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闭塞及血流频谱情况.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股总动脉最常见,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后动脉及足部动脉多见,具有弥漫性、多节段病变分布的特点.结论:彩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具...  相似文献   

2.
徐海波 《吉林医学》2012,33(24):5253
目的: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方法:通过对386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动脉病变情况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结果:彩超下肢动脉检查可以准确的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病变程度,进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结论:彩超下肢动脉检查对于糖尿病所致的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可靠、安全的诊断方式,对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DF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32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常规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DF组的IMT增厚率、动脉狭窄率、动脉斑块形成率以及动脉闭塞率均显著高于DM组及对照组(P0.05),且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F组的健侧与患侧下肢动脉狭窄程度、IMT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F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硬化,且健侧与患侧动脉病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彩超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超检测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内径以及中内膜层(IMT)、血流频谱及粥样斑块,这些数据与同龄的正常人比较。结果患者组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厚(P0.01);患者组的下肢动脉明显闭塞段、狭窄段检出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1),与无症状组比较,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都明显的偏高。结论彩超检测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IMT以及斑块,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频谱检测就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者是闭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下肢动脉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根据四格表法分析ABI及下肢动脉彩超诊断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计算ABI检测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下肢动脉彩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于ABI(P0.05)。PAD早期ABI敏感性低,特异性高。PAD动脉狭窄或闭塞时,ABI敏感性明显升高,特异性仍较高。结论 ABI是一种简单、实用及无创的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超声检查仍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下肢血管检查的糖尿病患者102例(血管共计1850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和多普勒彩超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比较CTA和DSA检测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记录CTA检查出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结果与金标准(DSA)比,CT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0.961,特异度为0.792,准确度为0.916,Kappa值为0.778,均大于多普勒彩超检查(灵敏度为0.849,特异度为0.566,准确度为0.773,Kappa值为0.417);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31.37%(32/102)的患者表现为腘动脉狭窄或闭塞,29.41%(30/102)的患者表现为股动脉狭窄或闭塞,12.75%(13/102)的患者表现为腹主动脉狭窄或闭塞,14.71%(15/102)的患者表现为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11.76%(12/102)的患者表现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64排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测结果较为可靠,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实施彩超检查,总结其声像特征,评价检测价值.结果 4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其中内膜粗糙不伴有斑块者3例,伴有斑块37例.回声特征呈强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等.本组管腔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8例,完全闭塞7例.结论 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大,检测具有方便、廉价等优点,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菊霞 《河北医学》2015,(4):542-546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超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基本状况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为糖尿病患者,每组41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血管内径和厚度以及血管狭窄情况。结果:研究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粥样硬化软斑和硬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混合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O级狭窄的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Ⅲ级狭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生率、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内径与厚度比较和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的狭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超检查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临床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致残率很高,探讨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2007年我院住院106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正常对照组52例,对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造影特点。方法纳入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接受动脉造影(DSA)检查者。其中50例患者同时进行双下肢踝肱指数(ABI)测定。根据DSA测量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血管狭窄程度≤50%)和病变组(血管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比较两组ABI平均值水平及ABI<0.9时各段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分析各段狭窄病变与ABI关系,并讨论病变特点的临床意义。结果 104例患者DSA结果显示各段动脉病变主要以斑块为主,51%~74%和75%~99%程度的狭窄病变在肾动脉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2.1%和5.8%,而闭塞病变在椎动脉中发生率最高,达到27.9%。任一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组(n=30)ABI平均值水平较正常组(n=20)低(P=0.000),椎动脉和肾动脉病变组(各17例)平均ABI值较正常组(各33例)低(P分别为0.003,0.02),且ABI<0.9时,病变发生率较高(P分别为0.008,0.047),锁骨下动脉病变组(8例)与正常组(42例)比较,平均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全身多处动脉病变,主要以斑块形成、狭窄或闭塞病变为主。ABI<0.9时,应注意同时存在全身多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将住院并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共35例,使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表对其静脉功能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双下肢静脉病变。结果 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8.83±11.12)岁,男:女=26∶9;平均糖尿病诊断时间(7.73±5.03)年;BMI(22.95±3.15)kg/m2;糖化血红蛋白(8.50±2.32)%。94.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3%存在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5例患者合并足部溃疡(占同期住院糖尿病足溃疡的14.3%)。VCSS评分为(7.24±4.22)分。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8例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返流、静脉血栓、静脉壁增厚或者钙化等影像学改变(病变组),其余17例患者静脉彩超无异常发现(非病变组);前者较后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性升高(P=0.033),但两组间各项CVSS评分及CVS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CVI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静脉彩超检查正常不能排除CVI。年龄、糖尿病病程长、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肾血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侯兴旺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73-117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参数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例健康成人、4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疾病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Vd)较正常组降低(P<0.01),阻力指数(RI)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参数在预测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方面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硬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辛伐他汀及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照组仅用辛伐他汀,6个月后复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股动脉及胭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并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股动脉和胭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治疗组下肢动脉单相波的出现比例由治疗前的26.67%(8/30)降至治疗后的6.67%(2/30),对照组则由治疗前的26.67%(8/30)降至治疗后的16.67%(5/30),两组治疗前后出现下肢动脉单相波的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出现单相波的患者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可有效降低TC、LDL浓度,与单用辛伐他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影像特点及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评分。方法对189例糖尿病足患者,共375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Fontaine分级Ⅰ级210条下肢,Ⅱ级46条下肢,Ⅲ级43条下肢,Ⅳ级76条下肢。按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管径减少≤50%、管径减少51%~99%及闭塞,分析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腓及足背动脉各段病变特点,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评分。结果 375条下肢斑块发现率达97.60%(366/375),斑块分布以小腿动脉最多,占97.60%(366/375);斑块类型以程度最重的各种斑块均有者最高,占59.47%(223/375);周围动脉病变(PAD)肢体数占63.73%(239/375),小腿血管受累较重;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血管超声疾病严重度评分有差异,分级越高,评分越高;Fontaine分级Ⅰ级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发生率为30.00%,而FontaineⅢ级患者发生率为93.42%(P<0.05)。结论超声成像是糖尿病足病PAD重要的筛查工具,可对斑块类型、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发生部位详细评估。糖尿病足病患者PAD发生率高,小腿血管受累较重;Fontaine分级越高,下肢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的节段越多。  相似文献   

16.
徐美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2-73,F0003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观察我院门诊、住院的4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与60例正常组患者,比较两组下肢动脉形态、内径、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管腔内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硬化斑块以股动脉最多见,其中以股总动脉及分叉处更明显。管腔狭窄、闭塞的发生率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IMT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按照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成二组,将正常对照组24例为一组,共分三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各组的腘动脉IMT值以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值(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然后将各组指标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肱动脉FMD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FMD值与糖尿病患者的IMT值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5)。结论:超声可以通过测量肱动脉FMD值比IMT值更早出现改变,来说明糖尿病患者在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之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且,FMD值与IMT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8例糖尿病足患者,Fontaine分期:Ⅱb期6例,Ⅲ期9例,Ⅳ期3例,术前行多普勒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选择顺或逆行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机下行下肢动脉包括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病人技术成功率100%,保肢率100%,下肢皮温变暖,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因为微创、可重复性强、病人身体条件易承受、保肢率高,应成为恢复糖尿病足缺血血供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蕊 《中外医疗》2013,32(16):177-178
目的探讨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在该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二维(2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情况。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组、B组和C组患者在2D、CDFI及脉冲多普勒显像上差异明显,与正常对照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可清晰地2D上显示患者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还可借助CDFI获取详细的下肢血管内血流动力的信息,是目前无创性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检查手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