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白血病化疗患者,但PICC置管术术后常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严重的导致拔管。因此,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我科采用微波热疗治疗PICC置管术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化疗药物来对100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静脉炎进行预防;结果全部100例肿瘤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I级静脉炎,1例患者出现II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为6.0%(6/100);对6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化疗药物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能对静脉炎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3.
金红妍 《吉林医学》2008,29(10):863-864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使用过程中不同浓度及给药途径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方法:将30例使用胺碘酮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浅静脉组与深静脉组不同给药途径及浓度发生静脉炎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注射液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会引起静脉炎,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00mg,通常剂量为600-800mg。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222-223
<正>静脉炎是输液后引起的静脉炎性改变,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条索状改变,亦可出现硬结症状,是临床输液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易对血管造成损伤,据报道应用之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CCU采用水胶体敷料代替3M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以预防胺碘酮注射液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以及治疗静脉炎时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1.1药理因素: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目前治疗室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输注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探讨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或外周静脉推注后致静脉炎的原因和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方法。结果:78例Ⅰ-Ⅱ级静脉炎患者经过3-7d 的护理治疗痊愈,12例Ⅲ级的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给予硫酸镁湿敷72h 无效。结论:正确合理的使用盐酸胺碘酮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由于盐酸胺碘酮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毒性低等优点,目前该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外周静脉用药常引起局部红肿、疼痛、血管硬化等药物性静脉炎表现,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为此我们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采用肝素钠软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美皮康联合美清佳预防盐酸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外周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外周静脉输注可达龙的患者10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美皮康及美清佳干预,对照组应用50%葡萄糖水20 mL+地塞米松5 mg浸湿无菌纱布后持续湿敷至输液结束.2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2、3天观察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预防措施实施3d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P =0.032),研究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美皮康联合美清佳预防可达龙外周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大大降低,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60例,其中30例输注甘露醇后均有其他液体(A组),另外30例甘露醇最后输注(B组)。观察不同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B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搭配不当是静脉炎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外周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护理。结果:通过对5例患者观察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教育、发现、治疗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和杜绝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导致的静脉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程文燕 《吉林医学》2009,30(10):917-917
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经常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传统的反复浅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化疗药物易造成皮肤和血管损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消除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该方法操作方便,护理简单。本院在2007年3月~2007年9月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取不同静脉通路方式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时所引起静脉炎与疼痛的情况。方法:观察并比较采用PICC导管通路和留置针通路输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肿瘤时,患者输液后静脉反应情况。结果:PICC导管通路组肿瘤患者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刺痛感小于留置针通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榄香烯注射液在临床输注治疗过程中,更适宜选用PICC导管通路,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刺痛感,而且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护理流程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可达龙,建立双管静脉通道,4h交替更换1次通道泵入可达龙。实验组泵入首剂负荷量的可达龙后,立即改为另一静脉通道输注,同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由同一静脉与可达龙共同滴入,之后2h交替更换1次静脉通道。在输注可达龙前、中、后,每6h在穿刺口上方沿血管方向涂喜疗妥软膏1次。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也较对照组减轻。结论:改良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护理流程可降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PICC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波  崔玉莹  马淑贤  付莉 《吉林医学》2008,29(21):1936-1937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治疗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发生静脉穿刺困难、液体外渗、静脉炎等现象。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2月对20例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通过加强置管前后的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的正确维护及系统质量管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术在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7月48例肺结核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8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4例、渗血8例、皮肤过敏1例、导管感染1例,并针对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经外周静脉置管术能安全输注化疗药物,保护患者血管,避免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减轻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庞兰英  杜芸  黎艳  青燕  梁务清 《微创医学》2004,23(6):761-762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60例,其中30例输注甘露醇后均有其他液体(A组),另外30例甘露醇最后输注(B组).观察不同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B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搭配不当是静脉炎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晚期鼻咽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8例鼻咽癌首次接受静脉输液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比较两组不同静脉化疗方法引起的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药物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更能有效地降低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是化疗药物输注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晶 《世界感染杂志》2009,9(3):207-20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1]。肝病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慢性肝衰竭等患者住院时间长、需要反复输注化疗药物等常常会出现组织渗液、血管损伤、静脉炎的发生,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影响抢救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医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将置中心静脉导管前(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作为实验组,两组在穿刺点的上方给予药物敷贴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够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并发症,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临床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头皮针在静脉输液中穿刺换针总频次及并发症。方法 240例患考,随机分甲组和乙组,甲组用头皮钢针,乙组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甲组120例病人共穿刺688次,平均每人穿刺5次;乙组120例共穿刺128次,多数病人穿刺一针。静脉炎:甲组有67例(55.8%),乙组有11例(0.9%),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外周静脉炎,甲组静脉炎明显高于乙组(P=0.001)。结论 甲组病人穿刺换针频次明显多于乙组,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于乙组(多与针头和药物刺激有关)。乙组病人输液时活动方便,导管保留时间长,明显优于甲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