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高, 是移植术后发生远期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严重影响受者的生存质量。而早期血糖筛查及干预可提高移植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因此, 规范多学科血糖管理可为肝移植血糖异常患者提供全程的健康管理, 对其远期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术技术和抗排斥药物的发展,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罹患代谢性疾病的移植受者数量也急剧增加。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增加移植物丢失、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PTDM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基因背景、肥胖、HCV感染和某些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PTDM的管理和治疗应当始于移植手术实施之前,对高危受者应详细筛查。PTDM的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似,但有其特殊性,需综合考虑抗排斥药物、降糖药的相互作用及移植器官的排斥风险和器官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受者的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移植后感染仍然是影响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肺部感染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分别从器官移植受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时间、各类病原体所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实体器官移植是一种挽救生命和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器官移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完整的免疫抑制治疗分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 诱导治疗药物包括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巴利昔单抗、阿仑单抗和糖皮质激素等;维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和贝拉西普;抗增殖类抗代谢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部分免疫抑制药物与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是PTDM的危险因素, 而巴利昔单抗也可能是PTDM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阿仑单抗或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则不增加PTDM风险等。PTDM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未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临床上应予重视并及时干预。该文就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与PTDM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患者移植后几乎要终身服药,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还有预防性的抗菌素、抗高血压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等.移植受者通过定期的随访来监测是否存在移植物免疫损伤、原发疾病的复发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实施器官移植后为防止急、慢性排斥反应所造成的移植物丢失,移植受者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然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除增加感染及肿瘤发生的风险外,其本身也有不良反应,如各种疼痛、呕吐、腹泻及外观的改变等(表1).  相似文献   

6.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会增加移植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减退或丧失以及感染,最终影响受者的长期生存。此外,NODAT也是导致移植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最新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诊疗指南(2016版)对NODAT的临床诊疗给出了相关建议,并提出了早期保护胰腺分泌功能的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移植前的终末器官衰竭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对移植前已存在的骨质疏松症予以评估及治疗,同时对移植后出现的快速骨丢失积极预防。本文综述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程度,加强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管理及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挽救了众多疾病终末期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尽管移植理论和技术日臻完善,但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始终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肺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器官移植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为肺部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原虫感染的高危因素,而真菌感染发生率高达40%左右,各类真菌已经成为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本文着重从临床-影像-病原的角度讲述器官移植后肺真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后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由于器官移植者实体移植器官的多样性、免疫抑制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弓形虫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等特点,临床上对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感染的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实体器官移植后的弓形虫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肺部感染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而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受者由于手术应激、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等危险因素的存在,术后极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移植受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混合感染及罕见细菌感染,可急剧加重病情并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快速、准确的微生物学诊断对于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1年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PT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中,术后1年发生PTDM 79例(2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移植年龄(OR=1.034)、活体供肾(OR=0.178)、术前空腹血糖(OR=1.412)、术后服用环孢素A(OR=0.377)、他克莫司(OR=2.244)是术后1年发生PT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年龄和术前空腹血糖是术后1年发生PT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1年发生PTDM与受者移植年龄、活体供肾、术前空腹血糖、服用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最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法,国内大型移植中心统计移植肾1年存活率已超过95%,但是肾移植受者的远期存活率仍不容乐观,而肾移植后贫血作为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引起移植后贫血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肾移植术后贫血的危险因素,对肾移植后贫血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移植后新发糖尿病是移植后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移植后糖尿病对器官移植受者产生许多远期不良影响,包括移植物失功及患者死亡率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时间提前及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几率上升等.
Abstract:
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 (PTDM) remains a major clinical challenge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ong-term negative impact of PTDM on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cluding impaired allograft function, poor patient survival, accelerated onse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infection, as well as chronic rejection, etc.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山东医药》2011,51(8):1-2
随着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移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尿毒症患者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并能够长期存活。长期存活的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可能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等老年疾病。然而,临床中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可因尿毒症期无尿、少尿,BPH症状不明显,诊治延误,使其成为肾移植受者急性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和移植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BPH的发病特点、病因、诊断、治疗是需要泌尿外科医生和器官移植医生共同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lega—lovirus,HCMV)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大量研究显示,HCMV已成为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及重要的并发症。器官移植后HCMV感染及疾病主要是通过供体器官、细胞传播或受体中潜伏HCMV的激活。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移植的种类、供/受者HCMV血清学状态、免疫抑制方案、移植物排斥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肾移植受者进行排斥反应风险免疫学评估是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重要依据。目前认为,年龄越大的供肾免疫原性越强,而脑死亡后器官捐献(DBD)是血管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年轻、非裔美国人、依从性差和多次妊娠会增加肾移植受者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实验室检查方面,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CDC)试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肾移植受者免疫学风险的重要评价方法。另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冷缺血时间长也是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指接受器官移植患者术后新发生的糖尿病,是移植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容易合并感染和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高龄、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免疫抑制方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均为PTDM的高危发病因素,随着移植生存期的延长,PTDM成为影响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早期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诊治的65例肾移植受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重症以及预后不良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Kaplan-Me...  相似文献   

19.
与一般人群相比, 免疫缺陷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同时有证据表明, 该人群接种其他疫苗(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肺炎球菌、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 迫切需要评估免疫缺陷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阐明其机制。现总结免疫缺陷人群(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以及影响疫苗应答的因素和免疫缺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面临的挑战。同时, 结合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提出针对免疫缺陷人群可能的疫苗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住院相关性失能是指发病后至出院期间新出现的一项或多项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 在老年住院人群中十分常见, 其与发病前的基础状况、疾病因素、医院相关因素及出院后因素相关, 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出院后的照护负担, 增加长期失能风险、死亡风险和医疗花费。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识别住院相关性失能的高危人群, 积极予以干预。本文就住院相关性失能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识别工具、治疗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以提高老年科医务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 从而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