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计和检影验光检查角膜散光三种方法。方法:采用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检影验光三种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169例(338眼),进行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散光度数以3.50D以下为主,顺规性散光125例(250眼),占74.5%。逆规性散光44例(88眼),占25.5%。三者测出散光轴位比较,散光轴位基本相同,其中以电脑验光最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者测出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对散光轴位和度数测量各有优点、验光中相辅相成避免误差,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在低龄儿童验光中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的相互关系,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儿童散瞳检影验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散瞳检影验光两种测量方法,对285例(554只眼)复性远视散光眼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在检查散光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散光度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检查所得的散光度数及轴向可为散瞳检影验光的轴向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患眼的总合散光仍以睫状肌麻痹后检影、插片接受的度数和散光作为标准,角膜地形图检查在提高低龄儿童散瞳检影验光速度和散光轴向准确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预测学龄前儿童散光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56例(679只眼)角膜地形图检查散光与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的散光度数和散光轴的相互关系,采用SPSS11统计软件包分析,作配对t检验。结果角膜地形图方法组,循规散光性散光占94.62%,逆规性散光占2.15%,斜轴性散光占3.23%。散瞳检影验光方法组,循规散光性散光占95.74%,逆规性散光占2.78%,斜轴性散光占1.48%。角膜地形图方法组散光度数的分布以1.00~3.00D为主,散瞳检影验光方法组的分布以0.50~2.00D为主。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散光度为1.92±0.88D,散瞳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度为1.39±0.8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1)。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柱镜轴向为101.46±32.57度,散瞳检影验光测得的柱镜轴向为99.73±48.12度,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仅反映角膜屈光状况,对验光中散光轴的确定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最终检查结果仍应以睫状肌麻痹后检影作为确定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角膜地形图与散瞳检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散光及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角膜地形图对290只准备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进行检查,同时采用散瞳检影法检查记录近视度数及散光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散光轴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0.5);而在散光度数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法所测得的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快速而准确地提供角膜的屈光状态指标;全眼散光仍应以散瞳检影后患眼接受的度数和散光轴作为标准;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角膜地形图对近视散光眼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对近视散光眼的评价作用.方法对312例582只近视散光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和检影验光,对所得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散光度数差别≤0.25D和≤0.50D者分别占58.59%、84.19%;轴位差别≤5.和≤10.者分别为54.81%、75.43%;有367眼(63-06%)潜视力值(PVA)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符.结论角膜地形图可对近视散光眼的散光度数、轴位及视力作出大致评价.验光前检查角膜地形图,将有助于提高验光的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左金霞  陈海燕 《眼科》2003,12(4):203-204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检查在测量角膜散光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角膜曲率计、散瞳验光、显然验光三种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 2 2 4只眼进行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散光度数以 1 0 0D以下为主。散瞳验光和显然验光所测出的散光轴位与角膜曲率计所测出的散光轴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在散光度数上 ,散瞳验光和显然验光测出的散光度数与角膜曲率计所测出的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散瞳验光与显然验光之间在散光度数上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角膜曲率计对于散光轴位的测量在散瞳验光和显然验光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360例(组Ⅰ)近视散光患者,比较其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差异.从中选出46例(组Ⅱ),分析这些差异与第3~14项Zernike系数(C3~C14)的相关性.组Ⅰ、组Ⅱ各分2个亚组:负柱镜轴靠近90°和靠近180°组(分别称组Ⅰ 90 ,组Ⅰ180 和组Ⅱ 90 ,组Ⅱ 180). 结果 组Ⅰ:WASCA与主觉验光散光度数差值(C A-C S)平均为(0.06±0.30)D (P<0.01);轴位差值绝对值(︱A A-A S︱)平均为(7.4±9.7)°;散光度数低于-0.75 D组平均︱A A-A S︱更大(P<0.01).组Ⅱ:散光度数和轴位差异与C3~C14的回归方程:组Ⅱ 180:C A-C S =0.135 1.215×C13;组Ⅱ 90:C A-C S =0.153-0.681×C13-0.386×C7 0.790×C10,︱A A-A S︱=1.986 13.043×︱C8︱. 结论 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得散光度数接近,但测量低度散光轴位差异较大.次级散光C13对负柱镜轴靠近180°和90°组的度数差异影响相反,后者水平彗差越大,轴位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角膜地形图检查在预测复性近视散光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群  韩苏宁 《眼科研究》1997,15(1):57-58
目的探讨角膜散光与睫状麻痹后视网膜检影散光度数的相互关系。方法角膜地形图检查散光大于0.5D的72眼同时睫状麻痹后视网膜检影确定散光度数和散光轴,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二种检查的散光度数相关系数r=0.509,散光轴相关系数r=0.929。结论角膜屈光力改变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散光,但全眼散光仍应以睫状麻痹后检影、插片接受的度数和散光轴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儿童验光中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的相互关系,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儿童散瞳检影验光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散瞳检影验光两种测量方法,对88例171眼非混合性散光眼进行检查并比较。 结果:两种方法在检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8,P>0. 05;t=1.009,P>0.05),实际最好矫正视力与角膜地形图PVA高值及低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66,P<0.01;t=3.445,P<0.01)。 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所得的散光度数及轴向可为散瞳检影验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角膜地形图检查在提高低龄儿童散瞳检影验光速度和准确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注视距离对儿童眼球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25例(50眼)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后散光度数大于0.50 D的5~7岁儿童,足矫配镜,并应用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测量其戴镜情况下,视远(5 m)和视近(33 cm)的散光度数和轴位.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视近时散光度数平均变化(0.35±0.82)D(t=-3.004,P<0.01),散光度数的变化程度与散光度数高低无相关性.62%(31眼)视近时散光轴位向顺规方向转动1°~57°,平均转动(17±13)°,38%(19眼)视近时散光轴位向逆规方向转动1°~52°,平均转动(15±14)°,散光轴位的变化程度与散光度数高低无相关性.结论 因儿童验光远近不同距离散光度数和轴位会改变,故给儿童配镜时,需考虑近用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了解电脑验光能否取代检影验光,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不正患者的301例602眼(1例除外)全部进行远近眼力,外眼和眼底检查,均无眼前节炎症,白内障、眼底病和其他眼疾,使用日本生产的7100型自动验光仪先作电脑验光、再作检影验光。然后选其中双眼均为复性近视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种验光测得的散光轴轴向相同或极相近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复性近视散光眼,散光轴轴向的屈光度,电脑验光比检影验光平均每眼高-1.00D,经统计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复性远视散光组,散光轴轴向的屈光度,电脑验光比检影验光平均每眼低+1.00D,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电脑验光检测复性近视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患者的散光轴轴向,接近于检影验光的结果,但其所测得的屈光度误差的精确度却超过了0.12-0.25D,故电脑验光还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因电脑验光简便,快速、可为检影验光提供参考,并可用于屈光不正的群体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引起的散光在使用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时的差别,以获得准确的验光结果.方法:收集翼状胬肉患者161例161眼,其中由于翼状胬肉引起散光者146例146眼,对以上146例患眼先后进行电脑验光和视网膜检影,对两种方法验出的散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测出散光的轴位无明显差异,但散光值却有显著差异,电脑验光所测出的散光度数高于视网膜检影.结论:翼状胬肉眼经电脑验光测出的散光轴位比较准确,但电脑验光测出散光值只能作为参考,视网膜检影可以得到最佳验光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小兵 《眼科》2007,16(4):245-245
散光轴位是验光结果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决定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检影验光是客观验光的基本技术,因此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十分重要。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方法是在检影中根据散光带的方向来判断散光轴位,常规方式是通过目测将被检者瞳孔区散光带的虚拟延长线与试镜架周边的轴位刻度对应比较.由此得出散光轴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施氏圆柱镜检影法检查散光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5~38岁的散光患者58例(100眼),先应用施氏检影法检查,得到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对两者的散光度和散光轴向进行比较;再应用自动验光仪进行检查,并与施式检影法的散光度、散光轴向及调节稳定性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预测值和实际测定值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氏检影法与自动验光仪两种方法测量的散光度及散光轴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氏检影法与自动验光仪检测值的调节稳定性差异有显著性(t=8.943、4.066,P<0.01)。结论 施氏检影法预测散光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施氏圆柱镜检影法检查散光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5~38岁的散光患者58例(100眼),先应用施氏检影法检查,得到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对两者的散光度和散光轴向进行比较;再应用自动验光仪进行检查,并与施式检影法的散光度、散光轴向及调节稳定性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预测值和实际测定值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氏检影法与自动验光仪两种方法测量的散光度及散光轴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氏检影法与自动验光仪检测值的调节稳定性差异有显著性(t=8.943、4.066,P<0.01).结论 施氏检影法预测散光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准分子手术前近视散光患者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得的柱镜和散光轴向与综合验光测得结果的差异及关系。方法采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小瞳下电脑验光、散瞳后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4种测量方法,对130例(250只眼)近视散光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综合验光、小瞳电脑验光和散瞳电脑验光3种方法测得的轴向基本一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OrbscanⅡ与综合验光测得的轴向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验光、小瞳电脑验光和散瞳电脑验光3种方法测得的散光度数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能反映角膜屈光状况,电脑验光仪对散光轴向的准确性较高,但临床检查仍应以睫状肌麻痹前后综合验光检查作为确定近视散光及散光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黄小珍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112-1113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的检测结果情况.方法:选取经主观验光法发现存在屈光参差儿童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6岁组14例28眼、7~9岁组29例58眼、10~12岁组17例34眼,三组患者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三组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并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年龄段儿童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散光轴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与检影验光结果符合率中,3~6岁组患者球镜、柱镜屈光度符合率低于7~9岁组和10 ~12岁组.结论: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在儿童睫状肌麻痹后可较为准确地获取屈光度,操作简便,与检影验光比较符合率较高,可作为3~12岁儿童配镜处方依据.  相似文献   

18.
曹仲 《眼科》1999,8(2):89
散光眼是屈光系统光学缺陷之一。为了提高视力和消除视疲劳,通常应用眼镜矫正,但在验光配镜时如果散光度数较高或散光轴是斜轴(轴不在垂直或水平位上)则用足柱镜矫正后往往会引起影像不正、看物变形的视觉干扰,戴镜者很不易接受。此时就不得不将散光度数减少或取消,...  相似文献   

19.
前言,本文应用二柱镜斜交的理论,分析了柱镜矫正散光检影法中不同条件下(|C_2/C_1|<1,|_C_2/C_1|>1,|C_2/C_1|=1)的影动情况,为这种检影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根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要求,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操作技术。网膜检影时以园柱镜矫正散光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往常有人对此作过一些介绍;本文目的为对柱镜检影法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一、操作方法:a、留下顺动光带:就是使经球镜片中和一个子午线后,散光带总归是顺动光带。b、校准散光轴。将+0.50DC柱轴顺着散光带方向插入镜架。此时,若顺动光带与柱轴方向一致,说明轴向正确,若不一致,需将柱轴向着顺动光带略转动,至光带与轴一致即可。c、确定散光度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儿童散瞳前后验光效果,了解电脑验光仪是否能在儿童中应用.方法:对我院进行验光的500例1000眼屈光不正儿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儿首先进行电脑验光,然后使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3d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验光效果.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70±2.75DS、柱镜度数为1.54± 1.10DC,均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远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35±2.18DS、柱镜度数为-1.50±1.15DC,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散瞳前散光度为1.54±1.10D、散光轴为14.38±11.11度;散瞳后电脑验光散光度为1.45±1.21D、散光轴为12.78±10.31度,显著高于检影验光(P<0.05);两种验光方法所测球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75%(350/500),≤1.00D的占77.4%(387/500),409例柱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81.8%.结论:儿童验光配镜关乎儿童视觉发育,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均有利弊,且电脑验光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将其作为快速验光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