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及其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路  张倜  王绍山  洪立  齐清会  徐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56-156,T006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抗大鼠肝癌作用及其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材料与方法1.药品及试剂 :As2 O3(Sigma公司 ) ,顺铂 (齐鲁制药厂 ) ,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 ,Sigma公司 ) ,小鼠bcl 2 (IgG1)单抗 ( 1∶5 0 ,SantaCruz)、小鼠抗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单抗( 1∶10 0 ,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HistostainTM Plus免疫组化试剂盒 (Zymed公司 )。APO BRDUTM凋亡定量检测试剂盒 (BectonDickinson公司 )。2 .模型制…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中抑癌基因p53、Rb、p16及p15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抑癌基因 p15、p16是重要的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 (CKIs) ,我们应用SP法检测 5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p5 3、Rb、p16及 p15蛋白表达 ,从抑癌基因和CKIs两方面探讨BTCC的发生、发展机制。材料与方法 BTCC标本 5 4例 ,男45例 ,女 9例。年龄 41~ 79岁 ,平均 6 2岁。Ⅰ级 2 3例 ,Ⅱ级 15例 ,Ⅲ级 16例。浅表性BTCC(Ta~T1) 2 4例 ,浸润性BTCC(T2 ~T4 ) 30例。 7例非癌膀胱粘膜作对照。SP法 ,一抗稀释度分别为 :p5 3为 1∶40 ,Rb为 1∶80 ,p16为 1∶5 0 ,p15为 1∶5 0。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转移抑制基因E cad和nm 2 3H1基因产物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和二磷酸激酶(NDP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86至 1999年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石蜡组织切片 89例。男5 3例 ,女 3 6例。移行细胞癌 (TCC) 5 6例 ,其中G116例 ,G2 2 0例 ,G32 0例 ;鳞癌 12例 ,腺癌 10例 ,未分化癌 11例。Tis~T116例 ,T2 ~T368例 ,T46例。在保留膀胱术式的 61例中 ,复发 2 8例 ,转移 2 0例。E cadherin染色结果按照Schipper等[1] 方法评定。N…  相似文献   

4.
我们试图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针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转入BIU 87细胞 ,与细胞PCNAmRNA形成mRNA RNA杂交链 ,从而降低细胞的增殖水平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和寡脱氧核苷酸的处理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IU 87在含 1 0 %灭活小牛血清和双抗的RPMI1 640培养基 (GibcoBRL公司 )、37℃、5 %CO2 恒温箱中培养 ,0 .2 5 %胰蛋白酶消化传代。我们采用与PCNAmRNAAUG端互补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A SODN)及正义寡脱氧核苷酸 (SODN) ,序列如…  相似文献   

5.
细胞周期失控是肿瘤细胞呈无限制增殖的重要原因 ,cyclinD1在细胞周期G1期和G1/S期转换处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Ki 6 7抗原能准确地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我们观察分析了cyclinD1和Ki 6 7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 ,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膀胱TCC组 45例 ,男 3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8岁。UICC临床分期 :浅表性肿瘤 (Ta~T1)2 8例 ,浸润性肿瘤 (T2 ~T4 ) 17例 ;WHO病理分级 :G12 0例 ,G2 15例 ,G3 10例 ;其中肿瘤初发 2 7例 ,复发 18例 ;肿瘤单发 32例 ,多发 13例。 12…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 34例肾盂输尿管癌组织标本中Smad4及ki6 7的表达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1982年 3月至 1994年 5月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标本 34例 ,均为移行细胞癌。男 19例 ,女 15例。年龄 2 1~ 78岁 ,平均 6 1岁。左侧 2 0例 ,右侧 14例。G1 6例 ,G217例 ,G311例。UICC分期 :T1 10例 ,T214例 ,T38例 ,T42例。山羊抗Smad4( 1∶2 0 )多克隆抗体由SantaCruz公司提供 ,人抗ki6 7( 1∶5 0 )单克隆抗体及ABC试剂盒由Zymed公司提供。免疫组化研究采用SABC法[1 ] 。光镜…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GISMT中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表达按正常胃肠道平滑肌组织,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Ⅰ,Ⅱ,Ⅲ级的依次明显递增,同时,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性质,大小,中心有无坏死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膀胱肿瘤中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膀胱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  1996年 1月~ 1998年 11月手术切除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 72例 ,其中初发癌 5 6例 ,复发癌16例。男 45例 ,女 2 7例。年龄 2 4~ 84岁 ,平均 46岁。肿瘤分期按UICC及TNM标准Tis T14 0例 ,T2 ~T4 32例。病理分级按WHO方法G12 6例 ,G2 2 8例 ,G318例。正常膀胱组织 1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多克隆抗体 (TGF βRI、RII)及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B)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 ,探讨其在TCCB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材料和方法 TCCB标本 5 1例 ,男38例、女 13例 ,年龄 2 8~ 81岁 ,平均 5 1岁。肿瘤直径 0 .3~ 6 .5cm ,初发肿瘤40例 ,复发性肿瘤 11例 (2 4次 ) ,复发次数 2~ 6次。按TNM分期 :Tis~T12 1例、T2 14例、T3 12例、T4 4例。按WHO标准 :G118例、G2 2 3例、G3 10例。术后45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6~ 6 2个月。免疫组化采用S P法 ,已知乳腺癌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正常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人皮肤皮纤维细胞(HS_FB和NS-FB)增殖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利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HS-FB和NS-FB的PKA活性;使用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TGF-β1和cAMP、H7等刺激两种细胞后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NS-FB被TGF-β1刺激后PKA的活性短暂升高后很快恢复(30min内,但P〉0.05)。HS-FB则在30~60min降低(P〈0.05),1h后恢复;HS-FB的PKA活性比NS-FB低(但P〉0.05)。TGF-β1能强烈刺激两种细胞增殖(30min后P〈0.05),对HS-FB的刺激作用更强(刺激60min后P〈0.05)。cAMP可抑制两种细胞增殖(60min后P〈0.05),H7有拟TGF-β1的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胆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对41例胆管癌进行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标本41例。结石性胆囊炎1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8例作阴性对照。胆管癌病人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6-4岁。3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11年。2.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GFR为OncogenescienceCo公司产品。PCNA和SP试剂盒为DAKO公司产品。PCNA阳性为细胞核染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残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46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TGFβ1、PCNA,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组高(P<0.05);PCNA在肾癌组高表达(P<0.01),且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细胞癌中表达量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细胞癌高(P<0.05),TGFβ1表达量与PCNA表呈负相关关系(P<0.01),TGFβ1表达量低及PCNA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TGFβ1对处于增残太怕肾细胞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肾癌发展,TGFβ1及PCNA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与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  刘福坤  祁晓平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18-720,I04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肠直肠腺癌患者142例,术前纤维结肠镜直视下采集肿和正常结肠直肠粘膜的组织标本。以S-P法检测IGF-Ⅱ,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阳性染色区灰度值。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算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患者均作随访,观察并记录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几种形态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相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特征 ,以揭示缺血再灌注颌下腺组织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颌下腺上皮细胞丧失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FTM试剂盒和二氨基联苯胺 (DAB)呈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AF试剂盒 (BoehringerMannheim公司 )。2 .实验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0只 ,体重 180~ 2 5 0 g ,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缺血组 (ISC)和缺血再灌注组 (I/R ) …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研究α 干扰素与FAM 5 氟脲嘧啶 (5 Fu) +丝列霉素 (MMC) +阿霉素(ADM) ,联合化疗方案应用对肝癌生长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人肝细胞癌H91 0 1瘤株由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提供。BALC/C裸小鼠 5~ 6周龄 ,雌性 ,体重1 8~ 2 0 g ,由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提供 ,饲养于SPF级无菌饲养室。脱氧核苷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采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的InSituCellDe tectionKip,AP试剂盒。2 .人肝细胞癌裸鼠…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增高,浸润生长肿瘤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乳头状生长者(P<0.001),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50%)预后明显差于PCNA低表达组(增殖指数≤50%)。结果表明PCNA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通过人工合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寡核苷酸片段 ,在细胞水平检测其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求一种新的抑制肝癌血管形成的基因治疗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寡核苷酸 (ODN)为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利用美国PE公司 391型DNA自动合成仪合成 ,PAGE电泳纯化 ,碱基序列为 :反义ODN 5′ GCAGTAGCTGCGCTCATAGCGC 3′,正义ODN5′ CTATCAGCGCAGCTACTGC 3′ ;人肝癌细胞系 772 1由第四军医大学病理86 3课题组提供。2 .以 1g/LⅣ型胶原酶 (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烧伤病人创面愈合机制初探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创面DNA合成。细胞增殖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探讨生长激素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33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rhGH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rhGH组每晚10点接受rhGH皮下注射(0.1mg· kg~(-1)),疗程 14d。ELISA检测血清 GH和 IGF-1浓度;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 DNA增殖指数(PI)和合成期细胞百分数(SPF);免疫组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GFR、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rhGH组血清GH、IGF-1浓度较高,创面PI、SPF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CNA、EGFR、CK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hGH可以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血清GH、IGF-1水平,促进烧伤创面细胞DNA合成和上皮细胞增殖,增加 EGFR表达,加速创面上皮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们在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 A)在肾脏的表达 ,观察其变化规律和作用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动物实验 :雄性Wistar大鼠 78只。体重 2 0 0~ 2 5 0g。分为 3组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实验组 )4 8只 ,切除右肾 ,左肾蒂夹闭 45min后松开 ;假手术组 15只 ,暴露左右肾蒂即关腹 ;对照组 15只 ,单纯切除右肾。术后 1、3及 7d处死动物 ,免疫组化SP法对各时相点标本分别行PDGF A检测。一抗为兔抗鼠PDGF A抗体。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应用选择性蛋白激酶A(PKA)拮抗剂Rp 8 Br cAMPS、选择性蛋白激酶G (PKG )拮抗剂Rp 8 Br cGMPS以及竞争性蛋白激酶拮抗剂H 9作用于纤毛 ,以了解PKA、PKG被单独或同时阻断后CBF的变化。表 1 各实验组CBF的变化 (Hz,组织块数 =5 ,x±s)分组T0 (Hz)T5(Hz)T1 0 (Hz)T1 5(Hz)T2 0 (Hz)T2 5(Hz)PBS 7 6 2± 1 14 7 70± 1 12 7 79± 1 337 93± 1 317 89± 1 387 95± 1 38Rp 8 Br cAMPS 7 6 7± 0 4 47 6 0± 0 4 6 7 57± 0 517 6 0± 0 517 6 6± 0 58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