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杨开勇  龚雨水 《华西医学》1994,9(1):119-120
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6例报道杨开勇,朱子洪,龚雨水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发病率低。我院自1983年至1992年收治6例,占同期收拾硬脑膜外血肿594例的1%。现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判断和手术处理加以探讨。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是指血肿横跨横窦上、下向后颅窝及幕上发展,是后颅窝血肿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情隐匿凶险,极易恶化,应积极手术治疗。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23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上较为少见,慢性血肿更为罕见。据统计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儿童颅脑损伤中仅占3%,占同期硬膜外血肿17%~20%。本院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此类血肿32例。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4月~2006年4月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75例。结果开颅手术36例,其中去骨瓣减压10例,保留骨瓣26例;钻孔引流15例;保守治疗24例。痊愈64例,中/重残10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有其临床特点,容易误诊漏诊,及早发现和治疗,效果良好,否则易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1-2006年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采用微创穿刺抽吸并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78例,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4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中,出现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31例,其中手术治疗23例,治愈17例,死亡6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死亡6例(4例恶化后转手术),治愈2例.未出现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18例,均保守治疗,结果 治愈9例;后因病情恶化改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 外伤性颅中窝底硬膜外血肿不同于一般的幕上硬膜外血肿,容易出现脑干周围池的改变,故应及早、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穿刺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99—12~2004—06我们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109例,占同期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66%,对穿刺清除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院外科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3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邻区迟发性血肿的诊断治疗过程,来分析硬膜外血肿术后再次发生邻近部位血肿的原因、诊断、治疗时间窗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一  徐学君  徐宏  曾义 《华西医学》2000,15(4):439-439
由于影像学的长足进步,特别是CT的普及,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layed traumatic extradural hematomas,DTEH)时有发现,越来越引起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回顾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间经CT或MRI发现的DTEH26例,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的观察重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实施手术治疗,21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30例,中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针对小儿的特点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变化,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治疗及护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4例。根据GOS评分结果:良好25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能早确诊、早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钻孔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钻孔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一周血肿基本清除,临床症状好转,无并发症。结论钻孔抽吸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适用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2月至2001年10月,我们选用钻小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UK)溶凝引流的微创方法,对4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3—2002年共收治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8例,占同期硬膜外血肿的10%(482例);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病理有其独特性,在治疗和预后上与成人有相异之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内血肿传统的观念以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为主,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院选择性的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颅内血肿。其中,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9例,高血压脑内血肿62例,共计121例。对穿刺清除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总结探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秀珣  黄素娜 《护理研究》2004,18(7):1266-1266
巨大硬膜外血肿由于硬脑膜剥离面广,脑组织受压移位严重,血肿清除时或清除后常可见到穹隆中硬脑膜近中线处剥离面广泛出血,造成止血困难及失血过多。现将143例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病人采用注水法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后再发血肿病人,往往病情危重,需要冉次手术,病死率较高,有报道为33%。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我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76例病人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有15例出现术后再发血肿。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神经外科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行微创置管抽吸引流术。结果:126例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无继发性脑出血、偏瘫、失语、消化道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微创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此类血肿安全、有效、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0~08~2004—03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26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冯骏  冯亮 《上海医学影像》1992,1(1):31-31,48
自CT使用以来,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发生于同一部位的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下简称混合血肿),国内尚未见有专题的报告。本文分析了27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混合血肿,藉以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