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诊治小儿肝脓肿(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在小儿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小儿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其中9例行穿刺抽脓1~4次,6例行置管引流。结果15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治愈14例,住院15~42d,平均26.3d,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11例随访4个月~1年,平均6.8月,均无复发。1例无效自动出院。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肝脓肿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肝破裂行动脉介入栓塞(TAE)后继发腹腔感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肝胆外科2014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外伤性肝破裂行TAE后因胆漏继发腹腔感染的病例共22例,其中肝脓肿11例,膈下脓肿4例,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7 例。患者经穿刺引流后效果不佳,后采用腹腔镜联合ENBD行腹腔感染灶清除及胆道减压引流术,总结术中注意事项及观察其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脓肿得到彻底清除,引流效果良好,脓肿无复发,胆漏治愈,病程缩短。结论 对于肝破裂TAE后因胆漏继发的以肝脓肿为主的多种腹腔感染,经超声和CT引导穿刺引流置管不佳的情况下,及时行ENBD联合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肝脓肿的经皮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985年以来用经皮引流和抗菌药物为主治疗248例肝脓肿的经验,95.2%的病例经B超检查确诊,有明确脓腔的脓肿行经皮置管引流或穿刺吸脓共105例;未液化的89例脓肿,给以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手术治疗54例,为肝脓肿破溃腹膜炎,或胆源性肝脓肿需急诊处理胆道病变,或经皮引流不畅中转手术。作者认为,由于B超用于诊断和鉴别以及新一代抗生素的应用,肝脓肿的预后已大为改善,本组死亡率为1.6%,经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8-10间在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9例患者置管后引流通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改善。1例右肝后叶多发肝脓肿患者仍持续发热,部分脓腔引流不畅,改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未发生出血、胆漏及弥漫性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34±0.61)d,住院时间为(18.24±2.71)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超声检查证实脓腔已萎陷闭合。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且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5.
肝脓肿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肝脓肿的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41例肝脓肿行手术脓肿引流.15例行肝部分切除.47例采用放射介入区域性动脉灌注抗生素,其中4例加做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全组2例死亡,其中1例因肝脓肿渍破致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并发MOF死亡. 结论: 巨大单发脓肿宜手术引流,采用U型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重要手段;放射介入区域性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多发性肝脓肿及小于8 cm的单个脓肿疗效良好,对于大于8cm巨大单发脓肿宜加做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胆系疾患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它病因所致者相比,大多病性复杂,预后较差。本文将这两类细菌性肝脓肿进行比较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在诊断、治疗和死亡原因等方面的特点,以提高对这类患者的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我院1995年至2003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42例,均分别经手术、经皮肝穿刺吸脓或尸检证实诊断。本组病例分甲、乙两组。甲组为胆源性,21例,男10例,女  相似文献   

7.
经皮大口径导管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比一般肝穿刺引流更为有效的肝脓肿治疗方法 。方法: 对28例肝脓肿患者,实施大口径导管穿刺引流,辅以B超或CT定位 。结果: 28例共32个脓腔,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4天,无死亡及腹膜炎、胆瘘、肝血肿、胸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结论: 应用大口径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可大大缩短病员住院时间,并在短期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8.
肝、膈下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施行外科手术引流术。近年来国外已有报告对腹腔脓肿在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抽脓,并留置导管引流而达到治愈。这是一种安全而简易的方法。本文报告我科近年来14例肝、膈下脓肿采用超声定位经皮穿刺导管引流的初步经验。临床资料本组共有脓肿14例,包括肝脓肿11例,膈下脓肿3例。所有病人均经超声诊断,7例经X线检查证实,1例经同位素扫描证实。置管引流最长47天,最短10天。本组12例置管引流成功,2例改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9.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93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0月—2004年2月,对接诊的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34例单纯穿刺抽脓.5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达97.8%。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茵性肝脓肿具有安全、微创、廉价、高效、随时施治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提出胆漏新的临床分型:Ⅰ型,胆囊管漏;Ⅱ型,肝外胆管漏(漏口直径小于胆管直径1/3的为A型,大于1/3为B型);Ⅲ型,肝内胆管漏(肝内胆管盲端漏为A型,引流肝段以下的肝内胆管漏为B型,引流肝段以上的肝内胆管漏为C型);Ⅳ型,Luschka管漏。结果11例中Ⅰ型6例,ⅡA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7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人。术后3周拔除支架6例,1个月拔除支架2例,2周、6个月和9个月拔除支架各1例。11例经内镜治疗后腹痛缓解,腹腔胆汁引流消失,黄疸消退。1例随访6个月,10例随访1—3年,均未复发腹痛、发热、黄疸、腹腔积液,血胆红素正常。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肝胆外科术后大多数胆漏的有效手段之一,胆漏新临床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猪尾巴导管在CT引导下穿刺引流在肝、胆及胰腺外科中应用广泛,操作安全、有效,即使穿刺失败,也不耽误患者手术治疗[1]。我院采用在CT引导下利用猪尾巴导管进行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用于治疗胆管梗阻患者的胆汁引流和肝囊肿、肝脓肿患者的囊腔、脓腔引流,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14例行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后留置猪尾管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脓肿非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敏芬  李映东 《腹部外科》1992,5(4):177-178
介绍非手术治疗肝脓肿323例。细菌性265例,阿米巴性和混合性各28例,结核性2例,病死率2.5%。探讨了超声波对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及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和适应证,认为对无并发症的肝脓肿非手术治疗优于手术,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可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及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序贯治疗高位胆管损伤合并胆漏的疗效.方法 对我中心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的5例高位胆管损伤合并胆漏的患者,应用PTCD、经皮腹腔穿刺引流、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序贯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访3~24个月,未发生胆管再次狭窄、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 PTCD、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后,再进行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高位胆管损伤合并胆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源性肝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胆源性肝脓肿患者,在广谱抗生素、病因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或手术引流,配以中药辨证施治。结果:74例中中药及抗生素治疗有效24例,全组治疗总有效率89%。结论:治疗胆源性肝脓肿,中医辨证施治与抗生素及穿刺置管引流等方法综合应用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手术后并发胆漏和继发性胆管狭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胆漏患者均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行鼻胆管引流术,引流腹腔感染.待胆管、腹腔引流停止1~2周证实胆漏愈合后拔管,伴有胆管狭窄的患者在拔除鼻胆管后置入塑料内支架,持续扩张2~3个月.结果 26例胆漏患者鼻胆引流3~4周后胆漏处均闭合,17例胆管狭窄置入内支架者,14例支架取出后狭窄解除,4例合并肝总管狭窄者经重新置入双支架3个月后效果良好,1例左肝管狭窄伴结石者,再置入单支架,术后仍有胆管感染症状反复出现,另1例在一年后因反复感染出现肝脓疡,药物治疗无效作肝叶切除.结论 内镜治疗可列为手术后胆漏或继发胆管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肝脓肿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PTAD)治疗老年肝脓肿的疗效. 方法 对51例60岁以上的肝脓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脓,置入导丝,顺导丝置引流管冲洗引流治疗. 结果 51例全部治愈,其中包括4例多发脓肿,平均住院时间为(23±7)d. 结论 PTAD与手术引流相比对患者机体干扰小,尤其对一般状态较差且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有利.PTAD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1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治疗18例细菌性肝脓肿。单纯穿刺抽脓15例,置管引流3例。结果 18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需开腹手术引流,穿刺组平均穿刺1~3次,置管组留置引流管时间3~5天,无并发症。结论 经皮肝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以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治疗费用低而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38例胆道术后胆漏的病因分析和诊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和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病因,提出诊治方法与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近8年来收治的38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明确胆漏后选择单纯引流17例,再次手术13例,腹腔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内支架术5例,腹腔引流+生长激素3例.结果: 38例中,治愈3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住院时间2~8 w不等,以胆管腔内主动引流时间较短.结论: 术中解剖清楚,术毕用白纱布贴敷创面是发现胆漏最简单的方法.拨T管的时间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以4 w以上更安全.胆管的缝合应强调黏膜对黏膜.某些情况下可考虑胆总管一期缝合.胆漏的处理依据病情不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缩短病程,促进胆漏的愈合.急性弥慢性腹膜炎原则上应再次手术,腹膜炎局限者可考虑重置引流管,拨T管后胆漏可考虑重置引流管.腹腔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收效较好,住院时间短,加用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漏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从1992年-2002年十年间所收治的10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21例,外科手术引流30例,腹腔镜手术引流6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42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6例。结果本组治愈101例,死亡4例,死亡率3.8%。结论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的重要因素,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适合于大部分病人。而外科手术引流仅适合于介入治疗失败或脓肿破裂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碎石术(PTCSL)术后胆漏并发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40例PTCSL的病例资料。结果PTCS术后出现胆漏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脓腔留置腹腔管引流,术后第10天患者带管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CT无明显积液,顺利拔除腹腔引流管。结论胆漏是PTCSL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提高对此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水平,对保障手术安全、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