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骨恶性肿瘤的舌色变化与血清溶菌酶活力关系。结果表明:骨瘤组以青紫和淡白舌为多;骨瘤组之淡白、青紫舌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舌色变化可大致反映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溶菌酶水平;舌色变化可反映骨恶性肿瘤患者抵抗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清人上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8例胃癌患者hEGF含量,分为瘀血舌象和非瘀血舌象,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118例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为91例,占77.1%,胃癌患者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84±0.41)μg/L,非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29±0.48)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92±0.32)μg/L(P0.01);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1)。结论:血清hEGF水平与胃癌患者瘀血舌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舌色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对比观察,并与4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骨瘤组之淡红舌、红绛舌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淡白舌、青紫舌者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骨恶性肿瘤的舌色变化可大致反映机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水平的高低,有利于预测机体对肿瘤抵抗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和肺癌患者舌象特点及客观量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嫱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163-164
目的:传统中医对舌象观察只凭目测,观察结果缺乏客观定量指标,本研究利用舌色测色仪对癌症患者进行舌色客观定量化的测量,从中总结客观规律。方法:选择88例乳腺癌和64例肺癌病人进行舌象目测及仪器测量。结果:乳腺癌与肺癌比较舌体无显著差异,乳腺癌淡红舌和淡白舌分别占36.36%和11.37%,高于肺癌的17.19%和4.69%,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乳腺癌紫舌明显低于肺癌紫舌(P<0.01)。乳腺患者舌色红色值偏低、明度值偏高,肺癌患者舌色与标准白板间比较总色差值较高,舌色偏黯,Ⅳ期紫舌比例高于Ⅱ期。结论:肺癌病人处于邪气较盛、瘀血明显的状态,乳腺癌病人病情发展缓慢,邪气不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胃镜象,进行病理学诊断,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出现黄腻苔的患者,以Borr...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住院的85例晚期癌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舌色:青紫舌20例,红舌19例,淡白舌15例;舌形: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等瘀血征象者37例,裂纹4例;舌苔:黄苔3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血清铁蛋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6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胃溃疡、61例不典型增生、60例胃癌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与临床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对评估胃癌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舌象特点。方法对患者组11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对照组34例正常人舌象特点进行观察,分析舌象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舌色淡红、白苔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舌色紫瘀、黄苔、舌苔厚、润滑、燥涩、腻苔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舌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花剥苔的检出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中医症候与湿、热、瘀有关,其舌象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不同病情发展阶段将其分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每组56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儿舌象、脉象特征,并同时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舌、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舌色以红舌、淡红舌、淡白舌、淡紫舌为主,占96.43%;苔色以白苔、黄苔、浅黄苔为主,占98.21%;舌形舌质以齿痕、胖嫩、裂纹舌为主,占96.43%;苔质以薄苔、厚苔、腻苔为主,占98.21%;脉象以弦脉、滑脉、滑弦脉以及沉滑脉为主,占68.75%;发作期组患儿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均低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缓解期组h3、h3/h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w、w/t均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作期组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预测值(FEV1.0%)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FEV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缓解期组肺活量预测值(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舌色、苔色与FEV1.0%、FVC%正相关(P0.05),脉象w/t与FEV1.0%、FVC%负相关(P 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舌脉象信息特征是患者病情状况的有效反映,舌色、舌苔参数与肺功能正相关脉象w/t与肺功能负相关,舌、脉象信息特征可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胃癌患者紫暗舌与3项血凝指标(AT-Ⅲ、Fa和ⅧR:Ag)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与健康人比较,63例紫暗舌胃癌患者8项血凝指标异常均非常显著,而44例非紫暗舌者仅1项血凝指标异常非常显著;②紫暗舌者与非紫暗舌者比较,AT-Ⅲ有显著差异。结论:紫暗舌者比非紫暗舌者处于更明显的血凝状态,胃癌患者舌质紫暗与否同血凝指标检测值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李乃民氏等报道,为弄清血淤证舌象表现的特点其及演变规律,对明确血淤证诊断的400例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冠心病、肺心病、中晚期胃癌等患者的舌象主要客观指标进行观察,并设健康对照组(400例)和非淤证疾病对照组(80例)进行同样项目内容与研究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淡紫、紫、青紫、绛紫、淡晦而暗、黄淤等舌色为血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2年5月~1984年1月经钼靶照相及针吸细胞学确诊并治疗的98例乳腺增生患者,从舌象、脉象、情志以及月经周期方面进行了观察。98例患者中,年龄16~68岁,其中30~50岁占多数。一、乳腺增生患者舌质颜色的改变在98例患者中,舌色发淡者2例;舌色正常、但无光泽而发暗者8例;红舌26例,其中红而发暗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舌色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差异,为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医舌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舌色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白舌组、紫舌组及红舌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97例,其中白舌组32例,红舌组35例,紫舌组30例。采用旁流暗视野技术测定各组患者舌下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天数及28d病死率。结果:与红舌组比较,白舌组及紫舌组患者TVD、PVD、PPV、MFI均明显降低;与白舌组比较,紫舌组患者TVD、PVD、PPV、MFI均明显降低。白色组及紫舌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CU留置时间及28d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红舌组,紫舌组患者ICU留置时间及28d死亡率明显高于白舌组。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舌色与微循环改变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舌象变化与血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70例,并选择健康查体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系统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失眠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舌苔、舌色、舌形及舌质RGB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失眠组血液流变特征与舌象改变有相关性,15项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中有12项与舌诊变化有关。结论:失眠患者舌象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舌色、舌苔分组比较,对群体数字舌图所表现的舌象特征进行描述与探讨。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拍摄了884例体检者的数字舌图。运用Lab色彩模型描述舌色的色空间。采用舌象分析软件提供的舌苔面积、苔厚指数、裂纹指数、舌中湿度值进行舌苔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者的舌色之间存在着2.57的色差;②年龄增加导致的舌色变化主要因于b值的逐渐降低;③随着年龄的增长,舌苔面积、厚度和裂纹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探讨数字舌图的群体特征,有助于获得舌象的整体信息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6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与胃镜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镜象胃癌分期与舌色、舌苔之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胃镜象下病灶黏膜色泽与舌色间有高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舌苔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色泽病灶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象下胃癌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胃镜象病灶周围黏膜状态、病灶苔状物均与舌苔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舌色变化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病患者舌色变化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对113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舌色观察与鲎试验检测,以观察舌色变化与鲎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鲎试验阳性组青紫舌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阴性组,而淡红舌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阴性组,为临床肝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枣庄地区健康人群、胃溃疡患者和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方法:采集128例健康体检者、65例胃溃疡患者、65例胃癌患者的空腹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健康人群中的血清PGⅠ、PGⅡ、PGR中位数男性组高于女性组,随着年龄的增高,PGⅡ水平升高,PGR降低。胃溃疡患者PGⅠ、PGⅡ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GR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患者PGⅠ、PG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PGⅡ、PGR水平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血清PGⅠ、PGⅡ、PGR对胃癌的早期筛查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和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包括急性期43例,恢复期43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展开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较恢复期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可推断TNF-α、IL-1β和sICAM-1相互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发展,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