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杭州市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费用与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费用和效果,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的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腹透者花费的年透析费用和因透析发生的年总医疗费用低于血透者;(2)腹透者可以间隔较长的时间到医院就诊,对于患者的治疗比较方便;(3)腹膜透析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优于或至少不低于血液透析;(4)腹透并发症住院率高于血透。故建议积极推广腹膜透析,同时提高腹膜透析服务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自 1978年首次报告后被公认是一种符合生理性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 ,但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 ,例数的增加 ,腹透病人并发腹壁疝的问题日益突出 ,有时处理不当可使患者失去腹膜透析的机会。处理腹膜透析并发的腹壁疝需肾内科医师与普外医师的共同合作。充分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处理腹壁疝关系到患者能否长期坚持腹透的问题。1 临床资料自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共开展持续性不卧床腹透 (CAPD) 77人 ,共发生腹壁疝 10例 ,发生率为 13%。临床诊治情况 :⑴切口疝 :共 3例 ,均为男性。发生于CAPD治疗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腹透液培养的致病菌及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51例患者腹透液培养阳性,阳性率高达81.0%。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球菌37例,革兰氏阴性菌11例和真菌3例。3例真菌感染患者拔管后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死亡,2例改用血透治疗。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提高腹透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有助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改进和无菌操作培训和教育的深入,腹膜炎的发病已大大降低,而腹膜透析失超滤作为腹膜透析的长期并发症,日益显得突出,它不仅影响着腹透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它危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居家治疗的便利性,成为越来越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感染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透技术失败、转为血透治疗的重要原因[1]。研究表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多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接触污染引起[2],因此,腹膜炎的预防问题一直以来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2006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关于培训的指南强调,  相似文献   

6.
宋广艳  袁莉 《工企医刊》1996,9(1):103-104
腹透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肾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将腹透液自腹透管注入腹腔内,用腹膜代替肾小球的滤过膜,通过腹膜的弥散及滤过作用,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及多余的水份滤过到透析液中,从而减少各种毒性反应及水肿。是目前治疗肾功能不全,延缓病人生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腹膜透析的始终都离不开护士的参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插管前的护理 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清除其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多数患者在透析前对透析不甚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护士要耐心加以解释。向病人详细讲解有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两类,但血透技术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远高于腹透。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两种透析效果、费用及补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卫生经济学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腹膜平衡试验 (PET)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确定腹膜溶质转运特性的方法 ,而长期腹膜透析 (PD)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应以患者腹膜运转特性为依据。作者对 2 2例腹透病人根据PET结果并结合尿素清除指数 (KT/V)和肌酐清除率 (Ccr)指导临床对病人腹透处方予以相应调整。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 2例腹透病人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9例 ,年龄 33~ 77岁 ,平均 (5 7 2± 11 7)岁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4例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 4例 ,糖尿病肾病 (DN) 2例 ,间质性肾炎 1例 ,痛风性肾病 1例 ;腹透时间 1~ 90月 ,平均 (37 3…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结构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较血液透析简单、方便,所需费用少,适合于基层、门诊及家庭透析,更符合病人的生理要求。因此目前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抢救中毒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腹膜透析需要反复更换透析液,容易造成接触或空气污染,引起腹膜透析最主要并发症腹膜炎。反复发生的腹膜炎成为长期腹膜透析的主要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透析管装置进行了多种改进,如国内的闭式灭菌连接器,光化学反应器。国外的Y型接头,全自动腹膜透析机等。上述设备对袋装腹透液的设计有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了解腹膜透析的一般知识及意义。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腹膜透析中更换透析液方法、无菌技术、导管护理、饮食知识等。可以独立正确地完成居家腹膜透析操作。激发病人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健康的心态,树立自我价值感和坚持腹膜透析的信心。方法:采用书面形式教育、多种方言录音宣教、示范式教育、阶段式教育、病友之间集中学习教育、建立网络教育等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操作护理干预;并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及试卷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病人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可以正规操作;正确预防及观察并发症;部分病人与护士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腹膜透析操作的交流,减少回访时出现的语言表达不清。结论:加强对腹膜透析病人在住院期间规范健康教育及居家腹透全程跟踪指导,保证病人坚持长期有效透析,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可以更早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腹膜透析植管术后临床路径的运行,合理降低医疗成本。方法75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腹透机组、传统护理组(拆线后组)、临床路径组,比较三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临床路径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治疗费用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的患者能够进入临床路径。结论推荐腹膜透析植管术后临床路径为:术后3d开始行IPD治疗,腹透液初始剂量500~1000ml,逐渐加大剂量至2000ml后改为CAPD治疗,同时腹透护士进行健康宣教,至患者能够独立操作后出院。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临床路径:1、年龄大于70岁;2、糖尿病合并肥胖。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全球的PD患者>12万[1].自1976年Fried等[2]首次开展腹膜透析以来,随着透析管路和腹透液的改进,腹膜透析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发病率也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患者退出PD及死亡的主要原因[3],直接影响了患者透析疗效[4],也影响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笔者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治疗及护理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伍刚  彭佑铭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55-135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方法改进后对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9年4-12月腹膜透析置管方法改进后的手术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1992年1月-1994年3月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131例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腹透置管成功后一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方法改进后可改善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技术的提供和使用两方面分析腹膜透析(腹透)和血液透析(血透)两种常见终末期肾病治疗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公平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整理等定量研究方法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腹透和血透患者生存质量近似,但腹透患者治疗不充分现象较血透普遍,64.9%因经济原因减少治疗次数或透析量,同时腹透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较重,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74.1%,大于血透患者(60.1%).结论:认知、资源、经济、管理和政策五方面因素严重影响腹透技术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采用血透或腹透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血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及LP(a)。结果 尿毒症患者CHO,TG,LDL,ApoB显著上升,而HDL和ApoAl明显下降,尤其腹透后明显,而血液透析与非透析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已发生紊乱,腹膜透析后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对尿毒症透析和非透析患者同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也称持续非卧床式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用方法。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寿命随着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明显延长,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悲观,失望,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躯体化症状,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与自杀。而病人的情绪状况,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腹膜透析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水平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血浆肌酐(D/Pcr)比值结果分为高/高平均转运(D/Pcr≥0.65,A组)和低/低平均转运(D/Pcr≤0.64,B组)各15例.分别在透析1月、6月、12月以腹膜平衡试验(PET)判定腹膜转运功能,测定腹膜的肌酐物质面积转运系数(MTAC)以及超滤水平(UF);检测患者血清和腹透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糖类抗原125(CA125)、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透析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和腹透液IL-6、CA125、CRP和VEGF均逐渐增高;透析6个月和12个月后,B组患者腹透液IL-6、CRP和VEG及PET均低于A组,MTAC和UF均高于A组;透析12个月后,B组患者血清IL-6和CRP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和12个月,A组PET逐渐增高、MTAC和UF逐渐降低;透析12个月,B组MTAC和UF均低于1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功能下降患者IL-6、CRP及VEGF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机体微炎症影响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透析,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到医院去进行血液透析。其实还有一种可以在家中自己进行的透析方式,即腹膜透析。这是一种不同于血液透析的透析方式,它利用人体的腹膜,通过药水(腹透液)交替使用排除多余水分代替肾脏排泄废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重症肾衰患者在初次透析时,选择血透、腹透的疗效、利弊,为更好地选择透析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从1998年至2001年我科收住的25例重症肾衰患者急诊透析疗效,按年龄、疾病分层分析。结果:血透与腹透疗效相似。但血透心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腹透,腹透并发高血糖及营养不良高于血透组。结论:对有高血压III级、冠心病、房颤、室早者易早期进行腹膜透析;对有营养不良、高血糖未控制的患者易早进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相关原因的分析,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2011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腹透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分在透和退出两组,统计他们的性别、原发病、付费方式、退出原因,χ2检验法分析不同付费方式、不同性别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58例,退出37例,转肾移植9例,退出率为35.58%。退出组医保患者比率低于在透组(P<0.01),女性比率高于在透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和死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血管事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经济困难、女性等因素均容易导致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