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报导了一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饮水500ml和静脉注入0.3mg胰高糖素后的超声检查,表现为胰体部肿胀,并致胃后壁压迹,压迹后方见一低回声区。作者认为是胰腺增大所致。然而病人在保守治疗好转后,4周和3个月的超声复查无明显变化。应用时间增益调节仔细观察,显示胰腺大小正常,在胃和胰腺之间显示一与脂肪回声相符的低回声区。CT证实为正常胰腺和大量胰腺前脂肪。虽然CT是检查胰腺前脂肪沉积的最好方法,但因胰腺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人60例及胰腺癌44例分两组行螺旋CT双期扫描:A组40例,分动脉期和门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s和60s)扫描;B组64例,分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分别测定各期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计算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对扫描时相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处理,对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正常组,胰腺在胰腺期的增强值高于其他3期(F=13.45,P<0.0001)胰周大血管在胰腺期显示良好。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x^2=4.44,12.38,4.81,P<0.05);异常组,胰腺与病灶的增强差值,胰腺期明显大于其他3期(F=14.90,P<0.0001),发现小胰腺癌4例。胰周大血管受侵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54%(19/35),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者占42%(10/42)。肝转移灶占37%(13/35)。结论: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宜分为胰腺期和肝脏期,该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评价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的征象。资料与方法 14例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作16次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将所有图像传入GE AW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后处理。结果 14例移植胰腺中,MSCT显示12例胰腺实质正常,CTA显示胰腺血管无狭窄及栓塞等异常;1例移植胰腺右侧髂外动脉近起始部至股动脉处血栓形成,胰腺体积小、密度低,未见明显强化,术后病检示胰腺内脾动脉血栓形成,胰腺缺血坏死及胰腺急性排斥反应;1例胰腺包膜下积液。14例移植肾显示11例肾实质正常,1例动脉期肾皮髓质分界欠清晰,提示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后亦经肾穿刺所证实;1例MIP显示2处移植肾动脉狭窄;另1例显示移植肾静脉瘤形成。7例患者中MSCT均可见胰周、肾周少量积液。结论 MSCT以及后处理技术能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和肾脏形态及基本功能状态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重复畸形可根据所在部位、平滑肌层及粘膜的改变而诊断,小肠占50%以上,结肠17%,而位于横结肠罕见。作者报道1例毗邻胰腺伴钙化的腹部囊性肿块,手术与组织学证实为横结肠囊性重复畸形伴穿孔。女性,7岁。弥漫性腹痛伴呕吐一周入院。腹部平片示左上腹脾影下一团小结节状钙化影,未发现块影。US显示胃后方有直径3cm的  相似文献   

5.
罕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CT所见(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4例罕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材料与方法:胰腺囊性畸胎瘤、神经鞘瘤、胰母细胞瘤及胃异位胰腺囊腺癌各1例。采用高分辨CT机作了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在3例非胰源性肿块中,1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体尾部,CT值为液性密度,3例均有重度钙化。畸胎瘤有局限脂肪密度区。胃异位胰腺囊腺癌位于胃大弯,属首次报道。结论:囊性畸胎瘤和胰母细胞瘤可经CT作出定性诊断。CT能显示神经鞘瘤和胃异位胰腺囊腺癌的部位、范围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62例应用胰腺轴位投照来观察胃后间隙大小的变化,阐明这种投照检查在诊断胰腺体尾部肿大性病变中的作用。62例中37例病变主要在胰体尾部,计癌24例,囊肿7例,假瘤性胰腺炎6例,余25例为胆囊炎和胆囊胰腺炎,胰体积不肿大。作者用常规胃十二指肠钡餐造影(包括双重对比和用药)只发现3例胰肿大;十二指肠低张力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胎儿胰腺各生物学参数,为产前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的540例正常胎儿,孕周16~37周,评价高频、低频探头对胰腺的显示率,并应用高频探头测量不同孕周胎儿胰头、胰体、胰尾的前后径,胰腺周长、面积及腹围。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胎儿胰腺生物学参数与孕周及腹围的相关性。结果:540例正常胎儿中,胰腺清晰显示385例,其中高频探头显示率为71.11%(384/540),低频探头为69.07%(373/540),两者联合为71.30%(385/540)。高频探头对妊娠16~26周胎儿胰腺的显示率与低频探头相比,具有一定优势(87.44%vs. 80.26%)。胎儿胰头、胰体、胰尾的前后径及胰腺周长、面积均与孕周及腹围呈明显正相关(r值0.864~0.962)。结论:胎儿胰腺大小与孕周、腹围均呈明显正相关。高频线阵探头所测胰腺数值可为评估胎儿胰腺发育、早期发现胰腺发育异常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准直5mm,重建间距3mm)图像,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直接供血动脉(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36例(62%),胰横动脉22例(38%),胰大动脉6例(10%),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38例(66%),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15例(26%),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6例(45%)。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但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和胰周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及胰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胰腺和胰周病变的患者共 17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上腹部 (5例单纯平扫 ,11例平扫 增强 ,1例行静脉CT胆道造影 ) ,其中胰腺癌 4例 ,胆总管结石 3例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 3例 ,真性囊肿合并慢性胰腺炎及胆道梗阻 1例 ,囊腺瘤 1例 ,胰岛细胞瘤 1例 ,胰周淋巴结肿大 3例和 1例脾动脉瘤。由操作者经特定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画线做曲面重建。结果 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曲面重建图像 ,跟踪显示胰胆管或胰周血管 ,和清晰显示病灶与胰腺、胰胆管和胰周血管的关系。结论 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能获得胰腺高质量曲面图像 ,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 ,有助于胰腺和胰周病变的诊断及局部侵犯的评价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两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方案中 ,2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2 0例。A组注射条件为 :对比剂总量为 12 0ml,注射流率为 5ml/s;B组注射条件为 :对比剂总量为 90ml,注射流率为 3ml/s。分别行平扫及胰腺三期 (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 ,比较两组间胰腺期胰腺实质强化程度、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根据血管显示的清晰程度评为 0~ 3分 )。结果 A组胰腺期胰腺实质强化程度明显高于B组 (t=3 5 9,P <0 0 1) ,胰周大血管 (动脉指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指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的显示率 ,A组及B组均为 10 0 % ;胰周其他主要血管(动脉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前上、后上、前下、后下动脉 ,静脉包括胃结肠干及胰十二指肠前上、后上静脉 )的显示率 ,A组为 5 0 %~ 10 0 % ,B组为 10 %~ 95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2 6 2 7,P =0 0 0 )。胰周大血管及胰周其他主要血管的显示程度 ,A组各血管平均评分值分别为2 93~ 3 0 0与 0 6 0~ 2 80 ,B组分别为 2 33~ 2 80与 0 0 7~ 1 5 3,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 =0 0 0及 12 5 0 ,P =0 0 0及 0 0 4 )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6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分为2个步骤研究:(1)2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确立最佳的多期(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2)4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30s(延迟时间2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200HU左右),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0s,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45s,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60-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2)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lOO%,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93~2.95,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78%~98%,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0.85~2.6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2.80~2、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90%~100%,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1.08~1.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须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推荐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为20s、胰腺期为45s、肝脏期为80s。  相似文献   

12.
左侧胰腺     
作者超声检查发现9例病人胰腺完全位于主动脉的左侧,这一不常见的位置给诊断造成困难。CT显示胰腺率达95%以上,20%胰腺组织超声不能发现,通常与重叠的气体或脂肪有关。作者指出,胰腺上下移位已有报导,死后发现有横向移位,而超声和CT对胰腺横向异位则无报导。传统超声检查靠血管标志来确定胰头、胰体的位置。胰体一般在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脾静肪的前方,胰头常在  相似文献   

13.
有关胰周正常脂肪含量改变的报导很少。胰腺和周围器官间的脂肪层消失,常认为是胰腺炎症和肿瘤累及后腹膜的一继发征象。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25例无胰腺或胰周疾病的临床症状、腹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14.
正常和异常胰腺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组和异常胰腺组CT表现的比较分析,提高对正常和异常胰腺CT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的Tomoscan-CX-Q型全身CT机,对患者行上腹部的平扫及增强扫描.正常组有120例,异常组65例.结果CT清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并可显示胰实质的密度及造影增强情况,还可以显示胰管、胰周情况.胰腺的异常CT征象为胰腺体积增大、肿块、胰周脂肪层次不清及增强后胰腺内低密度影等.结论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MIP法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三维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科学评估最大密度投影(MIP)法三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方法 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于三期分别行MIP法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评估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均大于等于95%,显示程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结论 MIP法胰周血管三雏成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周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相似文献   

16.
胰腺动脉螺旋CT解剖的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正常胰腺供血动脉的CT表现及变异,探讨显示胰腺供血动脉的最佳扫描方法.方法对50例非胰腺病变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病人,采用薄层动态、大剂量团注对比剂扫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与间接供血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CT表现,统计显示率. 结果胰腺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48例(96%),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30例(60%),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31例(62%),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18例(36%),胰背动脉20例(40%),胰大动脉13例(26%),胰横动脉6例(12%),胰尾动脉8例(16%).结论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与重建技术、大剂量快速团注对比剂及合理的扫描延迟时间可得到胰腺供血动脉的良好显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胰腺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并应用此扫描方案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方法:①随机选择2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②随机选择4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分析胰周血管的显示率。结果:①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30s,平均强化峰值为350.3HU,20s时平均CT值为31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5s,胰腺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40s,肝脏实质强化峰值时间约为55s,曲线到达峰值后75s内处于平台期;②胰周主要动脉(CA、HA、SA、sMA)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A以外的其它胰周小动脉显示率为75%~100%。胰周主要静脉(PV、SV、SMV)的显示率为100%(40/40),除AIPDV以外的其它胰周小静脉显示率为75%-100%。结论:在注射剂量100ml,注射流率4ml/S时,建议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静脉期或肝脏期70s。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扫描及曲面重建对胰腺癌显示与胰周血管侵犯评价的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23例胰腺癌入选本研究,并采用胰腺期图像沿胰胆管以及胰周主要血管行曲面重建,分析肿瘤在三期图像上显示以及胰周血管受累情况。结果肿瘤于胰腺期图像上与胰腺实质密度差异最大,肿瘤-胰腺CT值差于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分别为28.02±11.13,35.67±11.60和24.52±13.13,胰腺期高于动脉期和门脉期(p<0.01),而动脉期与门脉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面重建能直接显示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血管受侵的情况。结合横断位图像,曲面重建共检出64条血管受侵,对6例手术患者血管无受累作出正确评价。结论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胰腺期有利于肿瘤显示和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曲面重建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血管受侵情况,并且能加强与临床医生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急性胰腺炎CT检查有无增强与胰腺局部坏死之间的关系,作者对13例术前72小时内作过CT增强扫描的急性胰腺炎与手术病理结果回顾性对照分析。男11例,女2例。年龄27~73岁。13例中7例(54%)术中发现有明确的胰腺坏死。除1例整个胰腺坏死外,其余6例均有两处坏死。该7例CT扫描均显示至少有一处不增强,其中3例CT扫描不增强部位与术中所见胰腺坏死部位一致,2例位于胰头和胰体,1例累及整个胰腺。另4例显示胰体一处不增强,但术中发现3例胰体和胰尾两处坏死,1例胰体和胰头两处坏死。6例术中见有胰腺实质小灶性坏死,胰腺表面或周围坏死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