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的警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全球15岁以下儿童约有30亿,我国约有4亿[1],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和重要器官的形成与成人迥然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在新生儿约占全身重量的40%,而成人仅占2%,但药酶的数量与活性却相对较少.鉴于安全原因,小儿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不可能选择健康志愿者,也不能采用安慰剂对照的经典方法等等.因此,临床所用药物的说明书中80%未记载小儿用药剂量[1].长期以来,小儿剂量只能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年龄等将成人剂量缩小加以对付,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据Impiccatore等报告[2],7个国家17个前瞻性小儿ADR观察报告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ADR的平均发生率为1.46%(95%CI0.7~3.03),住院小儿患者的ADR发生率为9.53%(95%CI 6.81~12.26),因ADR的住院率为2.09%(95%CI1.02~3.77),危及生命的ADR为39.3%(95%,CI30.7~47.9).平均每例小儿使用8种药物.其中有研究认为,约有1/3小儿的ADR是未认真阅读说明书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51例ADR报表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男性160例(63.75%),女性91例(36.25%),3岁以内幼儿发生ADR的比率为55.38%,为各年龄组中最高;引起ADR涉及到的药物中单一用药221例(88.05%),合并用药30例(11.95%),共涉及60种药物;涉及到抗感染药物的共157例,占总数的62.55%;ADR以皮肤损害为主;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高.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其特殊性,应加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及时上报,以减少其发生率,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140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医院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微生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为72.8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45.91%,男性ADR发生率多于女性,儿童ADR发生率较高。免疫力低下病人、中药注射液的ADR较为严重,有不少ADR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记载。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质量监控,是防止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赵慧 《淮海医药》2013,31(2):154-155
目的通过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集144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例ADR中,1个月~3岁婴幼儿发生ADR69例,占总例数的47.90%;静脉给药发生ADR 108例,占总例数的75%;在使用药物中,抗菌素发生ADR 61例,占总例数的42.36%;药物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发生108例,占总例数的75%。结论 ADR反应中,以婴幼儿居高,应进步加强儿童用药监测,保障儿童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金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92-1693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相差很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弱,加上药物剂型、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其发生率为6%~7%,新生儿高达24.7%。我国现有14岁以下儿童3亿多人,对他们的防病治病,合理用药安全有效,以避免或减少ADR尤为重要。本文侧重从药代动力学方面阐述小儿易发生ADR的机体原因,从而提出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则。仅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保证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例ADR中以≤6岁患儿为主,占79.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5%;ADR共涉及8大类药物,其中以抗生素为主,占61.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61.9%.结论 儿童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加强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集到5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5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药物,经统计主要药物以抗菌素类为主,共284例,占全部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48.8%,其中儿童ADR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共286例,占ADR的49.1%。结论加强儿童ADR的监测,注意儿童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40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锦  毛晨梅 《安徽医药》2017,21(6):1150-1153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408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08例ADR中,严重不良反应11例,其中9例均通过静脉给药引起,另外1例是检查前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引起,1例是双氯芬酸栓肛塞退烧中发生.10岁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共390例(95.59%);抗感染药物发生ADR最多,共226例(55.39%);静脉途径最易引起ADR,共341例(83.5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共345例(84.56%). 结论 应注意儿童用药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史等,加强ADR监测,有效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障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197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许多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脏器(如肝、肾)发育尚未完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一定差别,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也有所不同,因此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差别。分析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特点,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2年-2004年12月湖南省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388份合格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197例为1~14岁儿童,占报表总数的14.2%。1.2方法对197份患儿基本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所涉及到的药物、给药途径、剂量、ADR临…  相似文献   

10.
27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特点.方法:对273例儿童ADR病例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2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ADR发生例/次为142,占45.95%.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9.32%.ADR以7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大.严重的ADR 28例,占10.26%.结论:开展对儿童ADR监测工作应成为ADR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拉莫三嗪为例,介绍英国运用处方事件监测对上市后儿童药物警戒,以期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拉莫三嗪处方事件监测(PEM)研究(观察性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年龄分层,汇总统计药品不良反应(ADR)、停止治疗的原因、死亡及随访信息。将儿童(0~17岁)及成人(18岁以上)第1个治疗月的不良事件(AE)发生密度与第2~6治疗月的发生密度进行比较,以检验在这两个时段中不良事件发生密度是否有差异;同时,还比较了儿童与成人两个年龄组中的AE发生率。结果队列研究包括2 457例儿童及7 379例成人。观察了儿童和成人组中AE的发生情况。儿童中皮疹(PRR=1.2)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PRR=4.5)更普遍,成人中更常见精神紊乱(PRR=6.3)。儿童中有33%的ADR报告至监管部门,而成人中则有44%报告至监管部门。儿童中由于疗效缺乏停止治疗的比例更高(儿童45%,成人38%),无归因于拉莫三嗪的死亡病例。结论该研究显示,信号挖掘方法能够用于检测儿童及成人使用新药发生AE情况的定量和定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37.63%,中药注射剂占14.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8.9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1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15.38%;ADR多发于0~10岁婴幼儿、儿童人群。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牛成成  尤青海  张丹 《安徽医药》2014,18(1):176-178
目的 分析成人输液厅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与护理应对策略.方法 对门诊输液厅发生ADR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输液厅发生的ADR以抗生素类为主,共26例(64.42%),其中又以青霉素、头孢类为主,共17例(44.74%),其他抗生素依次为喹诺酮类8例(21.05%),大环内酯类1例(2.63%).中成药及其他药物发生ADR分别为10例(26.32%)和2例(5.26%).输液后0~10 min发生ADR共25例(65.79%),非工作时间发生ADR共23例(60.53%).结论 加强成人输液厅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护理人员对ADR的预防意识和处理技能可以保证安全用药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4.
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769例静脉给药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防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12月ADR报告,对其中儿童ADR报告中涉及的患儿性别、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519例ADR报告,其中儿童ADR报告136例(26.2%),男性患儿比例高于女性(66.2%vs.33.8%),6 mo~3岁患儿ADR发生率高(44.9%)。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高(94.9%),口服给药其次(4.4%)。共涉及药物31种,抗感染药物占91.9%,中药制剂占2.9%。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3.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8.1%)。结论儿童为ADR高发人群,应加强儿童ADR的监测工作。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静脉给药的比例是当前减少儿童ADR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保证儿童合理用药。方法调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例ADR中以≤6岁患儿为主,占79.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5%;ADR共涉及8大类药物,其中以抗生素为主,占61.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61.9%。结论儿童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加强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我国,0~18岁人群占近1/3人口,包括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群体.此年龄段人群,一方面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低,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较差,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另一方面由于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同时他们缺乏自主意识,当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他们更易发生ADR.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失听儿童出现,其中60%以上为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1至12月收集的120例药物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汇总,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占59.2% ;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居首位,占50.9%,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50.6%.中药制剂其次,占36.7%;ADR涉及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 儿童和女性等特殊人群是ADR监测的重点,同时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104例肿瘤病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霓  赵秀莉 《安徽医药》2017,21(2):368-370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住院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04例肿瘤病人发生ADR的病例按病人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 涉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为96.15%;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48.0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4.41%.结论 医院应加强与重视肿瘤病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肿瘤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建平  周张东 《安徽医药》2006,10(11):894-895
有资料表明[1],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住院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为10%~20%;约有0.3%~5%的住院病人因ADR入院,因ADR死亡者占死亡病人的0.24%~2.9%.在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住院病人,其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其中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约有19.2万,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高出数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