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贵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治愈难度较大,愈后常易复发,已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上海市中医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心主任马贵同教授专攻脾胃病四十余年,学验俱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得传一二,兹总结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如下。1 清温并用,明辨标本缓急马师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六淫邪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及先天禀赋所致脾气虚损有关,其中尤以饮食起居最为重要。正如《内经》所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脏,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癖。”脾…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本病以溃疡为主,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粘膜下层,但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及粘膜血便,病理可见肠粘膜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程缓慢,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多发于青壮年。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所致,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辟。”此外六淫邪气,七情内伤,先天禀赋等皆可致发本病。其病机总属本虚标…  相似文献   

3.
周玉祥教授是全国第3批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肛肠疾病临床研究40余年,现将周老师从湿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周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如湿邪亢盛剧烈或蕴结日久即可化为毒。江南之人易受湿邪,一是江南气候潮湿多雨,江河湖泊密布,居处潮湿则易感外湿;二是江南富饶之地,以酒为浆,常食肥甘厚味,脾胃易伤内湿易生。正如《素问·太阳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下为飧泻,  相似文献   

4.
中医文献没有克隆氏病的病名,但在“肠癖证”的论著中,却概括了同类而异名的泄、痢病证,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嗔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癖。”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1]。该病属于中医"痞证"、"胃痛"、"嘈杂"等范畴[2]。该病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否、痞、痞满等。《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云:"饮食不洁、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痞满闭塞。"指出"痞满"与饮食不洁,起居无规律,进而引起五脏生理受损有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心下痞,按之濡",心下即  相似文献   

6.
汪讱庵《医方集解、消导之剂》自注云:“兹集缓攻、平治,消补兼施者为消导之剂”。据此,消补兼施法,也可称为消导法。此法治泄泻是以饮食不节,生活调摄失宜,宿食停滞所引起的飧泄。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对这一类泄泻,笔者常运用本法治疗、每收立竿见影之效。病案举例如下:洪××、女、36岁、干部。1983年1月28日初诊。患者泄泻七个多月,日行七、八次,甚至十余次,或溏薄或如水样便,以晨  相似文献   

7.
泄泻病症全年均可发生 ,但多集中于夏秋之季。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清稀 ,甚至如水样为特征。《素问·太阴阳明论》曰 :“湿盛则濡泄”。又曰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 ,则阴受之 ,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五脏则填满闭塞 ,下为餮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研究 ,泄泻主要由于脾胃 ,大肠功能减弱 ,感受外邪 ,饮食失调 ,情志不和或体虚久病 ,伤及脾胃而引起。尤其在夏秋季节 ,天暑地热 ,交蒸期间 ,人们往往贪凉饮冷 ,多食瓜果 ,湿壅中焦 ,清浊不分。而脾主运化 ,升清降浊 ,又喜燥恶湿。上述原因如影响脾的正常功能 ,就会出现泄泻的症状。故有“泄泻…  相似文献   

8.
泄泻一症始见于《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飨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 ,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因于露风 ,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 ,邪气留连 ,乃为洞泄”。《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盛则濡泄。”《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 ,下为飧泄。”《素问·举痛论》又…  相似文献   

9.
养身名言     
起居时,饮食节,寒署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体累而寿命损。(《管子》)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性难治病,极易复发,因此,如何有效维持缓解、防止复发是本病防治重点之一。《黄帝内经》中"形神共养"的养生观蕴含丰富的防病治病理念。将《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与溃疡性结肠炎防治相结合,发现健脾除湿、温补脾肾、疏肝健脾等为其所推崇,提出饮食有节、谨和五味、不妄劳作、摄阳护阳、避邪防病、起居有常、静以养神、和调情志等防治理念,形成以《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的溃疡性结肠炎防治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用蒙医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现从心理、饮食、用药、起居四个方面论述蒙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一、痢疾简述中医所说的痢疾,是指大便下黏物不畅者而言.内经谓之肠澼,仲景统称利下,方书因其闭滞不爽又谓之滞下,多流行于夏秋之间,其中除有现代医学上所说的细菌性和原虫性痢疾以外,还可能包括有其他肠胃道疾病在内.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由于湿热壅遏肠间所致,主要与感受风寒暑湿,过食生冷,食物积滞有关,如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塞滞下,为飱泻肠澼".巢氏病源说:"饮食起居失其宜,运动劳役过其度,则脾胃不充,  相似文献   

13.
中医虽然没有功能性消化的病名,但其可归属于“痞满”等范畴,痞满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在该书中称为否、满、否膈等,在《伤寒论》中确定了其概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景岳全书》中以“痞满”名立专篇进行论述,此后该病名渐趋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适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入五脏则填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日“脏寒生满病”。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银花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55-155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从病室环境、活动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实施合理的护理,对于配合治疗,促进其尽快病愈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洁 《中医药导报》2006,12(12):60-60,66
目的:探讨中药止泻汤灌肠加护理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63例病人采用中药止泻汤保留灌肠加情志、饮食、起居护理。结果:63例痊愈40例,好转18例,有效率为92.1%。结论:中药止泻汤灌肠加护理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伤发热的病名沿革与定义有关本病的记载首见于《素问·调经论》 :“阴虚生内热奈何 ?…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 ,谷气不盛 ,上焦不行 ,下脘不通 ,胃气热 ,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太阴阳明病篇》 :“故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内伤发热”的病名是李东垣为了与外感发热相鉴别而提出的。《内外伤辨惑论》 :“外感风寒 ,六淫客邪 ,皆有余之病 ,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 ,中气不足之病 ,当补不当泻。举世医者 ,皆以饮食失节 ,劳役所伤 ,中气不足当补之症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 ,重泻其表 ,使营卫之气外绝 ,…  相似文献   

18.
1注重标本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多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久泄"、"久痢"、"肠澼"、"休息痢"、"肠风"、"脏毒"等病证范畴。沈舒文教授临证认为本病产生的原因多由饮食不节、起居不适所致,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主运化水  相似文献   

19.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结肠炎的饮食疗法黄岑汉慢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临床以慢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血、脓、粘液为主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痢疾"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成因为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滞内停;或起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