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沈阳市城区高危新生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儿是指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高危因素越多越重越易发生脑损伤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如果高危儿脑损伤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除严重病例外 ,均可治愈和正常化。为了加强我市高危儿管理 ,作者于 2 0 0 0年 10月开展了“沈阳市高危儿脑损伤早期网络筛查及转诊工作” ,现将沈阳市城区 99个散居地段中2 0 0 1~ 2 0 0 2年出生的 2 82 72个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 ,旨在了解沈阳市高危儿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比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沈阳市城区 99个散居地段中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12月 3 1日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2 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危儿脑损伤发生率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对323例高危儿随访1年,定期评价神经发育水平,异常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重度)颅内出血发生脑损伤的比例比较高,91%脑损伤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有脑损伤的表现,积极早期干预者93.36%的儿童在1岁时恢复常发育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望降低脑瘫发生率,对其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香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67-1767
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临床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脑损伤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采用高危家庭监测、筛查和早期诊治、康复治疗,采用M法评估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高危儿监测发现早期发现对于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孕期先兆流产、窒息等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临床治疗措施主要为神经发育疗法,疗效明显,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结论 加强对新生儿的高危儿监测可以尽早发现脑损伤病理,为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时机,对脑损伤患儿采用精神发育疗法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湘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4-1785
婴儿脑损伤发生在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尤其是高危儿这一脆弱的人群,约占新生儿的60%~70%。目前还不能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或新生儿早期预测各种高危因素对婴儿的危害,也无法正确判断高危儿是否存在脑损伤及其程度。因此,对每一例婴儿尤其是高危儿的医学观察,以期早期发现脑损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促进脑结构的修复和脑功能代偿,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的危害,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儿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院从2001年3月开始对1406例6月内婴儿进行脑损伤的筛查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危儿监测在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作用以及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高危家庭监测和高危儿筛查进行高危儿监测,目的是早期发现脑损伤患儿。对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以临床疗效和M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高危儿监测对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有意义,共15.5%的脑损伤患儿是由家长发现而就诊的,78.5%患儿由门诊筛查发现而被诊断。高危因素中以产前高危因素为主,前5位主要高危因素依次是早产、孕期先兆流产、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产时窒息。2岁以内脑损伤的诊断以中枢协调障碍(85.7%)和发育落后(8.2%)为主。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20天1个疗程。316例2岁以下脑损伤患儿治疗效果:显效47.7%,好转48.7%,无效4.2%,总有效率为95.8%。1岁以下患儿疗效显著优于1岁后的脑损伤患儿,疗程长、疗效好。结论:高危儿监测(包括高危儿家庭监测、高危儿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脑损伤可疑儿,为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创造了条件,适合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单位应用。CCD和发育落后作为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名称是可行的。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治疗得早,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对脑损伤儿系统管理,多项评价,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所有出生儿童进行脑损伤高危因素筛查,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神经精神发育纵向监测,对出现“脑损伤征候群”中的各种障碍均进行全面评价,联合多学科的相关诊疗技术进行综合干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分析用χ2检验。结果脑损伤儿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2.01‰、2.58‰、0.44‰、0.44‰、4.71‰。本研究1岁组小儿脑损伤的患病率低于0岁组小儿脑损伤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脑损伤儿置于有效的医学监控中,对脑损伤高危儿系统管理,定期进行神经精神发育纵向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各种征候群,赢得早期干预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905例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血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及时防治。方法:2003年2月~10月我科共出生新生儿905例,其中有高危妊娠儿、早产儿、双胎儿、剖宫产、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均做微量血糖监测分析,采用由德国生产的GLV-COTREND血糖检测仪,取新生儿足跟3微升血测试。结果:发现出生后第1天低血糖214例,第2天低血糖11例,第3天低血糖28例,剖宫产的低血糖、高危儿的低血糖均比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尤其对于高危妊娠儿、剖宫产儿、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应早期哺乳,早喂糖水、补夜,是防治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有效措施,减少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905例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仙  黄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11-112
目的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血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及时防治.方法2003年2月~10月我科共出生新生儿905例,其中有高危妊娠儿、早产儿、双胎儿、剖宫产、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均做微量血糖监测分析,采用由德国生产的GLV-COTREND血糖检测仪,取新生儿足跟3微升血测试.结果发现出生后第1天低血糖214例,第2天低血糖11例,第3天低血糖28例,剖宫产的低血糖、高危儿的低血糖均比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尤其对于高危妊娠儿、剖宫产儿、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应早期哺乳,早喂糖水、补夜,是防治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有效措施,减少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围生期高危儿常因脑损伤而遗留各种后遗症。对其远期预后进行预测,是抢救治疗及早期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可全面评价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早期发现新生儿的脑功能异常及预测预后。本研究采用NBNA对高危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干预,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其发育商,旨在研究NBNA对高危儿预后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施春亚  徐婉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20-162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海县2002~2004年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宁海县3年中低出生体重儿408例,发生率为2.36%,与孕妇的孕周、双胎、体重增长、早期新生儿死亡都有明显的关系,与孕检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完善妇幼保健网络,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高危门诊,加强高危妊娠系统化管理,防止早产,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因素,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及诱导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57例高危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因素构成比,高危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与窒息、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高危新生儿中母亲因素占16.32%,新生儿因素占71.87%,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因素占11.81%。母亲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为主要原因,高危新生儿并发症与窒息、早产紧密相关,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窒息是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并发症的首要因素;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而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结论做好妊娠指导,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高危妊娠,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3):295-296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出生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脑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足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7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足月分娩的3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开始检测,分析睡眠-觉醒周期、痫性活动的特点,探讨临床各指标与脑损伤、窒息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中,轻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为3例,轻度异常为10例;中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轻度异常为1例,重度异常为2例。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与缺血性缺氧脑病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与围产期的窒息情况及脑损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出生时进行监测可为脑损伤高危因素的窒息足月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早期干预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胎儿医学、围产医学、新生儿重症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收治的高危儿存活率越来越高,出生胎龄25周的早产儿生存率可达54.8%~[1],出生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总体存活率在国外达88%,我国也可达78%~[2]。然而存活高危儿中有5%~10%可能会发生脑损伤,导致认知、运动、视听觉功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或障碍,并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高危儿在学龄期和青春期  相似文献   

14.
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中,了解高危儿高危因素的分布及高危因素与脑损伤的关系,对早期发现脑损伤及脑瘫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2001~2003年本院儿保地段高危儿中高危因素发生情况与脑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高危儿早期干预起到了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初筛疑为脑损伤低出生体重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脑损伤诊断(对照组),再行简易筛查法(实验组)。采用ROC曲线法,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佝偻病、中枢协调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9.17%、43.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23.96%(P0.05)。实验组脑损伤检出的符合率91.67%、敏感度97.92%、特异度94.79%,高于对照组的72.92%、79.17%,75.00%(P0.05)。结论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诊断低出生体重伴脑损伤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对早期脑损伤准确诊断,便于后续治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既往国际上关于高危儿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在不同医学专业领域对高危儿的定义、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多数将在围生期和新生儿期出现危险因素的胎婴儿称为高危儿,如宫内或产时产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感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样儿、先天性心脏病及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如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唐氏综合征)。开展高危儿健康管理,就是要对所有出生儿童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建立必要的双向转诊制度,进行综合诊断、定期监测和及时进行系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通过而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的听力学特点及病因,探讨对高危儿进行听力监测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6例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通过耳声发射作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而在柳州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的资料,分析病史、就诊情况及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6例均被确诊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为单耳),其中3例儿童保健科转诊患儿均确诊为听神经病。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综合征、早产低体重及母孕早期感染病史等一种或多种听损伤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而被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其听力学特点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使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可漏筛蜗后病变所致的听力障碍。听力损失患儿多数为高危儿。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儿童保健工作、脑损伤高危儿监测相结合,对听力损失高危儿进行听力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谭日敏 《现代保健》2010,(36):47-48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28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28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无特异性,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母亲患糖尿病患儿等高危儿.结论 高危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早诊断,积极治疗是防止低血糖造成原发病加重,防止低血糖脑损伤及脑发育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儿保门诊的应用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中心随诊的389位婴儿为研究对象,有高危因素的200例婴儿为研究组,没有高危因素的189例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统一表格记录出生28日龄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的结果,并进行评分比较。实验组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康复训练内容,对其父母进行指导训练,保证有效的早期干预;6月龄时对两组婴儿又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的检查及比较。结果新生儿期28日龄时研究组的行为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χ2=8.685,P<0.05);但6月龄时两组的发育商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tPDI=0.206,tM DI=0.418,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是有效、便捷的早期发现脑损伤的方法,应作为儿保门诊早期筛查脑瘫高危儿的常用指标,其对脑损伤早期的干预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及时干预高危新生儿,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兴化市妇幼保健院1 913名新生儿在出生第1、2、3、4、5天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并按照2001年"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进行干预。结果共筛查出新生儿黄疸168例,发生率为8.78%。其中157例给予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微生态制剂及蒙脱石散治疗,11例转诊至新生儿科进行光疗,均取得良好疗效,无一例脑损伤发生。结论在新生儿出生7天内定时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对高危儿及时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