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门腔静脉端侧吻合附加肝内门脉动脉化术有两个优点,即门静脉可获得充分的减压,吻合口栓塞的机会少,因而术后出血的复发率较低;由于肝内门脉系有低流量的动脉血灌注,籍以保护肝脏,因而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腔转流门脉重建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小猪16 头, 实验组 12 只, 阻断门脉行门腔转流门脉重建。对照组4 只, 仅阻断门脉。以彩色多普勒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同时解剖动物,测门静脉压。结果: 实验组术前与术后 30 分钟、2 周、4 周、8 周、12 周的门静脉压、平均流速、血流量无明显变化,术前与术后 16 周、20 周的门静脉压、平均流速、血流量则有显著变化。术前后各期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结论:门脉重建时辅助门腔转流是必要的, 它不会影响重建后门脉血供。  相似文献   

3.
心得安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1980~1981年,法国学者Lebrec等首先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中证实,口服心得安有降低门脉压的作用,长期应用则可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性。此后,国外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存在着一些分歧的意见。兹复习文献资料,对心得安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加  吴俊超  杨锦林 《华西医学》2002,17(2):223-223
特发性门脉高压(IPH)是一种与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的综合征。本文报道10例,主要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贫血。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无肝硬化改变。行门奇断流术或门腔分流术,食管静脉套扎术等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54例,均实施介入性门脉断流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经皮经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术后,较之术前,患者的门静脉压(FPP)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性断流术后,较之术前,患者的F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门静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未出现显著变化,但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内径较之术前显著缩小,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0.05)。结论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脉高压形成原理的简要回顾 1.后向血流学说:1945年Whipple首先提出,门脉阻力增加,肝血液流出道障碍,致门脉系统被动性充血,产生门脉高压。此时机体交感神经张力亦过高,外周血尤其门脉血内去甲肾、血管紧张素、5羟色胺、组胺等含量增加。即是说门脉血管阻力增加,除与肝脏结构改变的器质性原因为主外,也有血管活性物质介导的功能性阻力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诊断特发性门脉高压朱建平林坚许其增我们将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特发性门脉高压(IPH)报告如下。例1,男,13岁,因反复便血、脾大1年入院。彩色多普勒显像:肝脏光点增粗。门静脉主干内径7mm,前后壁增厚至5~6mm,其内彩色血...  相似文献   

8.
海绵状门脉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状门脉的CT诊断价值由昆①何宝明许国宇敖国昆1材料和方法可疑有门脉海绵状变的病人200例,发现存在海绵状变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3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晚期者8例,肝癌4例,急、慢性胰腺炎各1例,胰头癌症1例,继发胆管炎1例。CT装...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胃镜下是否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将其分为PHG组和非PHG组,对二组资料的血常规、肝脏生化、凝血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B超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肝硬化患者中PHG共14例,占34.1%。PHG组与非PHG组胃底静脉曲张程度(X^2=10.342,P=0.001),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10.342,P=0.001),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3.873,P=0.049),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3.873,P=0.049),RDW(t=-2.322,P=0.026),MPV(t=2.149,P=0.038),PIA(t=2.064,P=0.046),CD3+计数(t=3.292,P=0.017)、CD4^+计数(t=3.642,P=0.011)及脾脏厚度(t=-2.952,P=0.005)、脾长径(t=-2.241,P=0.031)、门静脉内径(t=-2.177,P=0.044)及脾静脉内径(t=-2.235,P=0.031)等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二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脏生化、Child-pugh评分及分级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下降均是PHG发生的重要因素。(2)PHG常伴有机体免疫紊乱。(3)PHG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3天。患儿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收住院,查体:神志激惹,哭声不连续,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巩膜黄染.腹膨软,脐带末脱落,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脐轮红肿明显,肠呜音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2_8×10^9/L,PLT 855Px10^9/L。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无真菌牛长。超声检查示:肝脏形态正常,左叶厚3.7era,右叶厚5.3cm,边界清。  相似文献   

11.
12.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opathic Portal Hypertention,IPH)是指原因不明,临床上以脾肿大、贫血和门脉高压为特证,并除外了肝硬化、肝外门脉和肝静脉闭塞、血液病、血吸虫病等的一种独立性疾病。IPH多发于日本、印度等地,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87~1995年经彩色多普勒首先诊断的3例IP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肝炎病毒、酒精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硬化占所有临床疾病发病构成比的1·39%,占全部肝病住院病例的51·07%,其发病多集中在中青年,病情迁延,不仅造成患者病患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已经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24%~30%,其中因门脉高压发生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因之一。在肝硬化疾病进程中,由于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在失代偿期的患者均存在门脉高压。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开放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继而发生的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发感染,甚至出现肝性腹水、肝肾综合征等。有报道,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后其平均生存时间仅2年[3],在初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后其1年生存率仅25%[4,5]。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原理及发展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控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微创介入手术,它通过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在肝内建立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至三支主要肝静脉之一的门静脉-腔静脉人工血流通路并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异常,使体内营养素和能量的代谢产生严重障碍,当合并门静脉高压时,将进一步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同时胃肠道血液瘀滞,使消化和吸收功能明显削弱,营养素的吸收受到严重影响。营养一直是决定肝硬化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重要因素。据  相似文献   

15.
欧阳晓波 《华西医学》1998,13(3):289-290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广泛开展,认识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病变。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ro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现结合本院1995~1996年8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患者以脾肿大、脾功亢进、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呕血、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因大出血而急诊入院。由于术前病情重、体质差、术后并发症机会多,常因再出血或肝昏迷而死亡,如能及时救治,精心护理大部分患者获救。一、临床资料我院外科近10年来收治门脉高压症患者110例,男84例,女26例;30~50岁发病率最高;急症手术54例,择期手术56例,其中分流术7例,断流术103例;本组治愈103例,死亡7例。二、一般常规护理 1.术毕回病房后按麻醉常规护理,未清醒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应用Diasonics Spectr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对75例正常人进行了肝门部门脉内径及其血流峰值和血流量测定,并对20例肝硬化病人含化硝苯吡啶前后观察了门脉主干内经,血流峰值及血流量的变化,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说明在健康人与肝硬化病人间门脉管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肝硬变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变患者几乎均伴发门脉高压(PHT),一旦形成门脉高压,则势必引起体内一些器官损害,甚者发生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1食管胃痛防脉曲张(EGV)约20.0%-30.0%肝硬变的EGV患者迟早会出血(EVB),一旦发现大EGV,80.0%在25个月内出血。尽管有60.0%-700%的EVB可能自发性暂停出血,但可发生后续出血,且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多在30.0%-50.0%,并可累及其它器官,其危害性的确不容忽视[1]。EGV的形成乃由PHT造成的,要使得门脉压力维持在一个相对低又稳定的水平,早期、持续、联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EGV的现状与预…  相似文献   

19.
骆松辉 《临床医学》1996,16(1):14-15
我科自1988年6月至1994年10月共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32例,现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5岁。有肝炎病史28例。病史最长10年,最短时间3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贫血、肝脾肿大。15例有脾功能亢进,25例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本组其中30例术前作胃镜检查,食道下段及胃底静  相似文献   

20.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伟 《新医学》1996,27(9):458-459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处理南京军区上海临床肝病研究中心(200233)陈成伟慢性肝炎时因汇管区炎症,相当部分患者可有窦前梗阻致门脉压升高,发展至肝硬化时,临床逐渐表现出门脉高压症。本文就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腹水的内科处理作一介绍。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