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HCV结构区基因重组体免疫大鼠抗体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骏  刘克洲 《免疫学杂志》1999,15(3):151-155
为寻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的最佳动物实验方法,探讨不同方式对重组体pCD-HCV1诱发Balbh/c小鼠产生抗体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HCV重组体,用不同免疫次数,途径,剂量和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免疫小鼠。结果显示;重组体pCD-HCV1(100μg/只/次,n=12)经肌肉1次,2次,3次和4次免疫小鼠后,抗体水平分别为0.183±0.06,0.428±0.05,0.707±0.08(OD  相似文献   

2.
以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免疫的动物实验方法,将构建的HCV基因重组体(pCD HCV1),采用不同方法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发小鼠抗体水平变化。结果:pCD HCV1经肌肉注射3次免疫小鼠后,比1、2次免疫抗体水平要高;经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不同途径免疫小鼠,以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佳;不同剂量(10μg、50μg和100μg)3次免疫小鼠,以100μg剂量组诱发小鼠抗体反应最强;用普鲁卡因处理小鼠后再肌肉、皮下注射同剂量pCD HCV1,抗体水平均比直接注射同剂量pCD HCV1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HCV-DNA核酸免疫效应。方法:将构建的重组体pCD-HCVs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和^3H-TdR掺入法检测了免疫鼠血清抗体、脾细胞和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重组体pCD-HCV1、pCD-HCV2和pCD-HCV3均可诱导小鼠(n=6)产生抗体(0.665 ̄0.707,OD值)和脾细胞对HCV抗原增殖反应(n=6,SI为3.89 ̄4.47),但各重组体间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蛋白S的重组质粒pCR3.1-S。将之直接肌肉注射Balb/c小鼠,观察小鼠HBV特异的免疫应答。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51Cr4h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表明,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基因疫苗诱发小鼠产生良了的抗HBs反应及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P〈0.05),提示基因疫苗pCR3.1-S有可能成为控制HB  相似文献   

5.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乙型肝炎病毒反义基因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在真核细胞内转录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反义核酸的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BV前C/C基因(PreC/C)和前S/S基因(PreS/S)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再将重组体分别转染PA317包装细胞,进而获得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向小鼠NIH3T3细胞转移表达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经分子杂交试验表明,含有HBV反义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序列已经整合到转染的PA317细胞染色体上;转导的NIH3T3细胞内有HBV反义RNA转录表达。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转录表达,因而有可能利用反义技术和基因转移方法进行抗-HBV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含有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基因免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免疫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可行性。方法:将HCV C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CMV启动子的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C,分别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和人肝癌细胞7721进行瞬时表达,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将重组质粒注射,BALB/c(H-2^d)小鼠股四头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产生水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疫苗对小白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将HCV核心区基因定向克隆于质粒pcDNA3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重组基因疫苗pcDNA3-HCV,将此疫苗通过多点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结果发现接种了该疫苗的小鼠出现抗-HCVIgG阳性,其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Th1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因子IL-2及γ干扰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S基因转染的Sp2/0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HBV基因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编码HBsAg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作为HBV基因疫苗,免疫接种Balb/c小鼠,以重组质粒pCR3.1-S转染的Sp2/0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51Cr 4h释放法,体外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HBV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HBV特生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提示以Sp2/0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1中,以β-半乳糖甘酶(GZ)-HCV-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融合表达了目的蛋白GZ-CAB,表达量约30%。所表达的重组抗原可被HCV患者血清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显示了该融合蛋白质具有HCV和Pf的免疫原性。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发  相似文献   

10.
丙肝病毒(HCV)基因免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CV核心区基因疫苗在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cDNA-HCV),免疫Balb/c小鼠,观测小因清抗-HCV抗体及小鼠脾细胞对HCV核心抗原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5只经皮下注射的免疫鼠中有4只出现抗-HCV抗体,经肌肉注射的免疫鼠全部出现抗体阳转,而对照组全阴性,肌肉注射的免疫组抗体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的免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表明DNA直接接种动物体内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很可能成为预防感染的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含HCV基因重组质粒DNA的工程菌是否也有可能在预防HCV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初步观察了经口眼途径接种含HCV核心基因重组质粒(HCV,core/pMAL)的大肠杆菌后,BALB/c小鼠体内的细胞和休液免疫反应。研究分为①实验组,分别口服1~3次(H1-H3)含HCV.core/pMAL的大肠杆菌;②口眼含PMAL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对照组(P);③不给细菌的对照组(C)。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编码HBsAg 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作为HBV 基因疫苗, 免疫接种Ba1b/c 小鼠。以重组质粒pCR3-1S转染的Sp2/0 细胞作为靶细胞, 采用51Cr 4h 释放法, 体外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显示, 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 HBV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 小鼠产生HBV 特异性细胞毒性T 细胞应答( P> 0-05) , 提示以Sp2/0 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靶细胞, 检测免疫Balb/c 小鼠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从噬菌体抗体库克隆抗人RBC单链抗体基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克隆抗人红细胞(RBC)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方法以人RBC免疫小鼠,取脾细胞,RT-PCR法扩增VH和Vκ基因,组装到ScFv-噬菌体抗体表达载体中,构建了噬菌体抗体库,以人RBC为固相抗原,对该库进行了四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获得了抗人RBC的ScFv基因。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其可变区基因分别属于小鼠VHⅢ亚群和VκⅤ亚群。结论所表达的ScFv可与不同人RBC结合,与ABO血型抗原无关,可用于构建快速血凝诊断的工程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在我国较高,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其抗体,以确定HCV的感染。机体在HCV感染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产生的HCV抗体存在差异,可能仅产生某一抗原的抗体或多种抗原的抗体,因此,抗-HCV检测试剂中应包含HCV的多种抗原,以提高抗-HCV的检出率,防止漏检。HCV的非结构3区蛋白有根强的抗原性,其抗体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抗-HCV检测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了HCV的非结构3区蛋白抗原,并建立了简易、快速纯化重组HC…  相似文献   

15.
基因免疫诱导9.1C3分子内影像类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EF-BOS及pCMV4构建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抗9.1C3分子单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重组表达质粒9.1C3VHpEF-BOS及9.1C3VHpCMV4,并将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血清对K562细胞进行间接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基因免疫小鼠体内可诱导9.1C3分子内影像类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 l中,以β 半乳糖甘酶(GZ) HCV 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融合表达了目的蛋白GZ CAB,表达量约30%。所表达的重组抗原可被HCV患者血清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显示了该融合蛋白质具有HCV和Pf的免疫原性。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发针对GZ CAB、GZ 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Z CAB、GZ 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CD8+T细胞明显升高,提示该复合抗原作为HCV 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诱导抗HCV抗体(文摘)[英/MakimuraM…Vaccine1996;14(1):28]作者构建了一种能同时表达HCV的3种结构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能显著诱导相应抗体的产生。将HCV结构蛋白基因表达单位分别克隆至含E3...  相似文献   

18.
pcDNA3/HPV16 E6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裸DNA注射动物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16E6基因DNA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HPV16E6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6,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体产生及抗原表达。结果被转染的Cos7细胞表达HPV16E6蛋白免疫小鼠产生抗HPV16E6抗体。结论这一结果为HPV16相关宫颈癌治疗性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EF-BOS及pCMV4构建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抗9.1C3分子单隆抗全重链可变区基因重组表达质粒9.1C3VHpEF-BOV及9.1C3VHpCMV4,并将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血清对K562细胞进行间接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表明,其因免疫小鼠体内可诱导9.1C3分子内影像8类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DNA3与pMT两种基因表达裁体,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C区)或全结构基因区(核心区、包膜区)的质粒。经纯化后直接对Balb/c小鼠进行骨骼肌或尾部皮内注射,2-6w后采血,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核壳区的体液应答。结果表明:DNA免疫可引起小鼠产生抗HCV核壳区的体液应答,加强免疫2次后可使特异性抗体平均滴度达到1:800以上。提示DNA免疫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