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3-10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CT、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诊断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0级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Ⅱ、Ⅲ、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检出,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其自愿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三组,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情况和分级状况,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诊断过程中,对比X线和CT,MRI对软组织病变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检出率更高,诊断效果更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并比较分析三种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出率(62.00%)均低于CT检出率(88.00%)及MRI检出率(94.00%)(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关节间隙变宽检出率、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关节面侵蚀检出率、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关节间隙变窄检出率、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0.05);CT的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低于MRI(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Ⅱ级检出率、Ⅲ级检出率、Ⅳ级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0级检出率、Ⅰ级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 0.05);CT的Ⅰ级检出率低于MRI(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MRI的检查诊断价值有绝对优势,其次为CT、X线,临床可选择MRI作为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MRI和X线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对病变分级的诊断情况。结果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0%,X线的检出率为80.43%,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5);与X线检查对比,MRI对Ⅰ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对0级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其他分级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X线检查相比,MRI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侵袭、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及关节间隙变窄的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也能较好的显示出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CT与MRI平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46例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患者全部进行MRI与CT检查看,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在病变分级诊断0级和、Ⅰ级、Ⅱ级检出率上,MRI高于CT检查;在骶髂关节病变中软组织肿胀、腰5骶1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检出率上,MRI高于CT检查,以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来说,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首选诊断方式为MRI,如果存有不清晰病情变化现象,将两种方式结合,进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经CT、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0、Ⅰ级检出率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CT对骨质硬化、骨质侵蚀检出率均高于MRI(P0.05)。结论:MRI检查方法敏感性高,无放射性,CT检查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于骨质硬化、侵蚀等早期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03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宽,CT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且模糊,MRI检查显示关节积液呈现长T2、T1;MRI0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16.50%均比X线、CT0.00%高,且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31.07%和32.04%、30.10%和30.10%均比X线7.77%和15.53%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RI关节面骨质囊变与关节面侵蚀检出率85.44%与96.12%均分别比X线34.95%与63.11%、CT67.96%与80.58%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X线、CT及MRI诊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且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具有更高检出率,临床需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尽早确诊,并为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聂建 《当代医学》2014,(3):53-5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34例患者X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lt;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lt;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璐 《四川医学》2020,41(1):92-9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X线检查。结果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为70.00%,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率分别为41.25%和40.00%,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和X线检查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和关节面融合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3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比较,并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肿瘤的34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Ⅱ级检出率分别为27.5%和43.8%,高于CT的12.5%和2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70.0%、66.3%、82.5%、50.0%,高于CT的38.8%、35.0%、51.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肿瘤的强直性脊柱炎多为Ⅲ级、Ⅳ级,并且多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骶髂关节面虫蚀样破坏及硬化.结论 与CT相比,MRI能更早更准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合并肿瘤的风险,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64,166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在对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强直的显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平扫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0例,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级对比。结果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要高于CT,P0.05;而在强直性脊柱炎≥II级的结果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P0.05。结论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高于CT,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二者互补,CT与MRI联合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覃文  张勇军  黄皿 《中外医疗》2014,(5):180-181,183
目的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一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UI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于规定时间内分别使用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结果(1)在Ⅰ级和Ⅱ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两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螺旋CT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增生硬化和软组织肿胀的患者明显多于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和关节强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多种病变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都显现出了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4例直性脊柱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定义为对照组(32例,X线诊断),观察组(32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强直、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等病变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图像清晰度较X线更高。结论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敏感性强、图像清晰,可准确检出病变,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洪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59-60,62,F0003
目的分析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68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X线诊断分级与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53.33%、36.59%、53.33%、84.62%和90.91%;X线关节面模糊、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征象检测率优于CT(P〈0.01);关节软骨及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强直征象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能够确诊骶髂关节中晚期病变,螺旋CT可辅助骶髂关节分级,而疑似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患者应复查螺旋CT。  相似文献   

19.
蔡磊  谢安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14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①螺旋CT共诊断0级病变4例,I级病变5例,Ⅱ级病变13例,Ⅲ级病变11例,Ⅳ级病变2例。②MRI图像中,35例患者均显示异常,其中I级病变13例,Ⅱ级病变12例,Ⅲ级病变9例,Ⅳ级病变1例。MRI可以清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髓水肿等病变。③MRI对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为37.14%,明显高于CT的14.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