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心力衰竭病人综合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和MNA-HF微型营养评价工具,对1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MNA-HF微型营养得分为(17.25±4.36)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理护理能力、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得分与MNA-HF微型营养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疲乏与MNA-HF微型营养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 < 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病程、自护能力、生命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MNA-HF微型营养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可解释营养评价46.9%的变异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病程、自护能力、生命质量有关。该领域在今后的护理研究中,可通过加强对低收入、报销比例低的病人的关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护能力和生命质量来提高其营养状态,从而减少病人临床不良结局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乐观应对、社会支持以及营养评价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Jalowiec应对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衰特异性微型营养评价工具以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分别对31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状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营养状况以及生命质量进行调查。 结果 本研究中3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3.63±6.81)岁,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为(40.80±11.94)分;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越高(t=5.400)、文化程度越高(F=2.147)、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F=6.302)、心功能分级越低(F=9.530)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态中,未婚患者MLHFQ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β=-0.159,P<0.001)、乐观-应对方式(β=0.144,P<0.01)以及营养评价(β=0.417,P<0.001)是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经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营养评价在乐观-应对与生命质量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63,占总效应的31.99%。 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其心功能分级、乐观-应对方式及营养评价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注重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也应提高患者乐观应对的水平,以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和疲乏水平的现状、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力衰竭病人自理能力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衰特异性微型营养评价工具、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开展调查,在了解现状、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其相互关系,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作用的检验与验证。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9.740±11.656)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4.288±5.050)分,营养总分为(17.266±4.703)分,疲乏总分为(76.152±7.611)分,各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社会支持对自我护理能力的直接效应显著(Z=3.138,P<0.05)、总间接效应显著(Z=1.915,P<0.05),疲乏的中介路径显著(Z=1.423,P<0.05),营养和疲乏的链式中介路径显著(Z=1.567,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多关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通过早期识别、监测个体的社会支持状况,并通过疲乏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北京市3家综合医院符合条件的134名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实施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的生命质量及背景情况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LHFQ综合得分为(45.81±18.49)分,身体领域为(34.96±20.88)分,情绪领域为(56.12±25.89)分.亚组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女性患者;扩张性心肌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生命质量低于冠心病和风湿性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Ⅱ级患者,但Ⅲ、Ⅳ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偏低,尤其是身体领域;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背景及临床指标的患者生命质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许中恒 《西部医学》2017,29(3):403-406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疲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84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多维疲乏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疲乏的危险因素。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得分为(6808±1035)分,其中体力疲乏(3920±624)分,脑力疲乏(1403±306)分,动力下降(757±268)分,活动减少(728±22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分级及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得分有关(均P<005)。Person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紊乱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贫血、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紊乱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疲乏状况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疲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通过改善心功能、纠正贫血、心理干预和睡眠干预等来改善疲乏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4R危机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对食管癌化疗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8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规范化营养干预的53例食管癌化疗患者(营养组)和2020年9月—2021年3月实施4R危机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的5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4R组)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癌因性疲乏(中文版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以及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均明显降低,且4R组低于营养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食管癌专用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且4R组低于营养组(P<0.05);4R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营养组(P<0.05)。结论:4R危机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化疗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中制定的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并据此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0~95岁、无配偶、慢性病史、个人收入<5000元/月、初中及以下、新农合医疗保险、不合理膳食、病程≥5年、病情控制不理想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80~89岁、有配偶、无慢性病史、个人收入≥5000元/月、高中及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合理膳食、病程<5年、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慢性病史、个人收入<5000元/月、病情控制不理想是影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有慢性病史、个人收入<5000元/月、病情控制不理想是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付丽  项金华 《安徽医学》2021,42(12):1384-1387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SF)、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评估营养状态,将具营养不良风险的99例患者作为营养不良组,无营养不良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临床资料[心功能等级、C反应蛋白、脑钠肽、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对营养不良组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MNA-SF量表、NRS2002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营养不良组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反应蛋白(OR=1.513)、高心功能等级(OR=2.534)、高脑钠肽(OR=1.603)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左室射血分数(OR=0.86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2周后,营养不良组患者MNA-SF评分及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主要为高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高左室射血分数为其保护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实施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前后1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力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控制情况;慢性心力衰竭知晓度、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问卷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知晓度、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知晓度、遵医行为评分,改善心理状态,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人体测量法、实验室检查法和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调查7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营养良好者与营养不良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SGA评定营养良好者65例(84.4%),营养不良者12例(15.6%).营养良好者躯体功能、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及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评分与营养不良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建议将SGA与其他营养指标相结合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者与营养不良者的生活质量不同,故应重视患者的营养评价,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状态,探讨五志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0月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院后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抑郁状态和生存质量,根据评测结果,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五志护理组44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五志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五志护理,3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五志护理组与对照组抑郁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志护理组患者的QOL—BREF量表得分除环境领域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志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云霞 《河北医学》2016,(5):863-865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评估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及出院前填写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并进行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min步行运动试验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脏功能,加快患者疾病恢复的进程,提高了生命质量,降低了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护理+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分别在放松训练前后应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放松训练后干预组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中疲乏、气短、失眠等有所缓解,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够抵消化疗导致的心理应激,缓解疲乏、脱发烦恼和疼痛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及药物指导、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记录患者SF-36生命质量量表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黄满群 《吉林医学》2023,(2):530-533
目的:观察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癌患者58例,按病历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案,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疲乏程度、希望指数和生存质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分和生命质量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可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PD)患者希望水平与疲乏症状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肾衰竭PD患者临床资料。参照赫氏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并进行分组:低水平组66例、中等水平组84例、高水平组50例。Piper 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估疲乏症状,社会支持的评估量表评定社会支持水平。记录患者各量表评分,并分析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疲乏症状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希望水平的升高,患者的HHI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RPFS评分高于中等水平组、高水平组,社会支持评分低于中等水平组、高水平组,中等水平组RPFS评分高于高水平组,社会支持评分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PD患者希望水平与RPF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与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PD者希望水平与其疲乏症状及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在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时,应注意缓解其疲劳症状,给予社会支持,可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袁礼洪  张洪兵  周方  薛晓杰  房舒 《广西医学》2016,(11):1547-1550
目的 探讨太极拳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CHF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太极拳练习,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HAMD、PSQI、MLHF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太极拳结合常规治疗对于改善老年CHF伴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