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预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术后PF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PFD组和PFD组。对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预测因子根据回归系数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评价系统,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其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FD 52例,占比57.78%,无PFD 38例,占比42.22%。两组年龄、超重或肥胖、孕次、产次、吸烟或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4.665,95%CI:1.411-15.419)、超重或肥胖(OR=8.415,95%CI:1.789-39.583)、孕次2次(OR=3.525,95%CI:1.131-10.988)、产次2次(OR=4.904,95%CI:1.399-17.191)、吸烟或饮酒(OR=7.846,95%CI:1.542-39.917)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危险评分系统,其中年龄45岁、孕次2次、产次2次为1分,超重或肥胖、吸烟或饮酒为2分。评分系统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72-0.934),以8.94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和8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4.4,P=0.479。结论年龄45岁、存在超重或肥胖、孕次2次、产次2次、存在吸烟或饮酒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对于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1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n=51)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159)。分析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指标,采用ROC曲线观察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进行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初潮年龄小、月经周期长、BMI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油高盐饮食比例较高,规律运动的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6.813、5.551、6.618、9.436、39.227、13.37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B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38、0.761、0.779,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0岁、13岁、32天、22.15kg/m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杨宇  刘颖 《中国妇幼保健》2023,(23):4652-4656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影响因素,且构建个体化预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有生育需求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年内妊娠情况,再依据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分成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29例)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77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构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验证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既往流产史、多发肌瘤、(中、重度)盆腔粘连程度均是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0(95%CI:0.818~0.943)。绘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且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列线图模型对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进一步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7例产后出血的高龄产妇,同期选取未发生产后出血的高龄产妇184例,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DCA)、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进行验证。结果 在模型建立组、外部验证组中,产后出血、产后未出血产妇年龄、前置胎盘、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巨大儿、宫缩乏力、瘢痕子宫、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40岁(OR=3.870)、剖宫产(OR=5.837)、前置胎盘(OR=3.685)、HDCP(OR=6.177)、巨大儿(OR=4.298)、宫缩乏力(OR=5.231)、瘢痕子宫(OR=5.080)、SDS≥53分(OR=2.980)及SAS≥50分(OR=4.126)是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中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AU...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切实有效预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因各种病因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到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包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分析可知,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以及病变性质为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成功建立了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其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844(95%CI:0.773~0.915),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预测肺叶切除术后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感染的概率,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68例,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向前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R语言分别分析和构建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效能。结果 患者术后肺部感染198例,分离革兰阴性菌142株,革兰阳性菌56株,真菌7株。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3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低蛋白血症患者占比和外周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呼吸机使用时间≥3 d、GCS评分≤8分、低蛋白血症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肌瘤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再次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7月本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14例,术后随访1~3年,统计复发率,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准确度与一致性。结果:314例中有67例复发,复发率2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肿瘤直径≥6cm、肌瘤多发是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23(95%CI:0.868~0.980)、4.817(95%CI:2.482~9.347)、2.866(95%CI:1.544~5.320);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R3.6.3)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03~0.918),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528,P=0.384。结论:本研究基于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子宫肌瘤术后复发个体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 (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 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万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SLE患者362例,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至独立训练集(n=254)与独立测试集(n=108)。将独立训练集中的254例妊娠期SLE患者分为训练集妊娠结局不良组(n=56)与训练集妊娠结局良好组(n=198),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在独立训练集与独立测试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对列线图进行交叉验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列线图评分与各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训练集妊娠结局不良组有肺动脉高压、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不全、狼疮性肾炎、心功能不全、子痫前期、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补体下降、蛋白尿>0.5g/24h、抗dsDNA抗体(+)、抗SSB抗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β2糖蛋白(+)、A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阴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经阴全子宫切除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5月44例经阴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及44例经阴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2.21±21.25)min,经阴全切组平均(57.23±19.42)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4±43)ml,经阴全切组平均(160±51)m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后拔尿管时间平均(1.12±0.35)天,经阴全切组平均(1.20±0.37)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82±0.48)天,经阴全切组平均(1.87±0.51)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后排便时间平均(2.62±0.82)天,经阴全切组平均(2.78±0.71)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4.01±1.21)天、经阴全切组平均(4.08±1.40)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住院时间平均(4.09±1.34)天,经阴全切组平均(4.12±1.55)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无术后阴道缩短病例发生,经阴全切组术后阴道缩短率为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阴筋膜内组术后无性生活障碍,经阴全切组4例存在术后性生活障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阴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经阴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应用抗生素时间短等优点,经阴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性生活障碍及残端脱垂率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蜂蜇伤所致溶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蜂蜇伤患者发生溶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65例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溶血组(97例)和未溶血组(26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蜂蜇伤所致溶血的危险因素;利用Rstudio软件构建预测蜂蜇伤患者发生溶血的列线图模型,并使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图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最后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该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溶血组较非溶血组更易发生呕吐、皮肤过敏、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年龄≥45岁、未处理伤口、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蜂蜇伤患者发生溶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白蛋白(ALB)为蜂蜇伤患者发生溶血的保护因素(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 女性、年龄≥45岁、未处理伤口、APTT延长有助于为临床早期发现蜂蜇伤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液生化指标,构建肝门区囊肿(HHC)患儿发生囊肿型胆道闭锁(CBA)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的134例HHC患儿(日龄<120 d)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患儿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或Kasai手术中切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别纳入CBA组(n=54)与胆总管囊肿(CC)组(n=80)。收集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术前超声征象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预测HHC患儿发生CBA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使用R软件rms程序包绘制HHC患儿发生CBA风险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采用bootstrap方法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2组患儿进行HHC超声检查时日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早期筛查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卒中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71例)和验证组(24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分别在建模组(内部验证)和验证组(外部验证)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留置胃管、静脉血栓、手术风险分级(NN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是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和0.858,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性良好(P=0.731、P=0.22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对脑卒中术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尽早制定干预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白蛋白比值(sUAR)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都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发生组(34例)与未发生组(13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及sUAR。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AKI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高血压、Killip分级、NLR、sUAR、LVEF、造影剂剂量、PCI手术时长、多支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偏大(OR=1.066)、Killip分级≥2(OR=7.174)、NLR升高(OR=4.440)、sUAR升高(OR=2.071)、造影剂剂量偏高(OR=1.104)、PCI手术时长增加(OR=1.044)为PCI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sUAR、“NLR+sUAR”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17~0.897)、0.8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0—12月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1 897名儿童的一般资料、身体活动及体格测量,利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选择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592名),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父亲体重指数、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身体活动、出生体重、照护人对儿童体重认知、妊娠期是否患糖尿病、分娩方式是预测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当阈值概率为0.10~0.92,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风险的净收益更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此模型。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21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发生心力衰竭83例(心力衰竭组), 未发生心力衰竭135例(对照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是否并发感染、血钙、血磷、可溶性CD146(sCD146)、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和24 h尿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分析各指标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列线图模型, 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24 h尿量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并发感染率、血磷、sCD146、sST2、NT-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入选的114例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复发34例(29.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癌胚抗原(CEA)阳性、血管侵犯、N分期是影响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CEA阳性、血管侵犯及N分期为N1、N2是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腹腔积液71分,合并糖尿病62分,CEA阳性80分,血管侵犯84分,N分期为N1 31分,N分期为N2 96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校准曲线图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C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营养不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唐山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和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临床收益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472,95%CI: 1.189~5.139)、水肿(OR=2.228, 95%CI: 1.190~4.171)、贫血(OR=3.266, 95%CI: 1.566~6.810)、血清尿素氮≥8.85 mmol/L(OR=3.241,95%CI: 1.639~6.411)、血清总蛋白<60g/L(OR=9.166,95%CI: 4.083~20.576)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4.04%,特异度为84.72%,H-L检验P=0.254,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4,平均绝对误差为0.022。临床决策曲线的阈值概率为0.08~0.9时,临床净收益率较高。结论 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有望成为营养不良的重要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