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的辨别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7月160例行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4例,术中均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及有效保护。结果 1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2.5%),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在术中可通过内镜放大作用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并在内镜视野下完成对甲状旁腺血供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有效的保护了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明显降低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引起的顽固性低钙血症不仅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有14%~60%病人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而1%~4%的病人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需要清扫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或再次手术病人更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亦会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只能暂时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改良Miccoli术式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甲状腺全切除的206例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范围分为甲状腺全切除组、全切除+单侧中央区清扫组、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清扫组,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病人中33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6.0%),其中1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0.5%)。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灶手术范围的病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P=0.048)、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减少(P=0.003)、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枚(P=0.036)的病人,易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原发灶性质、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改良Miccoli术式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术中更好地发现和保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全年由同一外科医师实施的75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26.67%),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25.3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1.33%)。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患者(46.88%vs.11.63%,P0.05);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45.71%vs.10.00%,P0.05);同时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未行甲状旁腺移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vs.22.22%,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中精细解剖甲状腺后被膜,尤其是尽可能保留下甲状旁腺血运,术后应用预防性药物可能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的术中观察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认识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探讨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5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对721例双侧甲状腺侧叶全切者行术中探察,发现甲状腺病理状态下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位置及数量变异大,探察到的每种情况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各不相同,其中上下甲状旁腺双侧均不明显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1例。2453例手术中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单侧叶次全切除、单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者(即甲状腺癌根治)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依次增高,其中以双侧叶次全切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且又因甲状腺疾病病种各不相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亦各不相同。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其变异、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巨大甲状腺及其内巨大包块对双侧甲状腺后被膜深面组织的压迫,甲状腺疾病病种不同而手术难度各异等皆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术后常规补钙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237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人术后当天给予预防性补钙,且于术后第1天均复查甲状腺素(PTH)、血钙,术后1、3、6个月随访PTH及血钙水平。统计所有病人的临床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37例中出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9例(58.6%),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136例(57.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1.3%)。(2)不同年龄、性别、手术路径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再次手术及是否误切甲状旁腺与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年龄、性别、手术路径无关,淋巴结清扫范围大、再次手术及甲状旁腺误切更容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术后第1天检测PTH能较血钙更好地预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3)术后预防性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可有效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外科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也并不少见。Sawyers 等报告25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造成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5例,占1.9%。而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3~4%。Attie 等报告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甲状旁腺保留其血供以预防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本文分析4例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并报告30例新鲜尸体甲状腺局部解剖的结果,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围术期检查指标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Enter法,评估一过性(术后6个月)和长期(≥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 381例病人资料,男343例(24.84%),女1 038例(75.16%),平均年龄为(47.8±13.0)岁。术后发生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56例(33.02%),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1例(1.52%)。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女性(P0.001,OR=2.049)、双侧甲状腺切除(P0.001,OR=2.999)、淋巴结清扫(P=0.001,OR=1.673)、手术时间(P=0.043,OR=1.004)、切除甲状腺最大径(P=0.040,OR=1.144)、术前血钙(P0.001,OR=0.018)。术后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双侧甲状腺切除(P0.046,OR=3.784)、术后第1天PTH(P0.001,OR=0.064)。结论:女性、双侧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前血钙是甲状腺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双侧甲状腺切除是甲状腺术后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PTH对于病人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甲状旁腺激素减退分为减退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12 pg/m L)和正常组(甲状腺激素水平≥12 pg/m L)。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可疑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术前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合并甲状腺炎、开放手术、恶性肿块、肿块直径、甲状腺切除范围、甲状旁腺误切、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纳米碳应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手术、恶性肿块、肿块直径、甲状腺切除范围、甲状旁腺误切、食管沟淋巴结清扫、纳米碳应用是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低血钙的发生率,分析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暂时性低PTH的发生率为20.53%(39/190),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3.68%(45/190),术后随访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腺叶 + 峡部切除术者(χ2=14.789,11.604;P=0.000,0.001)。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者(χ2=11.200,17.771;P=0.001,0.000)。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低于切除后自体移植者(χ2=5.536,4.851,6.140,5.453;P=0.019,0.028,0.013,0.020)。 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切除后自体移植是造成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准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手术操作,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血供,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T)主要发生于甲状腺全切术后或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低钙血症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笔者就HypoPT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式,对HypoPT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其临床正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方法。 方法:对2003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2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男489例,女2 936例,年龄9~72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261例,甲状腺癌68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57例,甲状腺腺瘤41例,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1例,桥本氏病259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全切除术364例,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3 061例,颈部淋巴结廓清术186例,甲状旁腺异位自体移植术834例。住院时间5~8 d,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出现,疗效满意。 结论: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特殊、形态复杂多样。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术者应精细操作、仔细分离、沿预留组织解剖、保持术野干燥,准确辨识并保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总结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011年1—12月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患者193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2天检测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TH),术后1、3、6个月随访血钙和PTH。术后PTH低于正常值患者予口服碳酸钙和维生素D。结果:193例患者中25例(13.0%)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其中19例(9.8%)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3.1%)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术中行淋巴结清除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4.7%、20.9%)高于良性肿瘤、未行淋巴结清除患者(5.2%、8.7%,P<0.01、P<0.05)。术中有甲状旁腺误切患者与无误切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vs 11.3%,P=0.08)。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行颈淋巴结清除者100%(6/6)、甲状旁腺误切者83.3%(5/6),两者比例均高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P<0.05、P<0.01)。25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补充碳酸钙和维生素D后1例出现低钙血症。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患者手术范围有关,颈淋巴结清除和甲状旁腺误切更易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选择性补充碳酸钙和维生素D可以有效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中,暂时性低钙血症在甲状腺外科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手术中频繁使用电刀导致甲状旁腺缺血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的损伤。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间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的175例病人资料,在分离、切除甲状腺中不使用电刀,明显减少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5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趋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非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93例(A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42例,其中生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例(B组),临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7例(C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9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相对于术前,术后24 h三组PTH的下降幅度分别为35%(A组)、63%(B组)和85%(C组),血钙浓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10%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57、84.77,均P<0.001)。相对于术前,术后1个月三组PTH分别下降9%、21%、44%;血钙浓度A组上升6%,B组上升4%、C组下降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9、4.38,P<0.001、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切除范围(OR=27....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优劣性.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8例Ⅱ度肿大以内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随机行全乳晕入路腔镜和开放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甲状旁腺暴露、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3.85±14.18)min和(70.55±11.20)min(P< 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甲状旁腺暴露率、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分别为(10.0±4.12)mL和(10.5±4.59) mL、(3.3±0.97)d和(3.4±0.88)d、97.1%和95.8%、7.4%和10.8%、1.5%和1.7%、1.5%和4.2%、1.5%和0.8%(P均>0.05).结论:Ⅱ度肿大以内的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采用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中行双叶甲状腺全切除术57例,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5例。术后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为0.24%(2/82),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病例发生。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保留甲状腺下动脉至关重要。保留甲状腺下动脉可保证甲状旁腺的充足血供,可很好的预防甲状旁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和血钙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 PHPP)的预测价值,并观察与术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个月内PHPP的16例病人为PHPP组,同期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PHPP的48例病人为对照组。分析PHPP组病人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PHPP预测效能及与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PHPP组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降低,术后6个月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P组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与BUN、SCr均呈负相关(P<0.05);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直径、甲状旁腺误切、术后1天、3天血清iPTH、血钙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PHPP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并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 259例甲状腺手术中有12例未找到明确的甲状旁腺.术中见上甲状旁腺共242枚,其中221枚(91.32%)位置恒定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确切显露61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42枚(68.85%)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426枚,位置变异较大,212枚(49.77%)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分,106枚(24.88%)位于甲状腺侧叶最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128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103枚(80.47%)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最下动脉的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者27例,其中一侧叶全切除者1例(二次手术患者),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者3例,甲状腺全切除者4例,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者7例,甲状腺全切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1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术中完全可以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是术中精细解剖,尽量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或行必要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术后患者血钙离子(Ca~(2+))变化的影响。选择2012年5月—2015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侧大部分切除术者62例(A组),单侧叶全切+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4例(B组),单侧全切术50例(C组),双侧全切术32例(D组)。分别在术前1 d及术后3、7 d检测各组Ca~(2+)水平,分析各组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情况,以及低钙血症的发生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术后3、7 d 4组间Ca~(2+)水平比较,C组显著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各组术后3 d Ca~(2+)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 d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7 d Ca~(2+)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D组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较B组及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血Ca~(2+)水平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呈负相关(r=-0.684,P=0.001)。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术后患者血Ca~(2+)水平有一定影响,但低钙血症的发生与术中甲状旁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