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施行该手术140例,其中Ⅰ期66例,Ⅱ期72例,Ⅲ期2例。结果对于大多数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适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清扫效果较彻底性,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保持较美观的身体外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06-290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在胸大肌下置入硅凝胶假体进行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16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基本对称,患者满意,随访0.5~2年无复发及肿瘤转移。结论:对于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在胸大肌下置入硅凝胶假体进行乳房再造,能够满足肿瘤患者治疗和形体美容双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它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早中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中期乳腺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Ⅰ期23例,Ⅱ期58例。Ⅲ期3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术后,皮缘坏死4例(4.8%),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3.6%),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9%)。3年生存率为84.7%,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为84.2%,Ⅱ期5年生存率为56.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Stewart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Stewart横切口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52例Ⅰ、Ⅱ、Ⅲa、Ⅲb期乳腺癌患者采用Stewart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术后伤口I期愈合35例(67.3%);Ⅱ期愈合15例(28.8%),其中需要处理的皮下积液17例;皮瓣坏死3例(3.8%),经植皮后愈合。结论Stewart横切口有更多优点,患者乐于接受,故应考虑作为乳腺癌根治术的首选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愈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的乳腺癌临床资料中抽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共125例,其中90例行改良根治术,35例行保乳术,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美容满意率方面保乳组明显高于改良组。结论对于比较早期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组和改良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改良组。  相似文献   

6.
皮瓣坏死是乳癌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困难,故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9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改良的乳腺癌根治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5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采取改良根治术、2例采取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均达到Ⅰ、Ⅱ平面,切除标本每例检出淋巴结在10~25枚,同时保留支配胸大肌、胸小肌的血管、神经以及支配感觉上臂内后侧及腋背部皮肤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53例胸肌无明显萎缩,上臂内后侧及腋背部感觉无异常,并根据腋窝淋巴结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结论乳腺癌保乳术、改良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要求应用精细的解剖技术,切除Ⅰ、Ⅱ平面淋巴结即可。术中保留胸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及肋间臂神经,可减少并发症,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绍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43-1144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乳腺癌治疗资料,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年龄及肿块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其中局部切除20例。改良式根治术38例。根治术31例。结果:临床全部治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1%、85%、83%和8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Ⅰ、Ⅱ期患者肿块≤3cm者行局部切除.或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弘艳 《安徽医药》2013,17(1):107-10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策.方法 2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大小、辅检情况等,行改良Ⅰ式根治术47例,改良Ⅱ式根治术49 例,传统根治手术54例,保乳手术50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皮下积液、上肢水肿以及皮瓣坏死等.传统根治术为37.04%,改良Ⅰ式为25.53%,改良Ⅱ式为22.49%,保乳术为14%.4种手术方式单项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81,P< 0.05),其他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合计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12,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横行腹直肌皮瓣转移Ⅰ期乳房再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即刻同侧单蒂腹直肌皮瓣转移左乳房重建术。结果经积极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患者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美容效果好。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腹直肌皮瓣转移Ⅰ期乳房再造术后,围手术期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皮瓣的观察、卧位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及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加胸大肌切开行第Ⅲ组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临床分期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部分切开清扫第Ⅲ组淋巴结,分析该组淋巴结受累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胸大肌切开补充清扫第Ⅲ组淋巴结中残留阳性淋巴结26.78%,术后无明显胸肌萎缩、严重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胸大肌切开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地清除改良根治术中残留的淋巴结,且创伤小,能为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准确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治疗可手术切除乳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在30例ⅡB~ⅢB乳腺癌中施行先化疗[CEF方案或诺维本(NVB)+表阿霉素(EDM)3~4个疗程],此后在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随访至今无复发.1例(ⅢB)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2年骨转移再次行放化疗.1例(ⅢB)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3年肺转移再次行放化疗.1例(ⅡB)患者行保乳术后因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和放化疗.结论术前化疗又名新辅助治疗,可使大部分原发性乳腺癌肿块体积明显缩小.用于进展期乳腺癌以提高其切除率.对于较早期乳腺癌可以提高其选择保留乳腺术式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观察3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可控压力充气囊外包扎胸带加压和传统胸带包扎加压效果,将两组术后的拔管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皮下积液、皮肤Ⅰ期愈合例数、术后平均愈合天数和拔管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控压力充气囊外包扎胸带加压的创面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胸带加压包扎,切口均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对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保乳手术组实施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结果保乳手术组的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引流量均低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显著(P<0.01);保乳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少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显著(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共32例中出现皮下积液但未见皮瓣坏死者2例;改良根治术组中出现皮下积液者5例,出现皮瓣坏死者2例。保乳手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达90.6%(29/32),而改良根治术组满意率仅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手术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行保乳术和33例行改良根治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保乳术组患者近期疗效和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优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满足保乳手术治疗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可以作为常规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5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500mg,1日2次,共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5.1%)、皮瓣坏死2例(2.6%)、患侧上肢水肿3例(3.8%);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2例(15.4%)、皮瓣坏死8例(10.3%)、患侧上肢水肿11例(14.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Ⅰ、Ⅱ和Ⅲa期乳腺癌患者47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3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24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2组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22例中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19例(86.4%),感觉障碍3例(13.6%);对照组感觉障碍21例(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59.30,P<0.01).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2008年10月,共施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式治疗Ⅰ、Ⅱ期乳腺癌38例的治疗结果。结果:38例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个月后乳头皮肤痊愈,造成部分乳头皮肤色素缺失;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4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属于一种特殊的乳腺癌根治术,它切除了除乳头以外所有肉眼可见的乳腺组织,在切除范围上与保留乳房手术相比更接近于经典的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施行传统的乳腺切除手术方式,观察组施行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术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年,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未见皮下积液、皮下出血及皮瓣坏死等。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 对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并且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10 d后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13.2%,治愈66例,好转10例,元皮瓣坏死发生.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疗法在防治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方面效果突出,能够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得以尽早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