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术前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65例,术前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先行造影及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记录栓塞效果、术中出血量。结果 62例造影显示病变椎体明显染色,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3例造影未显示明显的肿瘤供血动脉,肿瘤无明显染色征象,随即放弃栓塞,造影检查供血动脉阳性率约95.3%(62/65),其中1例栓塞插管不成功,其余61例均栓塞成功,栓塞后成功实施病灶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500~3 000 mL,平均(1 400.65±230.62)mL。结论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术可减少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降低脊柱肿瘤切除术中风险,增加了彻底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效的术前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骨盆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17例,均为发生于骨盆的巨大肿瘤,术前24h内行肿瘤血管造影并行靶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1450ml,视野清晰,骨盆肿瘤完整切除。结论: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骨盆肿瘤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14~22岁;女性2例,年龄13~19岁。采用Seldinger’s法,选取5F Head-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了解患者颈内、外动脉有、无异常吻合及肿瘤供血情况后,评估栓塞风险,用明胶海绵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结果接受介入栓塞术患者,1~3d内行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250mL),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术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分析及其对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结果26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51支,侧支供血血管3支,全部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即时止血,5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无一例出血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即时、准确,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子宫、卵巢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等临床资料,通过查阅及复习近5年相关文献,结合已有经验探讨该疾病。结果本病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术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术前予以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后显微镜下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系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血供丰富的病例,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有利于提高手术全切率。对于不能手术或复发的病例,可考虑行伽马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系统,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每一病例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及不同角度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个数为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而不同角度方法显示病灶个数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比较X^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显著提高小病灶检出率,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