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韩隆元 《中国医药》2012,7(2):163-165
目的 观察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静脉滴注硫辛酸300 mg/d,同时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片50 mg,3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 (51/54),对照组总效率为67.3% (3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3,P<0.01);2组治疗后NSS、MDN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NSS、MDNS 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分比(5.2±1.3)分,(5.5±1.2)分比(7.9±1.4)分,P <0.05];2组治疗后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MNCV和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MNCV:正中神经(49.2±3.6) m/s比(43.2±3.9) m/s,腓总神经(48.8 ±3.1)m/s比(42.0±2.8)m/s;SNCV:正中神经(49.3±3.7) m/s比(42.6±2.7) m/s,腓总神经(45.7±3.2) m/s比(41.3±3.4)m/s,P<0.01].结论 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佐星6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24周时测定3组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大鼠的坐骨神经切片,比较其病理改变。结果:建模后24周时,模型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神经传导速度下降[MNCV(3.83±0.22)vs(4.59±0.87)m/s(P<0.01);SNCV(6.25±0.37)vs(9.26±0.53)m/s(P<0.01)],坐骨神经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治疗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MNCV(6.83±0.86)vs(3.83±0.22)m/s(P<0.01);SNCV(7.32±0.78)vs(6.25±0.37)m/s(P<0.05)],坐骨神经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坐骨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付徐伟 《北方药学》2018,15(7):33-34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给予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CV、M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SNCV、MNCV,无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和甲钴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31/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NCV、SNCV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DP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饮食疗法及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N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均快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N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分别为(44.65±4.21)、(44.83±4.26)、(45.87±4.32)m/s,快于对照组的(40.82±3.24)、(41.65±3.86)、(42.65±4.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SS评分(5.12...  相似文献   

7.
朱燕斌 《北方药学》2018,15(4):51-52
目的:探讨分析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平行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应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硫辛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疼痛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MNCV、SNCV分别为(50.03±3.19)m/s、(47.15±4.46)m/s,腓神经的MNCV、SNCV分别为(44.47±4.28)m/s、(44.63±4.30)m/s,TCSS评分为(7.16±1.58)分,VAS评分为(1.39±0.9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DPN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86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80例,两组治疗前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使用丹麦产DISA2000型肌电图仪对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治疗前、后分别为(40.1±3.1)m/s、(46.8±5.2)m/s,对照组分别为(40.4±5.2)m/s、(40.7±5.5)m/s,治疗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分别为(32.4±2.4)m/s、(39.4±2.8)m/s,对照组分别为(31.9±4.2)m/s、(32.7±4.1)m/s,治疗组腓神经MNCV治疗前、后分别为(34.5±2.0)m/s、(41.4±3.4)m/s,对照组分别为(35.0±2.0)m/s、(35.4±2.8)m/s,治疗组腓神经SNCV治疗前、后分别为(33.9±2.0)m/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采用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主要检测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形式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体征评分、症候评分以及胫、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4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神经体征评分、症候评分分别为(2.71±1.60)分(3.56±1.8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98±1.82)分和(5.63±1.98)分,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SNCV(42.88±4.18)分,胫神经MNCV(43.39±4.48)分,腓神经SNCV(46.51±4.25)分,腓神经MNCV(43.98±4.5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SNCV(40.08±4.04)分,胫神经MNCV(41.02±4.09)分,腓神经SNCV(43.21±4.03)分,腓神经MNCV(41.07±4.25)分。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广西民族医院治疗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1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50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9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和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经活血方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筛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72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86例。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42例,年龄36~76岁,采用常规治疗+温水足浴。治疗组:男46例,女40例,年龄38~78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活血方足浴,于治疗前后行症状评分评估、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对照组分别为(7.56+1.23)mmol/L、(9.86±0.89)mmol/L、(7.13±0.56)%、(3.05±0.57)mmol/L,治疗组分别为(6.62+0.58)mmol/L、(7.97±1.02)mmol/L、(6.27±1.11)%、(1.78±0.6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为89.5%(77/86),明显优于对照组[69.8%(6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6,P<0.05)。对照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分别为(10.21±1.23)分、(2.21±0.18)分;治疗组分别为(8.15±1.28)分、(1.01±0.38)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61、26.466,均P<0.05)。结论 温经活血方足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降低生化指标等方面效果理想,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用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8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当。结论: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用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康复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组(60例)患者在常规方法之外接受红外线照射和/或高压氧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组和综合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显著有效率(78.56% vs 50.00%)和总有效率(96.67% vs 86.67%)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有效率:χ2=11.868,P=0.001;总有效率:χ2=3.927,P=0.048).治疗后综合康复组患者腓总神经[(43.5 ±3.1)vs(37.3 ±2.9)m· s-1]和胫神经传导速度[(44.5 ±3.2)vs(38.6 ±2.5)m· s-1]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腓总神经:t=12.815,P<0.001;胫神经:t=11.102,P<0.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周围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汤加减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12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内服益气活血汤加减颗粒,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每次500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和体征、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尿常规。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有效率为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传导速度、患者TC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汤加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还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密歇根症状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密歇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感觉减退、麻木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刺痛、烧灼感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MCV、SCV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硫辛酸治疗,B组给予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经过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缓解,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B组为9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NCV及SNCV均改善,两组患者的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运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17-11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观察组(血府逐瘀汤组),每组各41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疗效好且显效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30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肌氨肽苷注射液,1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学指标和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前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结论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还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