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例的特点,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15例结核病患者,均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20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对此20例病患的,瞄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肝功能损害发病率为9.5%(20/215),其中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发病率为16.67%(12/72),未合并HBV感染者发病率为5.59%(8/1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对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更易受害,在治疗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病(DILD)发生率、肝功能损伤度和时间分布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A组2HRZE/4H3R3方案,B组2H3R3Z3E3/4H3R3方案,使用板式抗结核组合药,每月检查肝功能。ALT异常在正常参考值(0—65IU/L)3倍以内,可继续抗结核治疗。ALT异常在3倍以上,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予解毒和护肝降酶处理。结果568例初治肺结核,DILD发生率8.8%,其中,A组7.3%(18/246),B组9.9%(32/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例(88.0%)发生在化疗开始3个月内,6例(12.0%)发生在化疗第4—5个月,2组药物性肝病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19例(38.0%),中度损伤26例(52.0%),重度损伤5例(10.0%),比较2组肝功能损伤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36.0%)DILD在护肝降酶治疗下完成化疗疗程,28例(56.0%)停用抗结核药2—4周,4例(8.O%)停药8~15周,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肝功能全部复常,预后良好。结论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比较安全,但药物潜在的毒副反应风险依然存在。肝功能轻度损伤者可在严密观察护肝下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4.
胡职权  林文革  陈石生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22-922,924
[目的]了解县级综合性医院对住院8市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管理情况。为促进结核病防治机构与综合性医院相互合作,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PPM-DOTS).规范结核病诊断弓治疗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检查县级综合性医院传染科住院肺结核病人病历资料,收集病人抗结核药物用药情况、痰检及网络直报资料。[结果]2006年6~9月,龙岩市5所综合性医院住院肺结核病人41例。其中.初治34例,复治7例;杳痰28例,查痰率68.3%(28/41),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28.6%(8/28)。13例未查痰病人中11例使用抗结核药物;网络直报漏报率29.3%。[结论]应规范住院肺结核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管理,控制结核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4省17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对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县为单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使用固定剂量符合剂与抗结核病组合药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37例因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中研究组10例,占研究组观察例数的2.1%,对照组27例,占对照组观察例数的5.5%。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某些不良反应的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结束时间早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累积时间少于对照组。65岁一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某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对照组体重40〈公斤患者关节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患者。结论 固定剂量复合剂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停药率低于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减少了患者中断治疗率,对提高患者规律服药率和治愈率,降低耐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立贤 《现代保健》2009,(19):176-177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碌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自贡市肺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自贡市结核病防治所及各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患者样本分离培养获得的结
核分枝菌株及其患者背景资料,采用比例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
胺丁醇(E)进行药物敏感性体外试验,分析耐药结果。结果 2010-2014年共获得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
离菌株1239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27.85% (345/1239),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
24.98% (283/1133),复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58.49% (62/106);历年耐药率分别为21.88%、24.79%、
31.31%、29.63%、26.98%。对4种抗结核药物H、S、R、E 的耐药率分别为20.34% (252/1239)、
17.27% (214/1239)、16.55% (205/1239)、8.96% (111/1239)。总耐多药率为14.53% (180/1239),
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11.92% (135/1133),复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42.45% (45/106)。耐2种
药耐药率为6.13% (76/1239),耐3种及以上耐药率为11.78% (146/1239)。结论 自贡市结核分枝杆
菌耐多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耐药结核病监测和防治,控制耐药结核病的蔓延。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378.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59 04  相似文献   

8.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成因。方法 对通过结核菌药敏试验检出的42例耐多药患者的耐药现状、抗结核治疗情况、肺部病变及合并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4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37例(88.1%)患者没有按照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结核病治疗原则治疗,耐多药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青壮年,农村高于城市。耐3~4种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占67.0%,有合并症者占46.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中多数人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应根据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板式药物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在结核病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方法 随机按2∶1配比将48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成板式药组332例和传统药组1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 结果 487例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47%,板式药组、传统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4%、27.10%,板式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不适发生率高于传统药组(P<0.05);强化期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0%,老年患者中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2%,均高于传统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板式药物与传统抗结核药对肝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板式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传统散装抗结核药,尤其是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板式抗结核药物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强化期老年服药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下的一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评价内蒙古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10个旗县,自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1月,所有接受免费治疗初治涂阳及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入选对象。所有入选病例观察半年,总共监测完成858例。对化疗中出现的异常临床表现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进行观察分析,将异常结果进行关联性评价,判断其"肯定"和"很可能"相关者为药品不良反应。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有271例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异常表现的可疑不良反应,占31.59%,其中轻度反应144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的53.14%,中度反应125例,占46.13%,重度反应2例,占0.73%。共有126例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占14.7%,其中终止治疗15例,占研究对象的1.74%。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x~2=14.072,P=0.00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50kg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50kg的患者(x~2=7.438,P=0.0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有并发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33%)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27%),(x~2=7.189,P=0.0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采用的一线抗结核药品标准化疗方案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疗工作顺利进行,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在化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今后需进一步完善我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山区农村在全面实施DOTS策略下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分析2002-2006年6月所有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转归和服药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42例肺结核病人按照卫生部结核病控制规定方案治疗后.2个月阴转率98.01%.疗程结束时病人治愈率96.78%。病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46例,发生率为42.69%.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9.0%,但经对症治疗可以继续抗痨治疗无需停药。病人不论是否有其它疾病史其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山区农村在实施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下,及时处理用药不良反应,治疗肺结核病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参考大量文献,对新喹诺酮类药物(本研究将第三、四代统称为新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结核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新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但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应注意选择适应病例,通过皮试、控制用药剂量、给药速度、药物配伍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泰安市实施山东省结核病专科医院项目效果,探索结核病专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资料来源于泰安市结核病防治院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项目实施期间的结核病登记本、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以及专科医院专报网络资料。所有资料录入并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共登记肺结核患者771例,纳入项目管理的718例,纳入率93.13%。项目实施过程纳入项目管理的51例被排除在项目外,主要原因耐药(47.06%)和不良反应(39.22%)。实际接受治疗管理的共667例,管理率为92.90%,初治涂阳的232例,治愈率88.21%;复治涂阳的46例,治愈率86.96%;初治涂阴的358例。317例进行了培养与药敏试验,其中,耐1种及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的69例,总体耐药率21.77%。结论实施结核病专科医院项目,规范了专科医院结核病的登记、报告、转诊,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依从性,发挥了结核病专科医院在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和患者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送检的984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MGIT320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并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者采用结核液体药敏试验,对4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提供依据。结果全部敏感为183株,占79.9%;单耐药为23株,占10.0%;耐多药率为17株,占7.4%;耐INH为31株,占13.5%;耐RFP为17株,占7.4%;耐SM为38株,占16.6%;耐EMB为15株,占6.5%。结论结核病的耐药率相对较低,INH和SM是结核病一线药物中耐药性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周琳 《现代保健》2011,(2):71-72
目的对于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本组75例,均为女性,年龄28~67岁,平均45.3岁,术后均经病理证实。采用CAF方案29例,CMF方案25例,CEF方案12例,ET方案9例。所有患者化疗4~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8d。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70例(93.33%),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5例(6.67%)。本组75例中出现化疗药物外溢至皮下发生疼痛、红肿者5例,发生率6.7%;静脉炎19例,发生率25.3%;胃肠道反应71例,发生率94.7%,骨髓抑制23例,发生率30.7%;口腔炎26例,发生率34.7%;脱发57例,发生率76%。75例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方案中,明显好转18例(24%),轻度好转16例(21.33%),缓解不明显7例(9.33%),无效34例(45.33%),有效率54.67%。结论化疗药物虽可最大限度的杀死癌细胞,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化疗期间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及其对策。方法将本院2009年至2010年两年来收治的28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选择有关抗耐多药结核病药物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治疗的288例耐多药肺结核住院病人中,初治组的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好转分别达到80.7%、87.7%、80.7%和84.2%;复治组的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好转分别为62.7%、68.8%、61.5%和69.7%,初治组的疗效明显优于(P0.05)复治组。结论早期发现耐多药患者,并及时制订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的;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病人实行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及管理。  相似文献   

17.
崔国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00+2433-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结核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查阅2006—2010年病例资料,包括大病例、病程、服药记录、实验室检查等,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83例,占查阅病例的35.1%。其中轻度反应75例,中度反应101例,重度反应7例;有95%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2个月内,有7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积极监测并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动脉灌注介入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术前均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灌注介入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22%(5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7,P=0.018);观察组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17例,Ⅲ度恶心、呕吐2例,Ⅰ度骨髓抑制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8%(23/59);对照组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18例,Ⅰ度骨髓抑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9%(21/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5,P=0.703).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介入联合放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处理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抗结核化学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7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35例,占11.4%.绝大多数病例经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除,更改药物后均完成疗程.结论 服用抗结核药物常常引起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