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磷酸化酪氨酸药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酶在调控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与细胞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抑制酪氨酸磷酸化酶对糖尿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症可能有治疗作用。已确定了2类苯丙氨酸组合库可能有抑制作用:Ⅰ型衍生物模拟磷酸化酪氨酸;Ⅱ型衍生物含有各种芳香基取代的1 苯并噻喃 1,1,4 三酮类化合物,以前认为是选择性不可逆酪氨酸磷酸化酶1B抑制剂。使用6 ,8 二氟 4 甲基磷酸香豆素作底物,用荧光测定法比较对4种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CD4 5 ,LAR ,TCPP和PTP1B)。已获得几个中等强度类似物(在10 μmol·L- 1浓度时抑制85 %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突触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2B(NR2B)酪氨酸磷酸化调节的机制。方法: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形成前脑缺血模型;NR2B酪氨酸磷酸化通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渍分析。结果:脑缺血15分钟导致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引起包括180kDa蛋白在内的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快速(再灌注15分钟)、持续(至少48小时)升高。免疫沉淀和免疫印渍证实,180 kDa条带为NR2B。缺血15分钟,再灌注6小时,NR2B酪氨酸磷酸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组的1.8倍,而NR2B蛋白表达量则无变化。缺血前腹腔注射非竞争性NR拮抗剂氯胺酮或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ype VGCC)阻滞药硝苯地平,对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对NR2B蛋白表达量均无影响。在此条件下,非NMDA受体拮抗剂6,7-二硝基喹恶啉土卫四(DNQX)对NR2B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无影响。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抑制剂钒酸钠使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NR2B酪氨酸磷酸化进一步增加,而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则使其减少。Src能与NR2B免疫共沉淀。结论: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的升高是通过NR和L-type VGCC介导的;PTK和PTP参与脑缺血再灌注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调节,与NR2B以物理方式结合的Src可能在这种  相似文献   

3.
约有1/3的哺乳类动物蛋白质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磷酸盐结合,这些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几乎控制细胞生命的所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蛋白磷酸化酶(也称蛋白激酶)的作用极为关键。蛋白磷酸化酶通过对蛋白质的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影响生命过程。研究发现,部分蛋白激酶通过与ATⅡ、ET-1、PDGF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相互调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蛋白激酶与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酪氨酸磷酸化在成年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代谢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三种不同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级联过程,即Trk受体酪氨酸激酶级联,Src家族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级联及Eph受体酪氨酸激酶级联,以及它们在成年动物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PTP1B为靶点的胰岛素增敏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主要是通过信号分子的磷酸化程度来调节的。信号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平衡,对胰岛素发挥生物效应极其重要。阿PTP1B是催化分子酪氨酸去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等许多信号分子的酪氨酸去磷酸化而失活,在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阿PTP1B抑制剂已成为胰岛素增敏剂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化合物(齐墩果酸和山楂酸)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即抑制糖原磷酸化酶进行探讨。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细胞中的糖原含量的变化证实化合物抑制了细胞中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结果:MTT法测得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测得齐墩果酸和山楂酸对A549细胞的糖原磷酸化酶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是5.98和4.01μmol.L-1。进一步经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内糖原含量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齐墩果酸和山楂酸具有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海绵Aplysina aerophoba的溴代酪氨酸衍生物进行去重复分析,以期为该类新化合物的快速发现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DAD-MS),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和质谱数据,建立溴代酪氨酸衍生物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发现16个溴代酪氨酸衍生物,其中5个化合物可能是新化合物。结论本法简便、迅速,可用于海绵中溴代酪氨酸衍生物类成分的去重复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高热卡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8-羟基二氢小檗碱(Hdber)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骨骼肌PTP1B、胰岛素受体β(InsRβ)亚基蛋白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FINS及骨骼肌PTP1B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而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代谢紊乱均得到明显改善、FINS降低(P<0.05,P<0.01),但骨骼肌组织PTP1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小檗碱组比较,Hdber中高剂量组对各指标的改善程度相接近。结论:小檗碱及Hdber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骨骼肌组织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有关,而未观察到其对PTP1B蛋白表达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致突变物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 MNNG)致非定标性突变作用中的地位 ,猴肾 vero细胞在 MNNG处理后 0 ,6,1 2 h制备全细胞抽提液 ,用 Western印迹法观察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 .结果发现 0 .2μmol· L-1MNNG处理 2 .5h后再经 0 h和 1 2 h,45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 ,经 6h时还有62 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 ,1 mg·L-1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米特 ( CHM)处理 vero细胞 1 2 h也可引起 45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 .提示 MNNG处理可能诱发应激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  相似文献   

1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IP)和酪氨酸激酶调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成为控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机制之一。有多种疾病与不能调节磷酸酶的活性有关,例如PIP一。和cdc25磷酸酶提示可能与癌变有关。故这些酶成为令人感兴趣的治疗靶标。合成PIP抑制剂的一种方法是针对一种特异PIP设计有选择性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LJK-11对HER2高表达细胞的作用。方法 检测LJK-11对不同肿瘤细胞作用的剂量效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引起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信号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UK-1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明显,并能够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mblot检测显示受体酪氨酸激酶HER2磷酸化表达降低。结论 LJK-11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一作用机制将为研制出新型的抗肿瘤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JK-11对HER2高表达细胞的作用。方法检测LJK-11对不同肿瘤细胞作用的剂量效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引起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信号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LJK-1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明显,并能够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受体酪氨酸激酶HER2磷酸化表达降低。结论LJK-11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一作用机制将为研制出新型的抗肿瘤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致突变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非定标性突变作用中的地位,猴肾vero细胞在MNNG处理后0,6,12 h制备全细胞抽提液,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结果发现0.2 μmol·L-1 MNNG处理2.5 h后再经0 h和12 h,45 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经6 h时还有62 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1 mg·L-1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米特(CHM)处理vero细胞12 h也可引起45 ku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强.提示MNNG处理可能诱发应激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肿瘤转移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潜在药物作用靶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鹏  周小明  徐强 《药学进展》2004,28(8):337-343
综述了蛋白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细胞骨架的重排、粘附能力的改变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等。专门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数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这些酶及其作用的阐明可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单次跨膜膜受体。它们在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它与配体结合后引起二聚化或结构重排而使胞内区的酪氨酸(Tyr)被自磷酸化、Try的自磷酸化一方面可以激活胞内PTK区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下游的信号蛋白提供结合位点从而完成活化过程。本文对RTK家族成员的晶体结构及其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由配体诱导RTK活化的结构基础,并简要讨论了RTK抑制剂可能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细菌产生的蔗糖磷酸化酶的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磷酸化酶(SPase)能催化蔗糖磷酸化,生成α-D葡萄糖-1-磷酸脂(G-l-P)和D-果糖,此催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该酶是一种葡糖基转移酶,能转移蔗糖葡糖基和G-l-P到P_1以及包括D-果糖在内的一些糖.已有报道来源于肠膜明串珠菌ATCC12291是以糖、酒精和酚的化合物作为糖基受体.除来源于肠膜明串珠菌的蔗糖磷酸化酶外,其它蔗糖磷酸化酶已用于P_1的酶促实验与各种酶促萄糖基化的作用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62^dok在链脲酶素大鼠类Ⅰ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和作用,采用STZ复制大鼠类Ⅰ型糖尿病,实验分正常对照组,链脲酶素类Ⅰ型糖尿病组和pervanadate治疗组。以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检测p62^dok和p21^rasGAP及两者关系,同时观察体重和血糖的变化,并利用SDS/PAGE检测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蛋白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链脲酶素组大鼠脂肪组织中酪氨酸磷酸化的p62^dok量明显降低,同时大鼠体重减轻,血糖明显升高,脂肪组织蛋白组成发生变化;而骨骼肌和肝组织蛋白组成未见明显异常。pervanadate可升高酪氨酸磷酸化的p62^dok量,并明显降低血糖浓度,恢复脂肪组织蛋白组成。三组间p21^rasGAP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 p62 dok在链脲酶素大鼠类 I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和作用 ,采用 STZ复制大鼠类 I型糖尿病 ,实验分正常对照组、链脲酶素类 I型糖尿病组和 pervanadate治疗组。以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检测 p62 dok和 p2 1ras GAP及两者关系 ,同时观察体重和血糖的变化 ,并利用 SDS/PAGE检测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蛋白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 ,链脲酶素组大鼠脂肪组织中酪氨酸磷酸化的p62 dok量明显降低 ,同时大鼠体重减轻 ,血糖明显升高 ,脂肪组织蛋白组成发生变化 ;而骨骼肌和肝组织蛋白组成未见明显异常。per-vanadate可升高酪氨酸磷酸化的 p62 dok量 ,并明显降低血糖浓度 ,恢复脂肪组织蛋白组成。三组间 p2 1ras GAP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型抗炎及免疫调节药来氟米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氟米特是新型的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异EK坐类衍生物。对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脑脊髓炎、肾炎、关节炎动物模型以及人体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能有效地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该药作用机理不同于一般的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可能是通过抑制BI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拮抗细胞因子作用,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细胞增殖与酪氨酸激酶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张如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63-2164
近些年,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的起病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由于线粒体数量的减少及其功能缺陷,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下降,导致细胞内脂肪酸聚集,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丝/苏氨酸磷酸化,而IRS-1丝/苏氨酸的磷酸化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酪氨酸的磷酸化,使得IRS-1不能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PI-3K),胰岛素刺激的糖摄人减少,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出现胰岛素抵抗,并随着胰岛素抵抗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