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血质控物测定前常规颠倒混匀法是取出质控物放至室温,颠倒混匀2 min,再旋转混匀5 min.由于用人工颠倒混匀,不同的操作人员用力程度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操作手法不稳定导致测定结果重复性比较差,特别对血小板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又保证质量控制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我们采用微型振荡混匀法对全血质量控制物进行混匀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血质控物是一种生物制品试剂,是临床检验必备试剂,其目的是监测仪器、试剂(控制)、样本、操作者构成的测定系统存在的误差,因此,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全血细胞要十分稳定。全血质控物测定前常规颠倒混匀法是取出质控物放置室温,先轻轻颠倒混匀2min,再旋转混匀5min。由于用人工颠倒混匀,不同的操作人员用力程度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别,操作手法不稳定导致测定结果重复性比较差,特别对血小板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又保证质量控制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笔者采用血液混匀器混匀法对全血质控物进行混匀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肖满仙  唐孝亮  陈燎原 《护理研究》2003,17(23):1367-1368
目的 :了解静脉采抗凝血不同的混匀方法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健康成人按常规操作抽取静脉血 ,分别注入 3个加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 -K2 )的试管中 ,每管 1ml,分别用颠倒混匀法、振荡混匀法、旋转混匀法进行混匀 ,同时用微量采血管从注射器中吸取 2 0 μl血液加入含有 1.78ml血细胞稀释液的试管中作为对照 ,用库尔特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4种方法所得结果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经F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其中颠倒混匀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均低于预稀释法 (P值均小于 0 .0 1) ;振荡混匀法的红细胞数低于预稀释法 (q′ =5 .2 9,P <0 .0 1) ,血小板数高于预稀释法 (q′ =5 .11,P <0 .0 1) ;旋转混匀法结果与预稀释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旋转混匀法是临床采集抗凝血标本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混匀方法对末梢血标本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测定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的WBC、RBC、HB和PLT做为混匀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装到Eppendorf管中静置30 min,用颠倒混匀8次、手指轻轻拨动8次、摇床10 min和手指弹3次混匀共4种方法处理后上机检测,各种混匀方法与混匀对照组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颠倒混匀组、手指轻轻拨动组和手指弹混匀组的WBC结果与混匀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个组的RBC,HB和PLT结果与混匀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颠倒混匀组、手指轻轻拨动组与混匀对照组的相关系数均>0.995。结论手指轻轻拨动8次的混匀方法能够达到混匀的目的,符合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宁  苏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19-1720
目的探讨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抗凝,颠倒混匀3次、6次、9次、12次,采用MEK-6318K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颠倒混匀9次以上,中间细胞百分比(MX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颠倒混匀3次血细胞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3~6次以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6.
应用浮动均值法对血细胞分析仪13项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浮动均值法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每天从标本测定结果中随机抽取20例分别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等13项参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建立质控图。同时每天作全血质控物测定,连续30d。结果:与全血质控物对比,13项结果中,除WBC结果浮动均值法变异系数较高以外,其余12项均小于全血质控物,浮动均值法除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异系数>5%以外,其余11项结果均<5%,符合质控物的要求,可代替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结论:浮动均值法结合全血质控物联合测定,可以将质控项目增加到13项,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方案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全血质控物并应用于血液流变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血流变质控方案.方法 静脉采血,与输血用1号抗凝液(简称抗凝液)8:1混合;每100mL全血加入1640液25mL,混匀后无菌分装全无添加物灭菌真空管(简称真空管),每管3mL,置2℃~4℃保存.调节血浆量制备高,中,低值制控物.粘度计应用清洁程序并通过本底实验后,分别重复测定10次3种全血质控物150s-1,60s-1,和10s-1全血粘度(表观)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计算管间精度;测定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全血粘度,与中值质控物全血粘度曲线比较拟合度;分别以不同值全血质控液作监测,第1月为中值,其后为高值,第三个低值,测定以上6项数据,结果作Westgard多规则质控图.统计变异系数(CV%)和第1周与最后1周数据t检验.每周测质控液的全血和血浆血红蛋白(简称Hb),计算溶血百分率.结果 高、中、低值全血质控液重复测各项目管间CV%均〈5%;每月测定值CV%均〈5%;每月每1周与最后1周数据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溶血率〈1%;室内Westgard多规则质控结果满意.结论 该法制备全血质控物成本低、简便,可保存3个月,可进行高、中、低值监测,配合应用仪器清洁程序和本底试验,应用于血流变室内质控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全血血细胞分析与传统手工细胞计数比较,血细胞检测更方便快捷、准确性更好、精密度更高,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检验。然而在血细胞分析前的采集中,质量控制和人为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本研究为分析静脉血抗凝样本不同颠倒混匀次数对于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抽取我院6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全血质控物,测定其糖化蛋白的含量,再对其统计分析.结果 全血质控物具有较长的稳定期,且变异系数值小于5%.结论 可以用全血质控物作糖化血红蛋白质控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PCR定量检测HBV DNA过程中,加入提取液后的振荡混匀时间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以选择适当的混匀时间.方法 选择10份HBV DNA阳性标本,分为4组,在加入提取液后,每组标本分别混匀0 s(不混匀)及10、60、180 s,其他步骤完全按说明书操作,对不同混匀时间组HBV DNA定量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加入提取液后,分别混匀10、60、180 s,其HBV DNA检测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提取液后不混匀组检测结果 最低,与其他各组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定量检测中,加入提取液后必须振荡混匀,混匀时间在10 s左右即可,不必将沉淀完全混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加样过程中,全自动加样仪对室内质控品进行混匀处理的实验意义。方法 质控品在加样前均进行漩涡震荡混匀,后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经STAR全自动加样仪加至同1块酶免板中进行检测,比较质控品在加样针混匀与不混匀情况下S/CO值的差异以及2种情况下质控品检测值的频数分布,受混匀参数影响较大的质控品用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进行同样的试验并分析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全自动加样仪不对质控品进行混匀处理时,抗-HCV质控品S/CO值明显低于混匀质控品的检测值(P<0.000 1)。部分检测系统所测不混匀抗-TP质控品以及抗-HIV质控品的S/CO值与该项目混匀质控品检测值也有差异(P<0.05)。未经加样针混匀的抗-HCV质控品有部分S/CO值分布在<2的区间。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分别检测抗-HCV质控品,混匀与不混匀处理的质控品检测值之间均存在差异(部分P<0.05)。结论 尽管加样前质控品均进行漩涡震荡混匀,如果STAR全自动加样仪不设置质控品混匀参数,部分质控品的检测结果依然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以病人新鲜全血为质控物的血细胞分析仪的质控方法。方法以Bayer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每天上午在配套质控物随标本测定后.选取20份结果合适的新鲜病人标本,下午重复测定1次(间隔6小时),连续检测10天,计算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前后2次检测结果的差值.将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定义为质控图的靶值和标准差.建立差值法Z分数质控图,再以Westgard质控规则连续17天监测病人新鲜全血标本,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控。结果除Hb发生1次失控外.差值法连续17天的质控结果均在控。结论差值法能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8小时外质量控制的补充.该方法经济、方便.提高了检验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鲜全血重复测定差值法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以病人新鲜全血为质控物的血细胞分析仪的质控方法。方法以Bayer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每天上午在配套质控物随标本测定后.选取20份结果合适的新鲜病人标本,下午重复测定1次(间隔6小时),连续检测10天,计算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前后2次检测结果的差值.将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定义为质控图的靶值和标准差.建立差值法Z分数质控图,再以Westgard质控规则连续17天监测病人新鲜全血标本,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控。结果除Hb发生1次失控外.差值法连续17天的质控结果均在控。结论差值法能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8小时外质量控制的补充.该方法经济、方便.提高了检验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血质控物广泛应用于各医疗单位,利用质控物能很好的判断分析中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是否在可允许范围内,减少了实验误差,然而全血质控物对分析前因素引起的误差检出能力差[1]。浮动均值法可以很好的弥补全血质控物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利用患者数据(MCV,MCH,MCHC)进行测定质控,作为全血质控物室内质控的补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血质控物广泛应用于各医疗单位,利用质控物能很好的判断分析中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是否在可允许范围内,减少了实验误差,然而全血质控物对分析前因素引起的误差检出能力差[1]。浮动均值法可以很好的弥补全血质控物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利用患者数据(MCV,MCH,MCHC)进行测定质控,作为全血质控物室内质控的补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自动血液粘度测定仪 (SA - 6 0 0 0 )型仪器能测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直接在标本管内自动混匀 ,两个冲洗管道自动冲洗。我们对仪器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 ,评价内容及结果如下。1 材 料  全自动血液粘度测定仪SA - 6 0 0 0型及配套质控品 ,我院门诊病人的肝素抗凝全血 ,血浆为肝素抗凝全血 30 0 0r/m离心 10分钟的上清液 ,牛顿油为国家标准物质 ,自配生理盐水和吐温溶液 (5‰ )。2 方法与结果  仪器用牛顿油进行标定 ,随机聚集门诊病人血液标本 (血液 5ml加肝素 10ul) ,仪器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测定全血、血浆、全血质控品、蒸馏水粘…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质控品开封后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细胞质控物开封后的稳定性。方法取1瓶全血细胞质控物分装于15支具盖圆底离心管中,贮存于2℃~8℃冰箱。每天取1支分装的质控血按照全血和预稀释两种模式进行测试。测定结果填写到质控图中。质控项目为WBC、RBC、Hb、MCV、HCT、PLT。该批血细胞质控物同时进行不分装连续使用15d的对照,进行稳定性观察。结果分装后第1~15d的各项测定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分装连续使用的血细胞质控物,其血小板测定结果在第7d即显著性增高(P〈0.05)。预稀释方法测定结果的CV值是全血的1.3~5.5倍。结论1支血细胞质控物开封分装后贮存于2℃~8℃冰箱中至少可使用15d,而开封后不分装只能使用6d。血细胞质控物开封后分装使用稳定性更好。全血模式比预稀释模式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分类计数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 ,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的常规项目。为了探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检测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学差异 ,我们进行了仪器法与镜检法的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10 1名查体合格的献血者 ,85例我院诊断明确的各类血液病住院患者。2 .仪器与试剂 使用日本SysmexSE 90 0 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试剂与质控物均为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进口产品。3.仪器法 采取受试者静脉血 2ml,注入美国BD公司生产EDTA K2 真空抗凝管中 ,轻轻颠倒混匀 2 0次。在室温 2 5°C下 3h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自己实验室的靶值和控制范围,确保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方法多瓶定值物抗凝全血混匀后校准血球仪。结果批内瓶间差异(CV%)明显减小,WBC<3%、RBC<2%、HGB<1%、PLT<5%。结论定期仪器校准减少了仪器漂移等因素,有利于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例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将3种质控方法包括浮动均值法、新鲜标本质控法以及进口全血质控法联合使用来分析检测效果。结果浮动均值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质控方法,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来达到质控的目的;新鲜标本质控法能够灵敏地反映仪器、试剂等因素对仪器的影响,从而判断仪器的功能状态;进口全血质控法能对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结论将这3种质控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对血液分析仪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