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鼻腔为呼吸道门户,对吸入空气具有调温、湿润及清洁作用,对维持呼吸系统正常功能和保护下呼吸道均有重要意义.实施鼻腔填塞后,阻断了鼻腔的正常呼吸通气功能,呼吸道门户被迫改为经口呼吸,长时间通气模式的改变,加上油纱条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作用,病人常出现头昏、鼻前额胀痛、咽干痛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染.因此,针对病人的各种不适,采取全方位正确的护理措施,可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科行鼻腔填塞术63例,同时加强了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吸氧对鼻腔填塞病人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腔、鼻窦的表面为黏膜,且黏膜与骨膜联系紧密,鼻腔手术的创面不宜缝合止血,通常采用鼻腔填塞止血。鼻腔填塞的方法有几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油纱填塞。由于填塞油纱条后阻断了鼻腔的正常呼吸、通气功能,病人须张口呼吸。长时间的通气模式改变,加上油纱条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作用,病人常出现头昏、头痛、咽干痛、胸闷、气紧等不适症状,影响病人对鼻部术后鼻腔填塞的耐受。临床工作中有病人因不能忍受这些不适而晕厥,  相似文献   

3.
鼻腔填塞术是目前治疗鼻出血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鼻部手术后及鼻出血病人。由于鼻腔部位特殊、鼻腔填塞后除直接影响病人的呼吸方式外,对病人的睡眠、饮食等有较明显的影响,术后可出现许多护理问题。因此通过对鼻部术后鼻腔填塞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提高病人对鼻部术后鼻腔填塞的认知,自觉配合治疗,有效控制鼻腔填塞对生理节奏的影响,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护理方法,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 对53例体外循环患者进行术前的功能训练,术后进行呼吸功能监测。结果 53例均于2-16h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0天病愈出院。结论 高原地区做好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护理,能明显改善肺通气,降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总结32例急性鼻面部复合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护理要点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加强疼痛护理、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31例创口Ⅰ期愈合,鼻腔通气正常,咀嚼功能良好;1例患者鼻面部多发骨折合并颅底骨折、颅内出血,转脑外科抢救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鼻腔填塞病人不适耐受性的影响,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方法将100例局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双侧鼻腔填塞的病人,按单、双手术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预防护理、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干预性氧气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术后头痛、头昏、咽干痛等不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鼻腔填塞病人对不适症状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BiPAP通气治疗CABG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1例CABG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患予以BiPAP通气治疗,通气前做好患的心理护理,指导患做到人机同步;辅助呼吸期间密切监测呼吸指标确保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制订患早期活动计划。结果 11例均顺利康复,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BiPAP通气是治疗CABG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的有效方法,加强辅助呼吸期间的护理是尽早撤机,这是促进患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蓝颜 《当代护士》2008,(5):51-52
总结了120例鼻腔填塞对病人舒适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管理、疼痛护理、睡眠和饮食护理等。认为全程心理支持、训练用口呼吸、合理镇痛、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病人舒适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护理程序在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开胸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护理程序应用到开胸术后呼吸道管理中,观察患者意识、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听诊肺部呼吸音,实施有效的排痰护理。结果 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程序在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对维护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鼻腔内手术以及严重鼻外伤整复术后,病人常作双侧鼻腔填塞,经鼻呼吸完全阻断,不仅患者感觉不适,护理工作量也加大。从2001年-2005年,我科手术室对45例鼻科术后需作双侧鼻腔填塞的患者,采用鼻腔导气管+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的方法,既达到鼻腔填塞的目的,又不阻断经鼻呼吸。本文将具体介绍其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呼吸机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呼吸机通气模式的合理选择和主要参数的规范设定,加强呼吸机应用的管理和监护;保持充分供氧和呼吸道通畅,维持病人呼吸功能,保护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同时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重点观察的238例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呼吸机后,除1例因肾衰死亡外,均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的正确运用和护理是心脏手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管理是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护理的重点,尤其低体重患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即气道湿化、有效排痰以及良好的呼吸机管理,对减少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1年4月收治的44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12例重症肌无力术后病人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中,术后机械通气8例,气管切开4例,经严密呼吸监测,控制感染,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认为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重点进行呼吸监护,认真观察自主呼吸,及早发现呼吸肌无力,采取预见性的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呼吸道湿化是维持术后呼吸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30例肺切除(包括肺叶和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组,突出以健康教育为特点,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作出正确评估,制定了有序的肺切除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口咽部准备、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通过指导呼吸、湿化呼吸道、改善低氧状态、协助排痰、结合心理分析做到"因人施护"等综合护理.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并增强了病人的自护能力,达到强化呼吸功能,增加手术耐受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肿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应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的效果并分析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5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对照组术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2组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2组患者术后鼻部胀痛、鼻腔出血量、睡眠时间、进食及住院天数改善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睡眠及食欲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并将它作为今后护士的主要职责。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健康行为,且通过计划的设计、实施、监测、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目的。本文就26例开胸手术患者在突出以健康教育为特点,对病人的心理、生理做出正确评估,制定了有序的开胸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全面体检、口咽部准备、呼吸功能;术后通过体位指导、改善低氧状态、湿化呼吸道、叩背、有效的止痛,结合心理分析做到“因人施护”等综合护理。提高了病人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并增强了病人的自护能力,达到了强化呼吸功能,增加手术耐受力,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彭桂嫦  蔡红艳  唐超  梁彩梅 《护理研究》2015,(12):1469-1470
[目的]对鼻腔及鼻窦术后鼻腔通气法进行通气护理的优势进行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常规每天用细吸痰管吸取鼻腔通气管的分泌物及血痂,生理盐水冲洗通气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鼻腔通气程度、头痛程度、鼻痛程度、咽部干燥程度、睡眠时间、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通气时间较对照组长,头痛、鼻胀痛、咽干痛症状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对鼻腔止血海绵通气管进行通气护理,能保障病人鼻腔填塞术后持续通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因鼻腔有纱布填塞,病人经口呼吸,又因经口吸氧,且术后限制入量,需少喝水。术后病人容易感觉口腔黏膜干燥,口唇发干,用橙子可防止此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4例低体重患儿,术后全面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管内、鼻腔、口腔吸痰、呼吸道湿化,加强体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双肺通气功能。其中7例(20.6%)合并肺部并发症。2例(5.9%)死亡。完善低体重儿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鼻腔、鼻窦及中耳乳突术后应用Merocel高膨胀止血材料的临床效果。方法:123例鼻腔、鼻窦术后,65例中耳乳突术后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填塞;46例鼻腔、鼻窦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对两种填塞方法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结果: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作为鼻腔、鼻窦及中耳乳突术后填塞,患者局部疼痛、头痛大大减轻。术后出血为原填塞方法的25%—27%,黏膜反应较轻,痂皮形成较少,鼻腔恢复通气天数、黏膜恢复天数及中耳乳突术后于耳天数都明显缩短。结论:鼻腔、鼻窦及中耳乳突术后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填塞优于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