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再生水应用现状及其水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再生水应用现状和水质特征。方法:通过对某地区80家再生水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再生水企业生产的再生水连续进行水质监测。结果: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再生水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居民小区、学校、宾馆饭店和办公楼,主要用途为:冲厕和绿化、道路喷洒、景观、洗车、设备冷却及部分公共区域保洁等,生产再生水的水源为生活污水,氯消毒是再生水主要的消毒方式。水质特征分析结果,11项指示理化指标监测结果,除少数水质较差外,大部分结果可以达到用水标准限值;2项指示微生物指标显示,微生物是影响再生水水质主要问题,其原因与消毒效果有关。结论:再生水主要在居民小区、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使用,以冲厕和绿化为主,卫生学微生物指标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中三卤甲烷的致癌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再生水回用于公园绿化和道路压尘时,再生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致癌危险度。方法:于2003—2004年调查北京市再生水经氯化消毒后回用于道路压尘和公园绿化时三卤甲烷的浓度水平,分别对接触再生水的职业人群(道路压尘清洁车司机和绿化园丁)和非职业人群(道路压尘工作现场10 855人次,公园再生水浇灌区游客约113 109人次)接触再生水的方式及暴露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用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评价THMs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影响和致癌危险度。结果再生水中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的浓度分别为0.875~108、0.06~11.0、未检出~5.82、未检出~3.04μg/L。再生水回用于道路压尘、公园绿化,人群通过吸入和皮肤两种途径暴露于再生水,吸入暴露为主要途径,其消毒副产物THMs中,主要化合物为氯仿、一溴二氯甲烷,其次为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结论本次调查的再生水三卤甲烷对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的致癌危险度均小于10-5,低于USEPA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自然净化中诱变活性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mes实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在自然净化中有机诱变物活性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自然净化过程中,不同净化时间均有明显的诱变活性,无衰变迹象,饮用水系则无变诱活性,再生水多用于改善景观,园林灌溉和道路喷洒,不与人群直接接触,故认为再生水的诱变活性可不考虑用作卫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氯消毒是最为传统的饮用水消毒方法,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饮用水消毒工艺〔1〕。然而,游离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和其他致癌卤化副产物〔2〕。为了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紫外线等替代消毒方法应运而生,但是,紫外线消毒法不能提供剩余消毒能力,并且存在光复活现象〔3〕。为完善紫外线消毒技术,提高其饮用水消毒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反渗透膜对自来水的深度净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超滤、活性炭吸附、精密过滤、反渗透脱盐及紫外线消毒。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能使自来水的污染指数降低到2;活性炭能有效吸附余氯,使水中余氯含量低于0.1mg/L;经预处理,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及产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紫外线消毒作为终端处理单元,能保证产水中细菌学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水中内毒素的浓度水平,比较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内毒素的去除效果。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地表水、饮用水、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与深度处理出水(再生水)中,内毒素浓度分布的中位值依次是145、20.5、1 440、422 EU/mL,二级出水与深度处理出水中的内毒素浓度相对较高。在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沉淀过滤可去除内毒素,而生物活性炭工艺会导致内毒素浓度增加。氯消毒与紫外消毒对内毒素的去除率不稳定,最高仅20%左右,臭氧消毒对内毒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最高可达74%。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再生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不足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再生水中含有的各类污染物对土壤、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该文分别从再生水的概念、再生水灌溉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及人体...  相似文献   

8.
某再生水景观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北京某单位再生水利用工程为例,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再生水用于景观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引起的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方法 从再生水景观瀑布周围空气40多种VOCs中筛选出15种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计算了不同VOCs的健康风险.结果 再生水景观瀑布周围空气中VOCs的健康风险影响明显,距离景观瀑布2 m处VOCs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分别是背景空气的40倍和2.7倍.总健康风险值为2.8×10-6,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10-6).结论 再生水景观瀑布周围空气VOCs健康风险依次为:丙烯腈>苯>1,2.二氯丙烷>丙烯酸>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建议将丙稀腈、苯、1,2-二氯丙烷和丙烯酸作为该景观设施健康风险管理的目标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某城市再生水中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城市再生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对再生水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不同回用条件下具有我国水体基质特色的城市再生水中PAHs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再生水样中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422.85ng/L,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样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791.77ng/L,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再生水中PAHs含量有所降低。风险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再生水在城市绿化、农业灌溉和景观娱乐3种不同回用途径下PAHs的慢性长期危害指数为分别为1.04×10-4、3.66×10-3、4.01×10-3,3种回用途径PAHs的慢性长期危害总指数为7.77×10-3。城市绿化、农业灌溉和景观娱乐3种不同回用途径多环芳烃的致癌风险分别为7.88×10-8、2.77×10-6、3.04×10-6,总致癌风险为5.89×10-6。结论再生水在城市绿化、农田灌溉和景观娱乐接触过程中PAHs所增加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很低,再生水中PAHs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日,从北京排水协会获悉,北京市将在3a内实现全部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再生回用的标准。今年北京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3%,北京市污水处理水质提到安全可回用标准。目前北京再生水总量6亿t,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北京市已经找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北京市9个污水处理厂每年处理污水量9亿t,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环氧乙烷消毒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全省环氧乙烷消毒的应用现状,为实现规范化管理,确保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省应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26家单位进行调查,结果:从43台环氧乙烷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83.7%(36/43)使用设备为成套设备,58.1%(25/43)设备的使用年限超过3年,95.4%(41/43)设备使用纯环氧乙烷气体,对柜内残余环氧乙烷的处理方法较原始,仅12台设备具抽真空,换气设施,72.1%采用自然挥发,对消毒后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采用自然挥发降解,43套灭菌(消毒)工艺参数的调查结果显示:26家单位对相应处理物品有固定的工艺参数,但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缺乏科学性,34.6%未控制相对湿度,对消毒操作员的调查结果发现:44人均未经过消毒管理部门的专业培训,50%仅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工作现场防护措施差,47.7%(21/44)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调查还表明有26个单位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手段落后,仅对消毒物品进行是否经过环氧乙烷处理的监测,没有1家能开展灭菌效果监测。结论: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落实各项质控监测措施,改善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成分室工艺卫生消毒的总体质量评价。方法汇总分析2011年-2013年手指、消毒液、空气质量指标,对不合格项目及时进行复测追踪直至监控合格达标100%合格。结果工艺卫生检测项目目标合格率为100%,初测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复测合格为标准。结论对工艺卫生质量认知意识,管理者、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改进不合格,保征血站分室内工艺卫生消毒较好。各环节工艺卫生消毒工作在有效的监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热力消毒法与化学消毒法对食(饮)具的消毒效果,我们对天津市河西区饮食业的545个单位进行食(饮)具不同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型餐馆热力消毒合格率为98.75%,化学消毒合格率为89.65%;小型餐馆热力消毒合格率为86.88%,化学消毒合格率为63.33%;集体食堂热力消毒合格率为95.68%,化学消毒为81.98%。经χ^2检验。均有显性差异。说明热力消毒法优于化学消毒法,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中壬基酚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城市再生水中壬基酚存在的潜在人体内分泌干扰风险进行评价,分析污水再生利用的安全性,为制定再生水中壬基酚的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某再生水厂出厂水中壬基酚的含量,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风险信息综合系统中酚类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价参数和相关机构及文献中有关壬基酚的毒理试验数据,采用四步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城市污水再生后回用于不同用途时,再生水中壬基酚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不同再生水暴露途径下壬基酚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依次为:城市绿化作业(园林工人)、道路喷洒作业和污水处理、电厂冷却作业〉农田灌溉〉游泳用水〉公园补水、绿化〉建筑中水〉城市绿化(行人)、道路压尘降温,这些暴露途径的健康危害风险均低于风险评价标准。因此,它对人体的内分泌干扰危害风险可以忽略。结论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城市河湖补水和农田灌溉时壬基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通过对托幼机构进行消毒工作情况调查、监测,掌握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了解消毒处置能力,提升 托幼机构消毒处置水平和消毒质量,有效落实科学消毒、精准消毒,保障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健康生活。方法:2022年6—11 月对山东省邹城市辖区内43家托幼机构消毒现状进行调查和采样监测。结果:被调查的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工作存在较多薄 弱环节,消毒质量检测共采样1 248份,合格1 053份,总合格率为84.34%。其中,公立托幼机构合格率为89.51%,私立托 幼机构合格率为79.16%。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低,为78.53%。结论:邹城市托幼机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范,消毒 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上岗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实操技能,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460家餐饮业单位餐具消毒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海南省公共餐饮具消毒质量,对460家不同类型的餐饮业单位进行卫生学凋查,结果表明,餐厅规模越大、餐具消毒设施越完善、餐具消毒柜使用率越高,餐具消毒效果也越好;大型餐厅餐具消毒合格率为79.4%,中型餐厅为76.1%,小型餐厅为69.1%,摊点为61.1%;小餐具合格率较高,大餐具合格率较低;小型餐厅、摊点使用餐具消毒柜较少,使用化学药物消毒较多,消毒效果不稳定。提示,卫生监督员在餐饮业开业审查时,要求餐具消毒设施完善及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空气清菌片与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种空气消毒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自的优势及消毒效果与实用性。方法:分别在相同条件下采样,比较消毒前后2种方法空气消毒效果。结果:在消毒时间上清菌片持续杀菌效果优于紫外线灯,通过6次空气自然菌消毒前后采样结果表明,清菌片消毒后空气自然消毒率为87.04%,紫外线灯消毒后空气自然菌消毒率为81.70%,结论:清菌片消毒效果稳定,持久且操作方便,不受条件限制及环境影响,医院及公共场所均适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消毒意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消毒效果,嘉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2004~2007年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加强消毒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本文阐述了在消毒管理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消毒监测系统,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改进消毒措施,提高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合格率,有效地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循环式活性污泥(CASS)处理工艺和次氯酸钠消毒对医院污水的净化效果.于2011年10月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水经CASS工艺处理前后及次氯酸钠消毒后分别取水样测定pH值、悬浮物、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及余氯.结果显示,经CASS工艺处理后,医院污水中悬浮物、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分别为96.19%、90.31%、93.56%、76.22%、97.15%,经次氯酸钠消毒后,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为99.92%,余氯为3.1 mg/L.该处理工艺对该医院污水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达到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中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