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日历的使用对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就诊的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60),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7例、对照组失访14例,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糖尿病相关治疗、健康教育及教育门诊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记录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健康日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教育后、入组3个月及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入组时(P均0.05),同时期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时间、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入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在入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入组3个月、6个月后均低于入组时(P均0.05),而对照组只在入组6个月后较入组时下降(P0.05)。结论记录糖尿病健康日历能提高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具有长远期效应,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更好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接受体验式健康教育, 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及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t=2.017, P=0.046;t=2.483, P=0.015;t=3.022, P=0.003), 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t=-2.723, P=0.008), 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条目发现,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条目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体验式健康教育能够加深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促使其产生改变自我管理行为的意向, 从而主动改变自我管理行为, 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4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回馈教学干预。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时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赋权状况,并记录血糖代谢指标。结果干预前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健康赋权得分及血糖代谢指标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饮食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遵医嘱用药、自我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健康赋权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回馈教学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健康赋权状况,有利于其血糖代谢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2019,26(23):75-78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丹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3):176-179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 对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t=3.338, P=0.025;t=3.562, P=0.021;t=3.012, P=0.035)。观察组患者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运动维度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遵嘱服药、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维度评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水平,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病区将内分泌病房患者分为2组,每组76例,1个病区为试验组,对其进行个案管理;1个病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后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中饮食控制、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管理和药物监测维度得分及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控制其糖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个案强化管理对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代谢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11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按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教育,观察组采用个案强化管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自行停药率和血糖指数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自护行为得分在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均高于对照组(t=11.274,P<0.001; t=15.741,P<0.001);观察组干预期间自行停药率低于对照组(χ2=7.351,P=0.007);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t=2.198,P=0.012;t=1.762,P=0.038; t=2.163,P=0.003)。 结论 个案强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新诊断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自行停药率,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高俊香  张兴  王红红  张玥 《护理研究》2014,(10):3649-3651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为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为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练技术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练技术;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并对研究组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SDSCA中血糖监测、用药、饮食、运动、足部护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应用健康教练技术的效果评价整体良好,且各条目评价得分率均超过90%。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健康教练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还能达到良好的延续性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网络平台跟踪管理在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9例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运用糖尿病网络管理平台对患者干预3个月,观察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抑郁状况、生活质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患者抑郁状况改善(Z=-6.185,P0.001),糖化血红蛋白降低(t=2.595,P=0.016)。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得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平台跟踪管理能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等检查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饮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5年3-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河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给予为期3个月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的得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促进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3-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能够提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发放自我管理调查表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达标者为30例,对照组为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6,P〈0.0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比17,χ2=11.083,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6,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中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使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技巧,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AI 护理管理平台对糖尿病居家胰岛素注射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基于AI 护理管理平台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自我效能评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I 护理管理平台可提升糖尿病居家胰岛素注射及自我效能能力、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糖尿病居家胰岛素注射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胡鹏  陶静  徐蓉 《护理学报》2012,19(9):69-71
目的 探讨饮食体验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饮食教育时使用饮食体验卡,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饮食教育.观察两组入院时、干预6个月时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观察两组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饮食问卷评分、住院期间饮食教育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6个月时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住院期间饮食教育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饮食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 饮食体验卡能更好地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控制,提高患者饮食的依从性,并节约了责任护士的饮食教育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predisposin,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policy,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PRECEDEPROCEED)的健康教育对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干预组实施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activities,SDSCA)评价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重复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和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均P 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饮食、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及总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和时间有交互效应(均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干预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干预组治疗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5月31日非内分泌科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内分泌科室常规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案;选取2019年7月1日~9月30日非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1例退出、2例失访,干预组2例退出,对照组107例、干预组98例纳入研究。干预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测量比较两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结果: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分及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管理、足部管理、高低血糖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DSQL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同质化管理模式,可改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司芬  王琳 《护理学报》2021,28(19):72-78
目的 探讨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0月选择我院122例收治的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康复及糖尿病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评价2组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及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得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05,P=0.009;F=4.553,P=0.026);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52,P=0.029;F=5.788,P=0.021);观察组患者脂肪萎缩、疼痛、出血和淤血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4.692,5.314,7.843;P=0.031,0.030,0.028,0.007);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32,P<0.001;F=7.841,P=0.001);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05,P=0.008;F=4.753,P=0.036)。结论 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血糖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