平均时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拔尿管加口服四磨汤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泌乳时间,对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缩短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对41例(A组)患者给予术后早进食及早期床上活动的指导,即术后6h开始进食。B组(41例)按护理常规待肛门排气后进食。经观察,A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9.9h,B组为58.3h。说明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进食及早期床上活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是产科解决难产的常用方法,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病人常规禁食,待肠蠕动自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而病人由于肛门自动排气时间较晚,大多数病人术后24 h~48 h排气,有的产妇甚至48 h~72 h才能排气.而肛门自动排气时间的早晚直接关系到产妇术后身体的恢复情况.如果等待自然排气,这样产妇进食的时间较晚,体力的恢复跟不上,直接影响产后泌乳,不利于产妇术后身体恢复及母乳喂养.为了促使产妇尽早排气,我院一直采用剖宫产术后12 h~24 h口服番泻叶液(5 g~10 g番泻叶开水泡饮)的方法促排气,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母乳喂养体位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选择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行早接触、早吸吮1小时后于按传统体位进行按需哺乳,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行早接触、早吸吮1小时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采取横俯趴式体位进行按需哺乳,观察两组产妇48小时泌乳量、乳房充盈时间、新生儿含接姿势正确率、产妇哺乳体位舒适度、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以及纯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充盈时间早于对照组,而产后48小时泌乳量、新生儿含接姿势正确率、产妇哺乳体位舒适度、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以及纯母乳喂养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予以横俯趴式体位干预,可以有效增加早接触时间并提高早期吸吮的时间和频率,可以增加产妇哺乳体位的舒适度,有效增加泌乳量,促进了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信心,有效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鄢定玉 《护理学报》2008,15(7):66-67
目的探讨口服当归补血汤加味中药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2月住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60例,按分娩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遵医嘱于产后6h给予产妇口服当归补血汤加味中药,每日服2次,每次1130ml,连服3d。观察丽组产妇产后24h、48h、72h泌乳情况,比较两组产后第4天的乳房结块发生率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产妇产后24h、48h、72h泌乳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产妇产后24h、48h、72h泌乳量中等和多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第4天试验组乳房结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口服当归补血汤加味中药能促进泌乳,增加乳汁量,降低乳房结块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雅丽 《家庭护士》2009,7(8):666-668
[目的]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泌乳,纠正缺乳,满足新生儿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在爱婴医院选择20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106例设专职责任护士,术后给予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的指导,母乳不足者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102例给予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母乳不足的新生儿采用小勺或小杯喂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乳母始动时间和泌乳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经观察采用乳房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设责任护士,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乳房按摩,利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有益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辅乳器诱导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足月妊娠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分别为PCEA 辅乳器组、PCEA组和对照组。对3组产妇术后VAS评分、术前术后PRL值的变化、术后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早吸吮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PCEA 辅乳器组、PCEA组产妇术后VAS评分、术后PRL变化、产妇泌乳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能促进病人康复和产妇PRL的分泌,加用辅乳器诱导新生儿早吸吮能进一步促使PRL及乳汁早分泌。  相似文献   

15.
缪琴  俞蓉  林霜 《护理学报》2014,(20):56-5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将24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1例。观察组术后6~12 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要求术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尿管相比较,6~12 h拔除尿管不会增加切口疼痛程度和24 h出血量,也不影响自行排尿,而且产妇拔除尿管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术后排气,降低生殖道及尿道的感染风险,术后6~12 h拔除尿管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取随意卧位,对术后产妇的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5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转入病房即给予低枕平卧位,根据产妇意愿尽早翻身取随意卧位,即平卧位、侧卧位、半侧卧位、低半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h后取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方面的情况。结果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泌乳量3个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取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充足。  相似文献   

17.
母乳不足新生儿喂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解决产后 3d内母乳不足新生儿的喂养问题。方法 :将 118例住院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5 8例 ,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牛乳 ;对照组 60例 ,给予纯母乳喂养 ,不补充任何食品。动态监测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 :小便次数、体重的变化、血糖水平及产妇泌乳状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产妇泌乳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出生 3d内新生儿母乳不足时 ,应在吸吮母乳后补充牛乳  相似文献   

18.
穴位按摩对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产妇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实验组除每天供给膳食套餐外,加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排气及排便的时间。结果:给予穴位按摩的产妇,腹胀便秘明显改善。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穴位按摩,可明显改善产妇的腹胀便秘,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