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叶或果实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对该属其他种植物,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活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中,为进一步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  相似文献   

2.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疾病.对该属其他种植物,中国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密叶新木姜叶[4]、茎[4,5]和果实[6]部位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研究,对根部非挥发性成分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为了全面比较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也为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有效活性成分,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根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鸡菊属植物原产北美、非洲南部及夏威夷群岛等地,后被引入我国,该属植物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炔类、苯丙素类、萜类、甾类等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具有调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抗菌等活性,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综述了金鸡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鸡菊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鹅掌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掌柴属(Schefflera)系五加科(Araliacea)植物,该属植物全球约有200种,广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地区,部分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我国有38种,2个变种,主要分布在西南经中南之东南部。其中有十余品种在民间作为药用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对鹅掌柴属植物的研究逐渐增多,现就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1化学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另外还有甾体化合物、挥发油、长链烯烃、有机酸、偶氮、醌类等成分。1.1三萜类成分[1-6]鹅掌柴属植物中已发现的三萜类化…  相似文献   

5.
椴树属(Tilia)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北温带。椴树属植物在国内外具有长期的民族药用历史。本文总结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药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该属药物植物资源提供参考。该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萜类、挥发油、甾体及其苷等,具有抗炎镇痛、神经细胞保护、抗焦虑、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6.
千斤拔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此外尚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样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镇痛、抗血栓、抗氧化、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代来对千斤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血栓、抗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问荆Equisetum sylvaticum L.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北美及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和内蒙古等地.全草人药,具有收敛止血、利尿镇痛等功能.用于治疗风湿症、痛风、肾炎等[1].其根含问荆皂苷、生物碱,地上部分主含黄酮苷类、高级烷烃[2]、有机酸[3]及挥发油[4]等.近年来,通过对木贼科问荆、木贼等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本科植物大多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肝及抗肿瘤等多方面生物活性[5].  相似文献   

8.
四季青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季青为冬青属植物冬青 Ilex purpureaHassk.的干燥叶 ,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性凉 ,味苦涩。有清热解毒 ,消肿祛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咽喉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痢疾、烧伤等。据报道 ,本品含有酚酸类、三萜类、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对于酚酸类成分 ,王明时等[1] 曾分离到原儿茶酸、原儿茶醛 ,赵浩如等[2 ] 分离到咖啡酸、紫丁香苷。为进一步阐明其抗炎、抗菌活性成分 ,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得到四个酚酸类化合物 ( - )。其中 ,化合物 、 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  相似文献   

9.
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var.tomentosa Hort.又称化州仙橘 ,系芸香科柑橘属植物 ,为柚 C.grandis( L.) Osbeck的栽培变种 ,主产于广东化州 ,是广东的地道药材。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经加工即为中药化橘红 ,习称“毛橘红”,具有化痰、理气、健胃、消食之功效 ,用于治疗胸中痰滞 ,咳嗽气喘 ,呕吐呃逆 ,饮食积滞等症[1] 。目前对化州柚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外层果皮的挥发油中、黄酮类及多糖成分的研究。柑橘属植物是富含香豆素的一类植物 ,但对化州柚的香豆素类成分 ,除异欧前胡素 ( isoimperatorin) [2…  相似文献   

10.
粗叶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含有醌类、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等多种类型,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肝损伤保护等生物活性,本文系统总结粗叶木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为粗叶木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佛手又称佛手柑 ,为芸香科 ( Rutaceae)柑桔属植物佛手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的果实。成熟佛手其味辛、苦 ,性温 ,具有舒肝和胃 ,行气止痛 ,祛湿化痰等功效 [1] [2 ]。在国内 ,佛手的品种有广佛手、川佛手和金佛手。关于广佛手挥发油的成分已有报道 [3 ] 。在国外佛手油作为一种天然香料常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中。本文运用 GC- MS技术 ,分析金华佛手挥发油 ( 1 #)和德国产佛手挥发油 ( 2 #)的主要成分。比较两者在主成分上的差异。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及仪器1 .1 材料 :佛手挥发油 1 #:由金佛…  相似文献   

12.
斑鸠菊属植物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类、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脂肪酸类以及挥发油类等。其中尤以甾体和萜类化学成分较为多见,其他类别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斑鸠菊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也多有不同,药理研究认为,对糖尿病及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治疗白癜风,提高免疫力,具有抗癌、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狭叶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胡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药用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c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有三萜皂甙、黄酮类、植物甾醇、香豆精类、木脂类及少量挥发油。狭叶柴胡根含皂甙。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DS)法,研究了狭叶柴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7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假鹰爪属的假鹰爪、毛叶假鹰爪、大叶假鹰爪和云南假鹰爪等植物中含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有机酸、三萜和植物甾醇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强心、抑菌等药理活性。总结了近30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为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菲类、联苄类、芴酮、香豆素、倍半萜、多糖及挥发油。重点对近15年来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为从石斛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ca(L.)A.Br.et Ascher.的干燥全草.具有通鼻窍,止咳的功能,用于风寒头痛,咳痰多,鼻塞流涕等症[1].鹅不食草中有甾醇类、愈创木内酯类、单萜、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等.其中挥发油成分包括庚醇-2、苯甲醇、顺式乙酸菊烯酯等[2].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近五年八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新进展,详细列出了从十几种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和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名称、结构类型、生物来源。按照化合物所属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等。同时也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发现该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头花杜鹃(Rhododeudrom Capitatum Maxim)系杜鹃科杜鹃属植物,是我国西北地区杜鹃属植物中产量较高的一个品种。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挥发油有较好的祛痰和镇咳作用。头花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已知含有d-s-蒎烯、d_1-B-蒎烯等15种成分。d-s-蒎烯含量最高,约占挥发油总量的50%以上。为探索头花杜鹃的药理作用,本实验对其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d-a-蒎烯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初步鉴定了中国柴胡属(Bupleurum)19种植物(花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131种。其中脂肪族化合物45种,占总数的34%,可作为柴胡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特征。本研究结果为柴胡属的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蓼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黄酮与黄酮苷、萜类、蒽醌、甾类及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杀虫、抗菌、抗种瘤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研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