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成骨定量检测了解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造成双侧下颌骨部分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应用自体骨粉回填移植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对照.于术后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半自动图像分析法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定量检测,动态指标选择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FR/TV)和矿化沉积率(MAR),静态指标选择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密度(Tb.N),进行单因素析因方差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脱矿自体牙(A组)和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B组)分别对牙槽骨缺损进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于植入修复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2周,所有实验动物移植体均与骨组织密合良好,无松动脱落。HE染色提示不同实验组移植体和骨组织界面有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骨形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新骨形成,矿化程度有不同,A组骨质较为疏松,表面呈多孔状,骨皮质有缺损,B组移植区表面较为平整,但是骨皮质表面仍然不够光滑致密。结论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用钛钉做坚固内固定均可以修复下颌骨缺损,二者修复骨缺损效果有差异,使用Bio-oss骨粉组新骨形成质量优于单纯使用脱矿牙片组,形成新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虽然有用不同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异种骨及各种组织工程材料骨问世,但临床上对颌骨缺损后骨量不足的治疗仍然没有较理想的解决方法.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较大下颌骨缺损及伴牙脱位的下颌骨缺损后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6-03/07在浙江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Bio-oss骨代卡于料与自体骨骨粉混合的比例为1:1,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冻干粉溶于自体新鲜血液的比例为0.25 mg:1 mL.将骨粉混合物用含人骨形成蛋白的血液湿润,以容易粘到药匙上方便塑形为度.方法: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 mm×6 mm×5 mm连续性骨缺损,随机选取一侧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该侧作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另一侧缺损直接拉拢缝合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在一侧下颌骨下缘上方造成15 mm×6 mm×8 mm的骨缺损伴牙脱位,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并将脱位牙齿再植于原处.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植入材料部位和材料结合情况及有无成骨、再植牙松动等.×射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下颌骨缺损处形成一较原截骨范围略小的骨缺损,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下颌骨缺损区基本由新生骨组成,X射线观察骨缺损区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组织学观察骨植入物基本形成板状骨,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动物自体再植牙有17只无明显松动,X射线观察有13只根尖无透射区,组织学观察有13只出现替代性吸收.结论:该种骨复合材料结合牛物膜即刻修复较大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在其上自体牙再植近期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后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修复下颌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物:将6mg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于尿素溶液,将胶原膜浸于其中,用蒸馏水透析48h,制备复合膜12等份,每份约含骨形态发生蛋白0.75mg,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②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取兔12只,采用Stryker-TPS微型骨科动力系统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cm×1.0cm的骨缺损。一侧缺损处覆盖1.4cm×1.4cm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实验组,另一侧未放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空白对照组。③于1,4,12,24周处死动物,进行标本X射线、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标本骨密度,比较两组缺损周围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缺损边缘与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之间隙可见大量新生骨,而空白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新生骨。12周时两者缺损边缘侧已无明显区别,实验组几乎未见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残留,空白对照组近中心部新生骨仍明显少于实验组。②两组骨密度测量结果:4周实验组骨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19.8±1.5),(16.9±1.4),P<0.01];12周实验组近中心部骨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21.6±1.3),(20.7±0.8),P<0.05],24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超微结构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扫描电镜示新生骨小梁呈“蜂窝状”。结论: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于诱导新骨形成,防止软组织长入,促进骨缺损早期愈合有明显的作用,具有促进缺损骨质形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自体浓缩骨髓移植到按Trapdoor法制作的股骨头缺损内,以观察其对股骨头坏死后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兔24只48髋按Trapdoor法制作双侧股骨头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自体骨 自体骨髓组;自体骨组;重组合异种骨 自体骨髓组;重组合异种骨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自体骨组和异种骨组实验动物右侧同时植入自体骨髓和载体,左侧仅植入载体。自体骨为取自自体髂骨的皮质松质混合骨;重组合异种骨由天津金世公司提供;自体浓缩骨髓取自体,用肝素化的注射器在股骨大转子处穿刺抽取骨髓2~3mL,低温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获浓缩骨髓0.5mL备用。在制作缺损模型后即按分组植入不同复合物,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CT、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实验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少量絮状影,自体骨组较重组合异种骨组稍明显,而此二组右侧较左侧为好。自然愈合组见扩大的低密度影。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接近正常骨小梁结构影,右侧较左侧为佳。自然愈合组可见硬化和囊变影。②CT检查结果: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CT表现相近,关节面光整,缺损区被接近正常骨组织影替代,右侧优于左侧。自然愈合组仍为低密度影,伴硬化和囊变影。③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较左侧炎症反应轻,新骨生成稍多。异种骨组可见骨小梁样结构,右侧无明显坏死和组织细胞,左侧可见局灶坏死和少量组织细胞。空白对照组见脂肪性骨髓,骨坏死及炎性细胞。术后12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骨小梁丰富,形粗,排列整齐,其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及新生的血管;左侧骨小梁稀疏,形细。异种骨组右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近似板层骨;左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稍乱。自然愈合组缺损区域周围有脂性骨髓组织,中央有纤维组织增生,碎片样软骨组织,缺损区无成熟骨组织。结论: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浓缩自体骨髓修复股骨头缺损具有优良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及良好的机械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骨密度检测了解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造成下颌骨部分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同填移植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对照.于术后8周及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骨密度是0.077±0.003,空白对照组骨密度是0.059±0.010,实验组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实验组骨密度是0.237±0.007,空白对照组骨密度是0.196±0.003,实验组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 显示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及建立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的动物模型,评价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自体骨屑移植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同窝健康40周杂种犬4只,全麻后取下颌角区切口,分离咬肌暴露下颌角,切取部分下颌角区下颌骨,用电动打磨机磨碎成骨屑。在下颏部切口,分离至下颏骨膜处,将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区,清洗沉淀后,将富含松质骨的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区,并用牙科钻在下颏骨移植区处打孔3个,深达松质骨,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当时、术后4,8,12周观察犬进食活动情况,进行下颌骨X射线检测,全麻下活体取材行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常规组织学检查,并观察移植骨屑的稳定性。结果:4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手术后动物进食活动正常。②植骨区X射线观察结果:术后4周骨密度低于正常下颌骨;8周时骨形状基本和正常一致,皮质连续骨密度略低于正常;12周时缺损两端与植骨区无明显界限。③植骨区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时可见新生的骨小梁,但排列紊乱;8周时骨小梁形成的编织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12周时植骨区基本形成板状骨,骨质较厚。④移植骨屑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术后4周,所移植骨屑的稳定性较好,不能活动。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自体骨屑移植颏部充填的动物模型,以骨屑为支架,可以很快形成新生骨,与颏部下颌骨融合良好,结构稳定,提示模型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自体浓缩骨髓移植到按Trapdoor法制作的股骨头缺损内,以观察其对股骨头坏死后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兔24只48髋按Trapdoor法制作双侧股骨头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自体骨+自体骨髓组;自体骨组;重组合异种骨+自体骨髓组;重组合异种骨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自体骨组和异种骨组实验动物右侧同时植入自体骨髓和载体,左侧仅植入载体。自体骨为取自自体髂骨的皮质松质混合骨;重组合异种骨由天津金世公司提供;自体浓缩骨髓取自体,用肝素化的注射器在股骨大转子处穿刺抽取骨髓2-3mL低温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获浓缩骨髓0.5mL备用。在制作缺损模型后即按分组植入不同复合物,空白对照组自然愈合。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CT、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其骨缺损修复能力。 结果:实验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少量絮状影,自体骨组较重组合异种骨组稍明显,而此二组右侧较左侧为好。自然愈合组见扩大的低密度影。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关节面光滑,缺损区可见接近正常骨小梁结构影,右侧较左侧为佳。自然愈合组可见硬化和囊变影。②CT检查结果:术后12周,异种骨组与自体骨组CT表现相近,关节面光整,缺损区被接近正常骨组织影替代,右侧优于左侧。自然愈合组仍为低密度影,伴硬化和囊变影。③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较左侧炎症反应轻,新骨生成稍多。异种骨组可见骨小梁样结构,右侧无明显坏死和组织细胞,左侧可见局灶坏死和少量组织细胞。空白对照组见脂肪性骨髓,骨坏死及炎性细胞。术后12周,大体观察,自体骨组与异种骨组关节面光滑。镜下观察,自体骨组右侧骨小梁丰富,形粗,排列整齐。其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及新生的血管;左侧骨小粱稀疏,形细。异种骨组右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近似板层骨;左侧新生骨骨小梁排列稍乱。自然愈合组缺损区域周围有脂性骨髓组织,中央有纤维组织增生,碎片样软骨组织,缺损区无成熟骨组织。 结论: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的浓缩自体骨髓修复股骨头缺损具有优良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及良好的机械支撑。  相似文献   

9.
活性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单纯胶原基纳米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仅起支架和骨传导作用,不具备骨诱导能力.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材料促进下颌骨骨缺损的愈合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8/12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病理实验室以及电镜中心完成.材料:采用浸泡抽吸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基纳米骨相复合,形成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材料.方法:建立兔下颌骨双侧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缺损应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作为活件材料组;另一侧缺损应用单纯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作为单纯材料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5,10,20周,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组织学光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骨缺损愈合效果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组骨缺损区均愈合良好,未见移植骨周围炎症发生.①单纯材料组:术后5周时与宿主骨结合不紧密,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10周时出现疏松的骨样组织,材料残留较多,降解缓慢;20周时骨样组织增多明显,但缺损中心区骨组织仍较少且不成熟,材料部分降解.②活件材料组:成骨过程较早,术后5周时与宿主骨结合良好,有明显骨样组织长入;10周时骨样组织显著增多且更加成熟,材料部分降解;20周时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缺损中心区为致密骨样组织充满,材料降解充分,只有少量残留.结论:胶原基纳米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理想的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人工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愈合加快,成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2复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实验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列腺素E2具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其与同种异体骨移植块复合能否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观察复合前列腺素E2的同种异体冻干骨移植用于治疗兔实验性骨缺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6只,体质量(1.8±0.2)kg,其中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取髂骨和肩胛骨以截取骨组织块,深低温冷冻干燥灭菌后经0.01 mg/L和0.1 mg/L前列腺素E2深低温冷冻干燥复合24 h.方法:40只大耳白兔按数字表随机分为自体骨移植组,异体骨移植组,0.01 mg/L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和0.1 mg/L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切除桡骨中段1.5 cm骨干和骨膜建立骨缺损实验模型,后分别移植自体骨组织块,异体骨组织,0.01 mg/L前列腺素E2异体骨组织块和0.1 mg/L前列腺素E2异体骨组织块复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进行患处的骨影像学、组织学检测,测定钙含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水平.结果:前列腺素E2复合的异体骨组织块移植修复骨缺损明显优于未处理的异体骨组织块,局部钙含量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增高,且这些作用呈浓度相关性.骨影像学显示自体骨的骨痂形成速度快于异体骨,而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的骨痂形成速度较自体骨移植组快,并与前列腺素浓度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测显示自体骨的骨小梁形成数目多于异体骨,而复合组除了骨小梁形成之外,还有大量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形成,且新生毛细血管丰富.结论:前列腺素E2复合的异体骨组织块移植能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