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为探索其在社会发展上的缺陷及内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在哈尔滨市2所普通小学的三~五年级学生中,根据各亚型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筛查数学障碍(MD)组(31名)、阅读障碍(RD)组(29名)、阅读伴数学障碍(RD/MD)组(29名)儿童,在学习障碍儿童所在班级中随机选择29名一般儿童组成对照组。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3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对4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清晰同伴加入和清晰权威情景下,4组儿童的总反应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1,3.30,P值均0.05)。在反应评估阶段,在清晰权威情景下,4组儿童的人际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5)。在清晰同伴加入情景下,4组儿童选择的反应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P0.05);RD/MD儿童更倾向于选择攻击行为(44.83%),而MD儿童、RD儿童和一般儿童更倾向于选择亲社会性行为(58.06%,51.72%,44.83%)。结论各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存在显著缺陷,RD/MD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缺陷更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大伟  赵亚楠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433-2434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ADHD儿童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疗程为1周期。训练前后分别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观察疗效。结果: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儿童在训练前后Conners量表PSQ总分明显降低(P<0.01),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相似文献   

3.
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视、听认知训练方案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软件、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估,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接受治疗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治疗后的认知训练测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P<0.01),Conners量表PSQ各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和分类标准,将180例学习障碍儿童分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和混合学习障碍三个亚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消测验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对阅读障碍型、数学障碍型、混合学习障碍型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各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全量表智商、记忆商和数字划消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均显著增高(P<0.01).学习障碍不同亚型之间比较,可见混合学习障碍型儿童的全量表智商[(80.65±6.62)]、记忆商[(82.11±6.72)]和数字划消得分[(83.55±12.02)分]均最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39.22±11.53)]最高(P<0.01).[结论]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均存在认知行为功能损害,混合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02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02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分为2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6.15%、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大量实践表明亲子游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手段,亲子游戏治疗主要运用于治疗儿童攻击性问题行为、情感调整障碍和家庭暴力和性虐待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弱视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学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弱视常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儿童,按弱视的类别、程度、年龄性别配对分组。对研究组做常规弱视训练,同时配合心理学干预,对照组单纯开展常规弱视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治疗时间内,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弱视儿童开展心理干预,可提高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在弱视儿童中应注重儿童心理问题的筛查,及时进行心理学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6年级小学生ADHD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干预组30例,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对照组30例。干预组由儿童保健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师对儿童父母进行为期12周的系统培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家长及教师评分量表SNAP-Ⅳ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ADHD症状分级,家长及教师评分均有下降,智商(IQ)和学习能力均有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医患沟通和互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家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异食癖患儿的一般情况、主要病因,探讨异食癖患儿的病史询问、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门诊异食癖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资料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异食癖的首要病因,其余依次是锌缺乏、寄生虫病、铅中毒、营养不良、硒缺乏、心理发育障碍、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及其他未知原因。以学龄前儿童最常见,幼儿次之,学龄期较少。学龄前和学龄期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情绪障碍。结论:异食癖可能是由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意向障碍,应积极防治。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主要采取药物和行为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该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一般治疗、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诸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控制与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评价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主要采取药物和行为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该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一般治疗、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诸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控制与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评价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狭隘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词汇量落后、副语言使用和理解障碍、语用能力差的问题,有代词混用和鹦鹉学舌现象,且语言的发展过程存在异常。早期共享注意、沟通意向和象征性游戏等前语言行为的发展,以及父母与儿童的互动方式,是之后语言发展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孤独症以语言沟通障碍、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特点,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与干预方法众多,体育干预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途径。本文针对体育运动在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缓解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体育运动对儿童孤独症的改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专注达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2月就诊于该院门诊的6~14岁29例患儿采用专注达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2周末、4周末及6周末通过专业量表测量、临床晤谈、体格检查、专人定期随访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5.9%,把各项因子于2周末、4周末、6周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有下降。结论:专注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常见的精神障碍中,有些患者为焦虑障碍,有些为抑郁障碍,另有一部分患者既有焦虑障碍,又有抑郁障碍,称为焦虑抑郁混合障碍,是一种常被遗漏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医生对这种焦虑抑郁混合障碍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种特殊类型的存在和特征,以及处理上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医生在临床经常用一种量表作检测,例如使用焦虑量表就往往漏了抑郁障碍;反之,使用抑郁量表,就容易漏了焦虑障碍。 为了提高对焦虑抑郁混合障碍的认识,准确掌握对患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我们曾对门诊具有1.长期失眠;2.慢性头痛,头晕;3.具有多种症状不能用某一种疾病解释的患者,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检测,在1415例患者中筛选出311例焦虑或抑郁障碍,其中焦虑抑郁混合障碍174例。在混合障碍患者中,以焦虑为主的混合障碍90例(28.9%),以抑郁为主的混合障碍63例(20.3%),焦虑抑郁并重的混合障碍21例(6.7%)。由此可见,焦虑抑郁混合障碍在人群中十分常见。 认识焦虑抑郁混合障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的三联征为临床特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和情绪、情感异常等表现,常预后不良。儿童孤独症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特殊教育训练、行为矫正、辅助性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案,目前采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和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治疗药物等。上述药物主要针对患儿的伴随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归纳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疗效,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一种儿童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以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儿童癫痫和睡眠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然而,目前临床医生对癫痫儿童的睡眠障碍重视不足,缺乏有效诊治。因此,本文就儿童癫痫和睡眠的相互影响、癫痫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及评估和治疗的方法进行论述,期望为癫痫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识别和综合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亲子互动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亲子互动治疗(PCIT)是一种针对儿童干扰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的、以实据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它以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分为以孩子为主导的干预(CDI)及以父母为主导的干预(PDI)两个治疗部分.在CDI阶段,治疗师教授父母在与孩子玩耍时使用传统的游戏治疗技术,目标是加强亲子关系,树立儿童的自尊,并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PDI阶段,治疗师要求父母对儿童提出有效的要求并检查儿童是否服从,同时教与父母对服从与不服从采取相应的适当反应.训练中的关键因素有现场指导、父母与儿童共同参与、训练内容与个体情况相匹配等.同时,PCIT有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效果的评估体系.本文还回顾了PCIT在不同种族、具有分离焦虑障碍、发育障碍、遭受躯体虐待等问题儿童或在团体中的运用状况.本文对PCIT的优缺点和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为儿童早期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照护是保障儿童充分实现其未来潜能的重要因素,早期亲子互动作为养育照护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通过观察亲子互动,可以对亲子互动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养育优缺点并予以科学指导。目前,国际上已有数十种用于探究亲子互动质量的观察法评估工具。其中,最常用且信效度较好的三种评估工具分别是:情绪水平量表(EAS)、亲子互动量表(PCI Scales)、儿童-养育者关系指数(CARE-Index)。本综述将系统介绍上述三种量表的框架背景、信效度及应用进展,以便为相关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亲子互动评估量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多种不明原因共同作用造成患儿脑部异常发育的一种疾病,大量相关研究[1-2]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通常好发于男性儿童,患儿易出现兴趣狭窄、社交障碍等临床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措施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但仍未发现较好的治疗方法,患儿预后效果不佳。现阶段,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