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铁代谢的变化特点,探讨IRI后铁调素和铁代谢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IRI模型组,模型组分别在IRI后1h、4h、8h、12h、16h、20h、24h 7个时间点(n=6/组),检测大鼠血生化及铁代谢指标,以及肝组织铁调素mRNA和肾组织膜转铁蛋白1(FPN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I组肾组织铁含量、血清铁、铁蛋白在再灌注早期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IRI组肝组织铁调素mRNA表达水平在再灌注早期明显升高,再灌注4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而血清铁调素于再灌注8h后升高,并于再灌注16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两者在再灌注24h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IRI组肾组织FPN1 mRNA和FPN1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两者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IRI过程中伴有铁代谢的紊乱,铁调素和肾脏FPN1可能参与了IRI过程中铁稳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铁调素(hepcidin)与骨代谢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关系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在本科门诊随访的30例非透析CKD 1~3A期患者,30例非透析CKD 4~5期患者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检测参试者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调素、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蛋白(SF)、BMP-2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铁调素的影响因素。结果 CK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KD 1~3A期相比,CKD患者CKD 4~5期血清铁调素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负相关(r=-0.484,P0.05),血清铁调素水平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a、P、BMP-2呈正相关(r=0.45、0.377、0.582、0.514、0.947,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Scr、SF、BMP-2与铁调素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铁调素与e GFR相关,随e GFR下降,CKD进展、BUN、Scr水平上升,铁调素水平逐渐上升。铁调素与BMP-2水平密切相关,铁调素可能通过调节BMP-2,参与CKD患者骨代谢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铁摄入量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学龄前儿童血清中铁调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血细胞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铁摄入量分为正常铁摄入IDA组(对照组)40例,铁摄入量不足IDA组(研究组)4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儿童血常规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铁调素水平,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血常规指标、铁调素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的铁调素水平、每日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铁调素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HCT)均呈正相关(r=0.594,0.516,0.423,0.417,0.427,0.522),与每日铁摄入量未发现相关性(P>0.05)。研究组铁调素与Hb、RBC、MCV、MCH、MCHC、HCT均呈正相关(r=0.551,0.338,0.510,0.370,0.374,0.509),与每日铁摄入量未发现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与铁代谢调节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纳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各45例、健康成人90例(各对照45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HCV组)及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铁调素(hepcidin)、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AST)、血清铁(Fe).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及十二指肠标本15例(HCV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及十二指肠标本12例(HBV组)和对照组1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铁调素(hepcidin)及十二指肠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表达情况,肝脏铁蓝染色检测肝脏铁蓄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HCV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肝脏铁调素表达均降低(P0.05);十二指肠膜铁转运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HCV组升高更明显(P0.05),肝脏铁蓝染色的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HCV组升高更明显(P0.05).HBV及HCV组十二指肠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与肝脏铁调素表达均呈负相关(r=-0.638,P0.05;r=-0.538,P0.05),与血清铁调素均呈负相关(r=-0.407,P0.05;r=-0.519,P0.05),与血清Fe均呈正相关(r=0.611,P0.05;r=0.637,P0.05).在HBV组,血清铁调素与IL-6及TNF-α均呈负相关(r=-0.510,P0.05;r=-0.450,P0.05);在HCV组,血清铁调素与IL-6呈负相关(r=-0.620,P0.05),与TNF-α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体内铁调素水平下调并通过上调膜铁转运蛋白的表达导致体内血清铁水平升高及肝铁蓄积,HCV组肝铁蓄积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铁(SI)代谢指标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T2DM组)170例,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3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NC)组。T2DM组根据HbA1c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亚组(H1,HbA1c<7%,n=39)、血糖控制欠佳亚组(H2,7%1c<9%,n=63)及血糖控制差亚组(H3,HbA1c>9%,n=68)。再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亚组(L1,n=36)及血脂异常亚组(L2,n=134)。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年龄、SBP、DBP、BMI、血清铁蛋白(SF)、FPG、FIns、HOMA-IR、TG-葡萄糖指数(TyG)、TG、LDL-C、SUA升高(P<0.05),SI、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糖处置指数(DI)、HDL-C、eGFR降低(P<0.05)。H3亚组TF、TIBC低于H1亚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于该院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50)中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n=50)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血糖恢复正常值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n=56)和强化组(n=49)。常规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强化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血脂指标、肝功能及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常规组,B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AST)、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对肝功能及CK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8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均采用阶梯式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脂质代谢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例在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例在治疗后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病例在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T2DM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NSCLC患者,按照临床方案进行分组,单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患者为对照组(n=3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CTLA-4抑制剂患者为研究组(n=30)。观察两组一定疗程治疗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CTLA-4抑制剂,对于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总体疗效优异,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RA组(n=40)和RA-ILD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关节肿痛数目、血管炎及发热阳性率、CRP、RF、IgM、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RF高滴度表达,RA病情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易合并ILD,应尽早行高分辨CT等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铁调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10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铁调素(hep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OVX)组,每组10只。Hepc和OVX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分别经腹腔注射750μg/kg铁调素(hepcidin)溶液和等量生理盐水。9周后经颈静脉取血、处死后留股骨。检测股骨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及血清铁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BMD及骨最大载荷、弯曲应力、弹性载荷、弹性模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骨形成蛋白-2水平下降,而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1)水平上升,血清铁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铁调素干预的hepc组骨密度较OVX组增加了21.7%,上述骨生物力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血清骨形成蛋白-2水平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TX-1水平下降33.5%,血清铁浓度降低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调素能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和力学特性,该作用可能通过改善体内铁超载、降低骨吸收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体重指数(BMI)、残余SYNTAX积分(rS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 148例,依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40例、超重组61例、肥胖组47例;根据rSS,分为低分组37例、中分组59例、高分组52例。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之间基线资料及冠心病指标差异,患者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之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BMI及rSS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1年后不同BMI分组冠心病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不同BMI分组间冠心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不同rSS分组患者冠心病相关指标LVEF、SV、C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低分组患者冠心病指标改善情况最佳,而高分组患者改善情况最差,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SS分组患者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和中分组(P0.05)。BMI对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P0.05),rSS对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5)。结论 BMI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残余SYNTAX积分则可有效预测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应作为患者PCI术后评估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N)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老年RA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80例老年RA患者,按照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MTX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治疗24 w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 w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RA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考虑首选IFN联合MTX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患者的干预作用及对炎症、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70例CKD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干预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方,两组疗程均为12 w。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AST)、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结果 随炎症、铁调素水平升高,CKD患者贫血显著加重(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Scr、BUN、IL-6、TNF-α、hs-CRP、铁调素、TIBC、铁蛋白水平显著下降;Hb、HCT、RBC、SI、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Scr、BUN、IL-6、TNF-α、hs-CRP、铁调素、TIBC、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Hb、HCT、RBC、SI、TAST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poB是否大于980mg/L,分成ApoB升高组(n=44例)和ApoB正常组(n=6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记录代谢指标,治疗依从性及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结果:ApoB升高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poB正常组(40.9%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冠心病治疗药物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发现,ApoB升高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poB正常组(52.3%与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ApoB升高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poB正常组(45.5%与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高载脂蛋白B水平是AMI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提示积极控制ApoB可能改善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测因素,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识别AKI风险并及早干预疾病进展。方法 选择2019年01月至2023年01月间我院收治的242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K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AKI组(n=179)与AKI组(n=63)。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KI的独立风险因子,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不同变量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P患者AKI的发生率为26.0%(63/242),与非AKI患者相比,AKI患者年龄更大(P=0.004),重度急性胰腺炎比例(P<0.001)及APACHEⅡ评分(P<0.001)更高,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5)。此外,两组患者在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及代谢等相关指标方面亦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单、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患者入院时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变化,统计其感染控制时间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快速的控制其血糖,抑制感染,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是临床效果有效与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并参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n=40)和高级别组(Ⅲ~Ⅳ级,n=45)。采用1H-MRS定量分析脑组织代谢产物比值,包括胆碱(Cho)/肌酸(Cr)比值、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比值、NAA/Cr比值。比较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区代谢产物比值,两组患者瘤体区代谢产物比值及Survivin蛋白免疫活性指数(IRS)积分、阳性率;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代谢产物比值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Cho/NAA比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NAA/Cr比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P<0.05)。高级别组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Cho/NAA比值高于低级别组,NAA/Cr比值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Survivin蛋白IRS积分、阳性率高于低级别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r=0.516,P<0.001)、Cho/NAA比值(r=0.612,P<0.001)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呈正相关,NAA/Cr比值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呈负相关(r=-0.476,P<0.001)。结论采用1H-MRS定量检测的代谢产物比值与脑胶质瘤分级及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其可作为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重要影像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6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A组(合并心房颤动,n=51)与B组(未合并心房颤动,n=55);根据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将A组患者分为A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4)与A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7),将B组患者分为B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6)与B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9)。所有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组与B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1组与B1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1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1组(P<0.05);治疗期间A1组与B1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2组与B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2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2组(P<0.05);治疗期间A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远期预后有影响,且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病3.0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未增加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而发病3.0~4.5 h行静脉溶栓治疗则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对病毒性肝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肾性贫血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30例,改用罗沙司他治疗12个月。比较调整用药前后纠正贫血的总达标率及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罗沙司他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总达标率为93.3%。治疗后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血红蛋白[109.50(102.25,115.00)g/L比117.50(113.25,124.75)g/L,Z=4.329,P<0.001]、红细胞比容[(0.30±0.05)%比(0.38±0.06)%,t=3.670,P=0.001]及红细胞计数[(3.16±0.60)×1012/L比(3.59±0.69)×1012/L,t=5.540,P<0.001]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9.90(8.32,13.18)μmol/L比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