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目的: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国内外对于年幼儿童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骨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7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剂量250 μg/d,3个月后减量1/3续用3个月,再减为125 μg/d续用6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骨龄、身高、体重。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身高、体重及RUS骨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骨龄与年龄差值分别为-0.2(-0.6,0.8)岁、-0.5(-1.0、0.6)岁,治疗后明显比治疗前延迟(P<0.05)。结论: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1年对C骨龄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对RUS骨龄、身高、体重及BMI无明显影响;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应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瘦素水平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哮喘患儿在发作时的血清瘦素水平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影响,选择6~10岁的无肥胖和第二性征的儿童作为对象。考虑到男女间的瘦素差别,按男女分别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再分成未吸入组、短期吸入组和长期吸入组。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未吸入组、短期吸入组和长期吸入组4组间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间瘦素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其血清瘦素的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不会造成患儿肥胖和瘦素分泌紊乱;性前期儿童男女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瘦素水平与性激素和性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维持哮喘疗效的重要治疗方法。长期全身应用激素不可避免引起骨代谢平衡失调 ,使人体多个部位含小梁结构骨的骨密度(BMD)降低 ,甚至导致骨质疏松。尽管吸入疗法已经大大减少了骨的副效应 ,但较大剂量吸入激素仍会抑制骨形成或增加骨吸收 [1]。为评价长期吸入激素治疗对哮喘儿童的骨质矿化的影响 ,我们监测了45例小剂量应用激素哮喘患儿的骨密度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观察组45例 ,系我科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中度哮喘患儿 ,诊断和分度符合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标准 [2]。其中男26例 ,女19…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性激素水平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水平和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正常儿童、15例中度哮喘发作期患儿和14例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患儿血清促卵泡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FSH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E2在哮喘发作组升高,而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则降低。结论儿童哮喘及其药物治疗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较小,但存在雌激素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对气道炎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多数哮喘患儿,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炎药物可有效缓解和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减少因哮喘而误学的天数[1]。但是有少部分患者虽经吸入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及其他抗炎治疗,哮喘症状仍不能达到理想控制状态。这部分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停药后呼吸功能状态。方法对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达到临床控制后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采用问卷调查、肺功能、FENO3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84例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达到临床控制,并已停药3年的哮喘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84例哮喘患儿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Vcmax)>80%的患儿60例,占71.4%,FEV1/Vcmax<80%的患儿24例,占28.5%;在84例哮喘患儿中,FENO<20ppb者占35.7%,FENO>20ppb者占64.2%。结论经吸入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后停药3年,哮喘患儿肺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存在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34.12 P<0.01);2.吸入糖皮质激素后3、6和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逐渐降低,各治疗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其中治疗后3、6个月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12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黏附分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sICAM-1水平升高而起到缓解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粘附因子系统与补体激活片段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002-01—2004-12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26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和补体激活片段(sC5b-9)的质量浓度变化,并与28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sVCAM-1和sC5b-9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血清sICAM-1、sVCAM-1和sC5b-9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吸入时间越长,sICAM-1、sVCAM-1和sC5b-9质量浓度降低越明显;吸入糖皮质激素12个月后血清sICAM-1、sVCAM-1和sC5b-9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粘附因子和补体激活片段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长时间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降低sICAM-1、sVCAM-1和sC5b-9的水平。测定血清sICAM-1、sVCAM-1和sC5b-9水平可用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炎疗效的判断,也可作为哮喘病情和治疗临床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哮喘患儿进行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哮喘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我科哮喘学组自1996年1月起 ,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1]及1993年、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 [2 ,3],进行以糖皮质激素 (glucosecorticosteroid,GCS)吸入为主的治疗措施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接受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26例 ,男178例 ,女148例 ,男女之比为1∶2。首次就诊时的年龄范围为2个月~16岁 ,其中2个月~3岁91例(占27.9 % ) ,~6岁137例 (占42.0 %…  相似文献   

10.
<正>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目前常用于治疗慢性气道炎症,由于其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疗效确切。随着临床上需要长期雾化吸入ICS治疗患儿的增多,家庭雾化吸入ICS治疗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家庭雾化吸入ICS不仅是治疗场所的转变,更是个体化治疗、自我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升和治疗模式的突破。家庭雾化吸入ICS是治疗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目前哮喘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长期治疗状况并不理想[1],科学管理可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与单独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首次本院就诊的6 ~ 14岁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临床发作哮喘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对照组仅予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治疗6、12个月测定其肺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随访35例,对照组随访32例,治疗6个月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a<0.05),治疗12个月2组疗效相近(Pa>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6岁以上哮喘在治疗阶段临床控制率及肺功能改善优于单纯吸入激素,治疗12个月2组临床控制率及肺功能指标相近,主张哮喘仍以单独吸入激素治疗为主或联合治疗,临床控制后尽早改为单独吸入激素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儿科急诊及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41例,按单双日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选用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舒利迭)吸入,对照组行单纯激素吸入(辅舒酮)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舒利迭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3例,接受辅舒酮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经非参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EFR之间比较,差异经方差分析同样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到重度的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生长激素(GH)及身高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约5ml,离心10min,留取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GH值。同时测定用药前及用药24个月患儿的身高,应用标准法测避并记录.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用药前及用药6、12、24个月后其血清G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0.6625 P〉0.05)。观察组身高治疗前、用药24个月与正常年龄相匹配儿童身高比较无显著差异(t=1.022,0.612P均〉0.05)。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的GH及身高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治疗对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现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也在发生着变化.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家庭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1,2];免疫学研究也发现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3],因此,给予合适的心理干预以消除心理因素对哮喘患儿的不良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的哮喘治疗方案,我们对55例哮喘患儿在以糖皮质激素吸人为主的长期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辅以8周的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疗程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2—2005-04就诊于深圳妇幼保健院的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用量250~375μg/d,分2~3次,按应用激素治疗的疗程随机分为超短期组、半年期组和1年期组等三组,超短期组患儿用药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并观察治疗后2年内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测定的PEF值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超短期组由65.06±8.93上升到90.74±5.43,半年期组由65.68±8.92上升到90.71±3.60,1年期组由65.91±8.50上升到89.88±5.89(P<0.001)。经治疗后,2年内超短期组复发25例,占71.43%;半年期组复发6例,占22.22%;1年期组复发2例,占9.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早期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明显。坚持长期吸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林荣军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2):1007-1009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哮喘治疗和预防的一线方案。临床资料表明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有效熏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存在的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使许多医师、患者及家属对此产生很多顾虑,不敢长期使用,以至于影响治疗效果。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已经证实  相似文献   

17.
孟鲁司特钠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急性发作为其主要特征.常规治疗是在急性发作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在缓解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吸入预防复发,但仍有其局限性.白三烯是引发哮喘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可以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我院儿科对36例病程1年以上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在预防急性发作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异质性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环境因素同时作用,治疗更是复杂多样.目前,除了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哮喘的各种变应原和刺激物外,药物治疗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控制哮喘的基石,但总体说来单一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控制仍然不佳,而加入第2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改善症状,达到很好的控制水平.联合治疗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氨茶碱等治疗.通过比较这些联合治疗用于儿童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可找到最佳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 5月儿科急诊及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 14 1例 ,按单双日进行随机分组 ,治疗组选用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 (舒利迭 )吸入 ,对照组行单纯激素吸入 (辅舒酮 )治疗 ,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舒利迭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 6 3例 ,接受辅舒酮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 6 2例 ,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经非参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EFR之间比较 ,差异经方差分析同样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到重度的哮喘患儿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重症哮喘的发病、治疗方法以及雾化吸入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9月收治的14例重症哮喘患儿资料.结果 (1)我地区发病时间以秋季以后至次年夏初发病率相对较高(9月份至次年4月).性别比以男孩发病率相对较高.(2)哮喘患儿对症处理及时、得当,则喘息缓解明显.结论 (1)支气管哮喘患儿予吸入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具有强有力的局部抗炎和平喘作用.重症哮喘息儿应尽早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2)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在缓解期应定期随访,医务人员应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宣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治疗意识,减少哮喘发作.(3)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与减少白三烯生成有关,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合并感染者临床可酌情选用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