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减少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与产前高危因素的存在、分娩次数增加、剖宫产手术、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相关。结论避免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早期诊断,针对出血原因正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亚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31-332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及途径,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分娩的3 91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49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产后2 h内发生出血40例占81.6%,软组织损伤4例占8.2%,胎盘因素11例占22.5%.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18例,输血18例,行切除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与产妇的身体状况、胎位、高危妊娠、分娩手术操作方式等有关,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严密观察,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出血时应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玉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592-593
目的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收治的240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子宫收缩乏力112例,胎盘因素102例,软产道损伤23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结论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抢救,避免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产后出血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飞英 《海南医学》2009,20(5):55-5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290例作为观察对象,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加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18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5.36%,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4.34%,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9%,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多次剖宫产和宫腔操作史使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剖宫产术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使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8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3.06%,随着胎次的增多,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随着胎儿体质量的增高,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结论产后出血与胎次、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等有明显关系,主要原因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有关。故加强围生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收住院分娩的产妇630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为169例,对照组338例.通过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9%,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作用大小顺位排列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产次.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纠正孕期贫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826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08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24%,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9.45%,胎盘因素占19.44%,软产道损伤占9.26%,凝血功能障碍占1.85%。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降低产后出血率是产科医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 ,笔者对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 ,在产程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预防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中经阴分娩者 5 710人 ,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 1370人纳入本研究。高危因素包括 :巨大儿、妊高征、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次过多、过频、精神高度紧张等。产妇均无米索前列醇禁忌证。 1370例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 4 …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postpartmuhemorrhage,PPH)是产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救治是妇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引。本文就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12月324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其高危因素及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旨在更好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 927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1.13%,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6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29%,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多次剖宫产和宫腔操作史使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剖宫产术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使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508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50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6.69%。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因素(58.1%),其次为胎盘因素(25.8%)。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孕产次及多胎妊娠等关系密切。结论: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产妇生命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通过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控制或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44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频率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临床医生应该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PPH)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为改进PPH的防治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调阅2002年1~12月、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2012年1~12月3个时间段住院分娩产妇病历,等距随机抽样选300份、596份、598份(分别为A组、B组、C组),分析PPH及严重PPH(SPPH)发生率、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PPH的高危因素、药物及手术止血方法的应用。结果:以常规方法估算出血量,3组间阴道分娩PPH及SPPH发生率、剖宫产术分娩PPH及SPPH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剖宫产术分娩PPH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P>0.05);3组剖宫产术分娩出血量均高于阴道分娩(PPPPP结论:常规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明显偏低,有效及时估算出血量的方法有待改进。胎盘因素、巨大儿导致的剖宫产术中SPPH发生呈上升趋势,降低不合理的剖宫产率及加强孕期保健有助于防治PP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俊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38-13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在阴道出血中的,艋床价值,以减少产后出血或避免发展为难治性产后出血,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3242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09例(9.53%),148例从基层医院转送而来,采取早期干预措施161例。观察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阴道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通过早期实施干预措施后,产妇产后出血量500~1100ml,无1例发展为难治性产后出血,也没有发生脏器损害及子宫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减少阴道分娩中产后出血量,避免发展为难治性产后出血,也减少因产后出血而损伤脏器及子宫切除,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江苏射阳中医院产科10年产后出血153例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50-252,25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 47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定为产后出血。采用面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7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3例,发生率为2.79%。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5);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5);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5);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79.08%。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71.24%,胎盘因素占11.11%,软产道损伤占16.3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60例(66.67%);产程延长26例(28.29%);胎盘因素17例(18.89%)。出血量500~1000mL者67例(74.44%);1000~2000mL者16例(17.78%),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7例(7.78%)。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非产后出血产妇303例做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产组,剖宫产组根据处理方式又分为宫腔填塞组与B-Lynch术组;阴道产组分为缩宫素组与欣母沛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4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畸形、妊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畸形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职业、分娩方式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观察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以B-Lynch缝合法更优,阴道产组以欣母沛处理更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产前应明确其高危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4 年1—12 月收治2 125名产妇按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排查出84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干预措施. 结果 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是宫缩乏力(OR=788.12)、胎盘前置(OR=65.58)、胎盘残留(OR=44.20)、产道损伤(OR=27.55)、流产史(OR=22.18)、产次(ORR=18.34)、剖宫产(OR=15.60)以及凝血功能异常(OR=5.65). 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宫缩乏力,术前制定合理的分娩手术方案及抢救准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顾方  杨芩 《吉林医学》2013,34(19):3849-3851
目的:分析86例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 877例剖宫产进行观察,其中剖宫产并发产后出血86例,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前出血患者是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77例经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后治愈,9例治疗无效切除子宫。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进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