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鼠属哺乳类啮齿动物,其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2 800种,我国有180余种;鼠类的适应性强,分布广,到处都有鼠的踪迹;鼠类繁殖力之强,数量之多,居哺乳动物类群之首,据统计全世界老鼠总数在100亿只以上,一对大家鼠一年繁殖后代总计可达15 552只.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1985年全世界老鼠对农业造成危害达170亿美元;相当于25个贫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鼠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动物和农林业害兽。福建境内地形复杂,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历史上鼠传疾病流行猖獗。作者等对福建啮齿动物及其防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历时12年(1979~1990年),发表论文48篇,在许多方面均有新发现和新进展,研究深度和广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1992年度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特殊行业鼠密度及控制状况。方法粘鼠板法调查特殊行业鼠类密度及种群和数量,询问各单位控制鼠类措施。结果调查特殊行业106个单位,1 156个房间,布有效粘鼠板1 832块,阳性捕鼠板数量123块,粘捕率为6.71%。共捕鼠136只,粘捕指数为0.0 742只/块。鼠种为褐家鼠(占45.59%)、黄胸鼠(占27.94%)、小家鼠(占20.58%)、黑线姬鼠(占5.88%)。PCO公司预防控制鼠类效果优于单位自行控制效果(χ2=12.58,P<0.01)。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显著高于非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χ2=33.07,P<0.01)。结论特殊行业是鼠类易侵入单位,提倡PCO公司为特殊行业提供鼠类预防控制服务,并应特别加强新建开业单位的开业前鼠类预防控制措施工作。  相似文献   

4.
自从确认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是一个独立的虫种以来,人们已对其进行了野外和实验室内深入细緻的研究。在典型的生活史中其终末宿主为狐狸(Vulpes和Alopex),中间宿主为多种啮齿动物。除啮齿动物水(鼠平)外,人们还从诸如得目玻利维亚高  相似文献   

5.
鼠类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鼠类自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 ,在云南部分地区采获鼠类血清标本 18种 6 2 3份 ,用ELISA法检查鼠血清中HBsAg ,结果阳性 32份 ,阳性率为 4 .90 % ,其中黄胸鼠、高山姬鼠和板齿鼠阳性率分别为 6 .6 %(2 0 /30 3)、3.9% (5 /12 8)和 10 .5 % (2 /19) ,斯氏家鼠和锡金小鼠中亦检查出阳性。结果表明啮齿动物中可能存在嗜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适应性强、分布最广、演化最成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大动物类群。其中多数种类又称之为鼠类。啮齿动物存在具有两面性,基于它们的植食性、啮齿性和疫源性三大特性能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但同时它们又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环节之一,有些种类可作为试验动物,对人类有益,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在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传染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经血清学证实31种小型动物携带EHF病毒(EHFV)抗原。我省证实有9种,其中啮齿动物占7种。本文试从鼠密度、带毒检测、病毒分离及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对我省所查出的带毒动物进行综合分析,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提供预防对策。一、黑线姬鼠密度与EHF发病关系黑线姬鼠是我省EHF流行区野外主要优势种,在沿江疫区占鼠类构成比的94.2%,沿淮疫区占86.8%。根据其区系分布及季节消长与本病流行基本符合这一规律,通过1970~1974年的验证,证实用9月份黑线姬鼠密度预测本地区当年EHF疫情具有一定程度准确性(表1)。吴系科等[流行病学杂志1981;2(1):  相似文献   

8.
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流行于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1流行病学
  1.1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主要储存宿主以
  黄鼠属和旱獭属最为重要,由于它们是冬眠啮齿类动物,感染后可越冬至立春发病,再感染幼鼠,对鼠的自然疫源的形成和鼠疫耶尔森菌种族延续均起重要作用。褐家鼠、黄胸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1]。带菌者(包括健康带菌和恢复期带菌)可作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温带山地灌丛的鼠类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温带山地灌丛中捕获4种啮齿动物,大林姬鼠Apodemurs speciosus是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51.76%。其平均密度为8.9902只/公顷,平均生物量为257.0310克(湿重)/公顷。小形鼠类的生物量所处纬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0.94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类防治及鼠传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5年内共捕获鼠类165只,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47.9%、41.8%和10.3%。居民区与特殊行业均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且2种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υ=1,2χ=45.81,P<0.01)。2种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但均以春、秋季节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与季节消长情况,根据调查应加强春、秋两季及特殊行业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情况,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挖、放鼠笼及夹夜法等方式捕获鼠类,无菌解剖取肺,编号,冰冻切片,冷丙酮固定,进行LFT染色,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FRS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类301只,5个品种,黑线姬鼠占捕获总数的44.19%,为优势种。在301只鼠类中,有43只鼠检出HFRS病毒抗原,带毒率为14.29%。5种鼠有4种携带HFRS病毒抗原,鼠类间带毒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P0.05)。结论大竹县鼠类携带HFRS病毒率高,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鼠类密度,从而有效控制HFRS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构皮滩水电站库区沿岸几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查明构皮滩水电站(以下简称电站)库区沿岸主要宿主动物,了解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和莱姆病的疫源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库区遵义市辖区内的3个县7个镇9个点,采集啮齿动物的肝、肺、肾、膀胱和滤纸血标本,分别检测鼠疫F1抗原、出血热HV抗原和抗体、培养分离钩端螺旋体和莱姆螺旋体。结果:捕获啮齿动物9种294只,黑线姬鼠为耕作区优势鼠种,褐家鼠为住宅区优势鼠种,检测出血热抗原阳性2份,分离出钩端螺旋体1株(未定型)。未检出鼠疫菌和莱姆螺旋体感染。结论:电站库区沿岸存在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开展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和灭杀家、野栖鼠类是控制鼠传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啮齿动物占现有哺乳类的35%。家栖鼠是最重要的啮齿类,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有组织地采取防制措施。人类同老鼠斗争已经几千年,然而,至今鼠害不仅没有缓和,世界很多地区越来越严重。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鼠类本身具有极强的生态学适应性。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能力能够遗传,鼠类几乎与人类同步前进。并且继续适应不断变化的栖息条件。都市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给鼠类的蔓延创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竹县1992-2008年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研究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年4月和9月选择不同方位的农田(耕作区)布放鼠夹,晚放晨收;分析鼠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共布有效鼠夹10 369个,平均鼠类密度为9.73%。以1993年鼠类密度最高,为16.01%;1999-2008年鼠类密度波动在6.77%~9.88%之间。捕获鼠类6种,以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其次为黑线姬鼠,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7.50%和15.06%,鼠种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20.02,P0.05)。结论 1992-2008年鼠类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四川短尾鼩构成比逐年上升,黑线姬鼠构成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与鼠类相关的疾病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记述贵州省啮齿动物名录。根据相关文献记述和近十年来笔者进行的鼠疫疫源调查资料综合汇总,贵州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西部一隅则属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共有4目12科33属66种。  相似文献   

16.
<正> 鼠害的增加,是由于鼠类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工改造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和农业生产都会促使鼠类增加。随着物资的运输会使鼠类迅速遍及全球。鼠害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要成功地控制鼠害,需要系统了解鼠的知识,熟悉其生态习性,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制定控制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1986~1995年在湛江港开展鼠蚤数量、种群组成和鼠疫血清学、病原学监测。10年中共收集港区鼠类8101只,经鉴定隶属于啮齿动物鼠科3属5种和一种食虫鼠,以小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未发现外来种;鉴别港区蚤类41匹,均为当地常见的印鼠客蚤;港区每年鼠密度都保持在0.2%以下;鼠类染蚤率为2.86%,鼠身蚤指数为0.06,地面游离原指数为0;用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鼠血清1135份,结果全部阴性;细菌学培训256份,均未分离到鼠疫杆菌。监测结果表明,湛江港目前不存在有鼠疫疫情,但鼠疫的发生和传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做鼠疫疫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老鼠是人类的公敌,它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更为严重要的是能作为传播媒介传播数十种疾病,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一个地区、摸清并掌握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及变动情况,在鼠类防治和指导制定鼠传疾病的预防措施上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我县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道.为了解我县的鼠类密度以及种群分布,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我们进行了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鼠类栖息地及其优势种,对于控制鼠害有重要意义。因为栖息地是鼠类具体的居住生活环境,栖息地内的许多条件(诸如居住和采食地),均是家鼠生存所必需的;掌握鼠类的生活习性及繁殖规律,可为指导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根。为此,我们于87年1—12月在郊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四川省2019年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预判鼠传疾病流行风险和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全省15个市(州)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监测类型,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四川省201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665只,平均密度为0.61%;以褐家鼠为主要优势种,其次分别为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黄胸鼠;不同生境鼠形动物密度农村自然村居民区特殊行业;四川省全年总体鼠密度近似单峰分布,在6—7月有一活动高峰。结论已基本掌握四川省城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加强鼠类综合监测,科学防控,以控制鼠传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