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种更适合于小儿的麻醉前用药和适当的给药途径,避免或减少传统方式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注射用咪达唑仑0.2mg/kg+阿托品O.02mg/kg+等量50%葡萄糖,术前30min口腔粘膜下给药。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程度和父母的满意度、与父母分离程度、静脉穿刺时的反应、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麻醉前用药口腔粘膜给药途径,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并能被患儿及家长欣然接受。结论 小儿麻醉前经口腔粘膜给咪达唑仑与阿托品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传统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2.
手术对患儿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易造成患儿的恐惧及术后作恶梦等行为异常。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选择容易被患儿接受的给药方式,并且作用较快,苏醒也较快,对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而当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肌肉注射,常引起患儿哭闹挣扎,且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增加围手术期的危险性,并有极少数患儿术后可能出现心理行为异常;所以很难被家长和患儿接受。术前用药也可经鼻黏膜或直肠黏膜给药,镇痛或镇静效果与口服给药相似,但对于1~7岁的小儿这两种方法也不容易被接受,与此相反,口服用药因为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又加上糖水,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也将成为今后小儿术前用药的发展趋势。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儿术前口服咪硅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与常规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男性小儿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指标: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程度和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对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疙。结果:肌肉注射给药6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30min后,与父母难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min后,小儿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无抵抗,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咪硅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传统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儿术前口服咪唑安定与阿托品混合液与常规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ASAⅠ~Ⅱ级患儿5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或普外科斜疝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指标: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程度和静脉穿刺时的反应、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肌肉注射给药组的9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20min后与父母难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B组:口服用药组30min后,小儿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无抵抗。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咪唑安定阿托品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传统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小儿口服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效果,选择对其生命征及心理影响较小,较适合心脏手术术前用药的方法。方法:观察组20例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75mg/kg。对照组20例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5mg/kg。观察给药后镇静状态,监测给药前后各时段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患儿生命征变化情况,与父母分离及静脉穿刺合作程度等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下容易接受给药方法,给药半小时后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生命征较平稳。对照组患儿给药前即哭闹,情绪波动较大,护士不易进行操作,较难与父母分离,给药半小时后安静,能与父母分离,但生命征波动较大,甚至造成“缺氧”。两组人室行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均基本无反应或无明显抵抗。结论: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情绪波动较小,生命征较平稳,有利于手术的开展,避免了因哭闹等原因加重缺氧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心脏手术术前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儿麻醉前用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小彤  刘敬臣 《广东医学》2006,27(5):764-766
目前国内小儿麻醉前用药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而肌注所产生的疼痛刺激、患儿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均可导致麻醉诱导不平稳和手术后的行为改变,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和适当的给药途径来避免或减少上述因素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目前麻醉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小儿麻醉前用药及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减轻手术患儿及家长因手术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儿的配合及家长的支持,轻松平稳地渡过术前等候期,并顺利的建立静脉通路以备麻醉给药途径.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手术患儿,利用缩短手术前等候期及各种心理疏导等方式分散手术患儿注意力,消除其忧虑情绪并鼓励其配合治疗.结果 全组72例手术患儿和家长,有52例平稳安静的接受巡回护士的心理干预,措施有效,积极配合治疗,建立了静脉通路利于实施麻醉.结论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手术患儿及其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可得到其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减轻患儿在术前等候期的哭闹和不安,同时有利于麻醉和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腭裂小儿术前心理状态。方法: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先天腭裂小儿术前表现及术前心态。结果:腭裂小儿术前对手术存在完全不同的认识理解。结论:针对不同心态采取不同对待方法,才可保证患儿心态平稳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9.
祁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14-115
目的:比较小儿烧伤术前口服复方氯胺酮混合液与常规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烧伤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KMA组)术前30分钟口服混合液0.25ml/kg(氯胺酮5mg/kg、咪达唑仑0.5mg/kg、阿托品0.03mg/kg);11组:安定0.2mg/kg+阿托品0.015mg/kg术前30分钟肌注。观察指标包括对术前用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的程度、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和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肌肉注射给药8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30分钟后难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分钟后小儿安静合作、能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平稳,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肌注安定阿托品,是理想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是妇产科的急症手术之一,对产妇是一个心理应激与适应的过程。作为手术室护土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者,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术前准备:1.1手术物品要齐备,并做好导尿,更衣,配血等准备工作。防止术中工作人员频繁出入增加污染机会。1.2多数孕妇会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这需要我们给予热情地关怀、安慰和鼓励,并做必要地解释,使她们消除顾虑和恐惧,建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2术中配合及护理;2.1麻醉:剖宫产常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分次给药,使…  相似文献   

11.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术前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进行心理应激调查,并针对调查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与60例未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对照研究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调查显示择期手术病人术前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明显升高,而人际关系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明显降低;心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疑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经过心理干预的患者入手术室前后的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术前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水平,可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来完成手术,表明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进行心理干预(认知治疗与支持治疗)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儿童患者拔牙术前的焦虑状况。方法采用改良的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和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150例患儿拔牙术前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既往看牙或拔牙经历痛苦者,拔牙当天精神状态较差者或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患儿CFSS-DS的评分值和Venham评定级别明显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口腔卫生状况与两量表评定的相关关系均最显著(P<0.01)。两量表的相关性显著(r=0.67)。结论儿童拔牙术前的焦虑状况与其口腔卫生状况、看牙经历、拔牙经历、精神状态及其母亲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口腔卫生状况是影响儿童拔牙术前焦虑水平及术中行为级别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的影响,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2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父母84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干预后家长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和精神病症等9个方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njection midazolam administered by oral route mixed in paracetamol syrup as a premedicatio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surgery. Methods: 60 children undergoing elective hernia repair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group A) was given oral midazolam 0.5mg/kg (mixed in paracetamol syr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B) was given just the paracetamol syrup before bringing them inside the operating theater. They were evaluated for ease of separation from their parents, ease of i.v. cannulation and induction, and for recovery time from anaesthesia.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in group A-96.7% of children showed satisfactory parent child separation while in group B- only 53.3% of children showed satisfactory separation (P < 0.05). Similarly in group A -73.3 % of children shad satisfactory induction while in group B only 33.3% of children had satisfactory induction. The recovery time from general anaesthesia did not differ in the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peri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rectly related to oral midazolam was noted. Conclu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jection midazolam mixed in syrup paracetamol administered orally i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premedicating children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 Parent-child sepa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was smooth and the recovery uneventful in children premedicated with oral midazolam. Key words: Anxiety, midazolam, paracetamol, premedication, oral, parent-child separation, induc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6.
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B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5 mg/kg;C组:口服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观察对口服药的接受程度、起效时间、镇静程度和抗焦虑情况、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儿均很好地接受口服用药;术中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稳定,无术后精神状态和并发症;C组起效时间更短;C组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较强,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其镇静和抗焦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卫生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对全程心理干预法和局麻药物法在儿童牙体缺损后嵌体修复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需要嵌体修复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56例,男64例.第一组(心理干预):医护六手操作,巡回护士在患儿治疗的全程实施心理干预;第二组(局部麻醉):医护六手操作,医生在治疗前为患儿进行缺损牙体的局部麻醉;第三组(常规六手):医护六手操作,不做针对DF(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干预.3组均接受缺损牙体的嵌体修复治疗.比较各组的DF发生情况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3组间发生DF的差异显著(χ2=12.950,P=0.002),但第一组和第二组间差异不显著(χ2=0.949,P=0.330).3组的人均成本投入分别为1573.46元、1630.48元、1712.03元,以第一组最低.结论:在儿童牙病治疗中全程心理干预法预防牙科畏惧症比局部麻醉法更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SCL - 90量表评价围手术期心理暗示对妇科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76例需椎管内麻醉的妇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实验组除传统护理外给予心理暗示,用SCL - 90量表测量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方面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妇科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暗示疗法能减轻患者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症状,增强了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王云娟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116-1117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其护理已不再局限于手术台上的操作与配合,而是包括了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提高其手术适应能力和配合能力,降低焦虑值。故应加强心理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术后能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