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维 《广州医药》2001,32(4):50-50
茎突过长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无特殊症状而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常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及咽异物感症而作一般的治疗、现就我科1996~2000年手术治疗15例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均经临床及X线或CT确诊,男9例,女6例;21~49岁,病程6月~5年。症状:咽痛15例(伴同介颌上及颈部牵引痛9例,吞咽时加重6例,耳部放射痛5例,2例转颈时有疼痛,咽异物感12例,同侧颅面痛2例)。单侧过长12例,双侧过长3例,扁桃体窝们及茎突13例…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2001年2月,通过对78例诊断茎突过长症的病人进行了茎突截短术,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茎突过长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茎突过长与咽痛等症状同时存在,但并不相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行扁桃体窝触诊确诊茎突综合征并探讨手术疗效.方法:经口内茎突过长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结果:20例确诊病人术后咽部不适症状缓解.结论:手术截短过长茎突对茎突综合征有确切疗效,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症状性茎突过长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62例病程两个月以上的茎突过长病人的资料,男32例,女30例;年龄36~64岁;病程2个月~6年。结果:经咽部扁桃体触诊及影像学检查后,诊断明确。62例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保守治疗48例,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者9例,症状减轻5例,手术治疗有效率100%。结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触诊及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症状的茎突过长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赖其敏  何广明  陆斌 《海南医学》2006,17(8):94-94,174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手术治疗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1993年-2004年收治57例茎突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不同病例选择口咽径路或颈外径路切除过长茎突治疗茎突综合征,术后随诊1-5年,平均3.5年,症状完全消失35例(61.4%),部分消失16例(28.19%),无效6例(10.5%),总有效率89.5%.结论茎突过长是茎突综合征最常见原因,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是最主要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科曾收治1例左侧茎突过长伴有舌骨骨性增生的病例,同时出现茎突过长综合征和舌骨增生综合征两方面的症状。因临床上较为少见,故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颞骨茎突过长或方向形态异常产生以咽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称为茎突综合征。本文收集资料较完整的21例,其中3例正常,18例茎突因过长、偏角、韧带骨化等表现咽部疼痛就诊。现就18例的X线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茎突过长病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MPR、VR等重建成像,测量茎突的长度,以茎突长度>3.0 cm作为异常。结果128多层螺旋CT能对患者茎突的具体形态特征、长度等予以明确显示,47例84侧茎突显示过长。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Eagle's综合征的临床与X线表现探讨湖南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412000)冯常林,吴小夫,李也平,吴东沙,谢作勋Eagle's综合征亦称茎突综合征或望突神经痛或茎突过长症.是一组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抵触邻近神经、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侯...  相似文献   

10.
陈晶 《海南医学》2010,21(12):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06例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MSCT三维重建,观察茎突形态、走行、有无钙化并测量其长度、偏斜角度。结果 106例怀疑茎突过长的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诊断茎突过长(≥3cm)85例(80.2%),茎突钙化3例,85例茎突过长患者中,茎突向内偏斜角≥25°有15例(17.6%),向前偏斜角≥25°有21例(24.7%)。结论 MSCT三维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立体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茎突综合征是指茎突过长或舌骨韧带骨化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咽喉痛、吞咽痛、咽喉异物感、颈部转头不适或有耳痛、肩背疼痛等综合症状。以往靠X线摄片作为辅助检查诊断。但因投照模糊不清,茎突难以辨认。应用CT扫描,茎突显示非常清晰。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  相似文献   

12.
茎突综合征或称Eagle综合征,亦称茎突过长症.此症系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致与邻近血管、神经相抵触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痛、颈痛等症状的总称。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我院1998~2003年收治误诊的茎突过长患者56例,现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Eagle‘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Eagle'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临床确诊为Eagle's综合征的84例行茎突截短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结论:经茎突过长和方向异常是咽喉,头面颈部疼痛的常见原因,扁桃体窝触到茎突或诱发疼痛症状和X线检查示茎突过长可明确诊断,茎突截短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茎突综合征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突综合征又名依格尔综合征(Eagle syndrome)、茎突神经痛,此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导致与邻近血管、神经相抵触,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和唾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由于此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又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我院近10年来共误诊茎突综合征28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及2014最近两年检查的42例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三维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 mm,螺距为1,用MIP及V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42例患者的三维成像图像(MIP、VR图像)均清晰显示了茎突全貌及影像表现。结论 MIP及VR重建方法的结合应用并参考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能极大提高螺旋CT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准确诊断,对临床提供疾病诊断及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00例茎突过长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茎突过长综合征100例,男32例,女68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方法、茎突长短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误诊为慢性咽炎78例,误诊为咽部异感症8例,误诊率86%,茎突最短27mm,最长56mm,平均长34mm。结论:本病易误诊,通过咽部触诊,X线摄片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娟 《吉林医学》2011,(34):7308-7309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做X线数字断层融合检查,其中有7例做了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有11例患者茎突过长超过2.5 cm,有4例患者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直观显示颞骨茎突,较平片具有明显的优势,方法易掌握,较CT费用低廉,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改进扫描技术后对人体茎突的显示、观察及测量,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螺旋CT并改进扫描技术对48例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的患者扫描,后重建原始数据,再多层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观察、测量茎突的形态、长度、粗细、倾斜角度及发育变异等内容.结果 48例患者的双侧茎突均得到完整、清晰的显示,茎突长度2.7~6.8 cm,其中>3 cm者42例,双侧茎突均过长者30例,左侧茎突过长者8例,右侧茎突过长者10例,向内向前倾斜角度>40°者17例(侧),向内向前倾斜角度<20°者9例(侧).结论 经过改进后的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人体茎突的显示及测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最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小兵 《中外医疗》2009,28(34):185-185
目的吸取误诊教训,提高对茎突综合征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茎突综合征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找出误诊原因,并借助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论要熟悉茎突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提高警惕性,发现可茎突综合征病人,及时做医学影像检查和咽部触诊。  相似文献   

20.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茎突综合征又称Eagle综合征,Eichen综合征和茎突过长症,发病率约为1.6‰[1].其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本研究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