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肾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33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微量白蛋白尿组(MAU)和临床蛋白尿组(CAU),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h尿微量白蛋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结果:NAU组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AU组和MAU组;CAU组FINs、HOMA-IR明显高于NAU和MAU组,ISI低于NAU组和MAU,P〈0.05。UAER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脉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21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分成正常血压组(D组)和合并高血压组(DH组)。每组根据脉压水平不同分为3个亚组,进行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分析脉压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差的增大,两组3个亚组间尿MAU、β2-MG、NAG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与脉压正相关。结论:脉压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管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方法 两组治疗后12周,MAU、β2-MG、NAG及ET、VEGF、TM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血脂正常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脏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 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尿mALB、Cystatin C、β2-MG及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Scr由本院检验科采用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仪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G)评价各项生物标记物的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中5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测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及NA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肌酐(Scr).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NAG及Sc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976、0.929、0.917、0.882、0.710,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970~1.000、0.970~1.000、0.852~0.961、0.832 ~ 0.979、0.772~0.955、0.715 ~0.806,联合以上5种尿液标记物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1,95%的可信区间是0.972~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尿液标记物均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多种尿液标记物检测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和198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同时测量198例患者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根据尿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63±0.87)、β2-MG(2.60±1.0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29±1.18)、β2-MG(3.19±1.4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0.91±0.21)、β2-MG(1.59±0.42)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Scr和Ccr检测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75.4%(46/61)、88.5%(54/61)、32.8%(20/61)、4.9%(3/6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87.5%(49/56)、91.1%(51/56)、66.1%(37/56)、50%(28/56)。Cys-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18,P〈0.01)。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MG,灵敏度高于Ccr、Scr,是的一个能较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间或有代谢综合征的肾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57例,分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观察二:组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INS)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及肾损害的相芙指标。包括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肌酐清除率(Ccr).并分别将MAU和Ccr与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血压、FPG、INS、血脂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二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MI、FPG、INS、HbAlC、总胆同醇、甘油i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MS组UAE较DM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者SCr、BUN、Ccr、尿α-MG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U与1h1NS水平明显相关,C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S更易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是其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特征,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是白蛋白尿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糖、脂代谢情况,及血尿酸水平与糖、脂等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尿酸血症患者80例作为高尿酸组,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高尿酸血症的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Hb A1c)、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 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评估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对两组人群上述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UA、FBG、HbA1C、2hPG及BMI、TG、LDL-C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而HDL-C低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的HOMA-I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OMA-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TG、LDL-C及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8,0.39,0.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BG、2hPG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2,0.0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IS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但与HOMA-B无相关性。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肪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相关;临床治疗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治疗高尿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将可能减少胰岛素抵抗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82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筛查,共筛选出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其中初发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同时筛选出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94例,选择同期170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GT组)。所有参与者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并行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留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放免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MA);分析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MA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及IGR组中25(OH)D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型糖尿病中有63.16%的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非糖尿病患者(42.35%)明显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空腹血糖水平、HOMA-IR、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非常严重,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及促进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10年5月~2010年7月宁波市部分社区16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验分析和辨证分型.结果:通过尿MA与尿NAG联合检验,1 6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8.4%,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型稍偏多.结论:尿MA与尿NAG联合检验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筛查率.宁波地区部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与国内报道相当,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病机及证型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降血脂等治疗,同时予以奥美沙坦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d×30d,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素组)和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药前后3月分别测定Scr、BUN、24hUAlb、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其作用可能和黄连素的降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但对肌酐、尿素氮作用不显著,提示黄连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 minidase,NAG)对早期肾小管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尿Cystatin C、α1-MG、β2-M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比色法检测,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尿Cystatin 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是0.872~0.99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Cystatin C敏感性高于尿α1-MG、β2-MG、NAG酶,可以作为早期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对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对照组(3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MG,生化法测定尿mALB及血清Scr。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CysC、Scr、β2-MG及尿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CysC与其它3种检测相比阳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检测更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胰岛素抵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的胰岛分泌功能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将DN分期:正常白蛋白尿期(DN0)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DN1)23例,临床蛋白尿期(DN2)22例,肾衰竭期(DN3)19例。观察血压(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等。按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DN病程、DBP、TG明显升高(P〈0.05),HDL-C、IAI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研究对象间FG、SD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HbA1C、GSP、FBP、2 h PBG、FINS、BMI、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各个分期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肾结石患者尿β2-MG、NAG和γ-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肾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志愿者30例,分别留尿。生化分光光度法测NAG、γ-GT,放免法测β2-MG。站果肾结石组尿中NAG、γ-GT和β2-MG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路结石患者尿中β2-MG、γ-GT和NAG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肾结石形成与肾小管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健康人及96例糖尿病患者的Ccr、β2-MG、尿mAlb测定结果进行平均值、相关性、敏感度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组按Ccr分为DM1组(即Ccr≥80ml/min),DM2组(即50ml/min≤Ccr≤80ml/min)。测定血清Cystatin C、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结果:DM1组各项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血清Cystatin C与C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560、-0.893。Cystatin 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732、0.884。血清Cystatin C与尿mAl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676、0.854。各指标中血清CystatinC测定最为敏感,血清Cystatin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病情加重,Cystatin C水平逐渐升高。结论:Cystatin C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血管阻力指数(RI)及尿β2-MG,NAG在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中测定的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电磁碎石组、液电碎石组。每组再分为A、B两组,分别冲击1000次和1500次。分别于冲击前和冲击后不同时间收集尿标本检测β2-MG,NAG彩超测肾RI。结果 冲击后24h,72h肾RI及尿β2-MG,NAG显著升高(P〈0.01)。冲击后1500次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1000次组(P〈0.01)。电磁碎石组和液电碎石组波源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肾RI及尿β2-MG,NAG可作为冲击波致肾脏损伤的检测指标。冲击次数的控制可以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检测,采用复方积雪草加味汤对MAU阳性患者干预治疗,探讨中医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0年11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健康正常人65例,均为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尿常规定性均为阴性,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急慢性肾损伤疾病.糖尿病组共68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病史≤5年.尿常规蛋白定性均为阴性,排除其他疾病导致急慢性肾损伤.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身体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透射比浊法对MAU进行全定量测定;标准参考:MAU≤30 mg/L正常,MAU〉30 mg/L即呈阳性.并对糖尿病组阳性患者行复方积雪草加味汤(积雪草30 g、黄芪30 g、桃仁6 g、当归6 g、金樱子10 g、芡实10 g、制大黄5 g)进行干预治疗,共4周.结果:两组MAU检出情况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相比,前者未检出尿MAU阳性,阳性率为0%,糖尿病组中检出尿MAU阳性41例,阳性率为39.8%,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阳性组治疗前MAU(141.45±24.89)mg/L,复方积雪草加味汤治疗后MAU(51.57±15.56)mg/L,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表明糖尿病与尿微量白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组经复方积雪草加味汤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减少,提示复方积雪草加味汤具有减少早期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③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组均改善显著,而对照组除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改善显著外,其余指标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