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5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同时设对照组58例,对两组的疗效及治疗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刺组在疗效和治疗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强度、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奇散加减与单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一奇散方加减)87例和对照组(单用西药)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1%)显著高于对照组(50%)。提示:本方通过从风、痰、瘀综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管神经性头痛采用中医辨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书培 《求医问药》2014,(21):285-286
目的:探讨用依那普利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我院用甘露醇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依那普利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依那普利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情况。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常常在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针灸科等科室辗转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西药物、针刺等,但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近年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称之"偏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和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笔者运用牵正散加入祛痰、活血化瘀之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为寻求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更佳治疗方法,笔者搜集整理了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应用广泛,尤以针灸治疗最为突出,如毫针刺、针灸并用、针药结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和刮痧等。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绿色健康、疗效持久、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度较高和配合度较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医院自制制剂镇痛宁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镇脑宁胶囊治疗,两组用药一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肝潜阳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缓解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和血浆黏度(PV)]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BV、HBV和P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109-1110
目的:探讨西比灵与地巴唑联合使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仅接受西比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口服地巴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发病频率均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与地巴唑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状况及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各80例。结果:针刺纽、中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88.75%、9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辛香止痛吸入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香止痛吸入剂系由丁香、细辛、川芎等药物组成,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我们用以治疗3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60例病人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病例选择根据卫生部药政局(95)ZL57号文制订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60例病人均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疼痛部位在前额、额、颠顶、后枕或左侧、右侧变化不定。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头痛发作及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全部病人经神经内科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血瘀型头痛。表现为头痛或胀痛。痛有定处、压痛、拒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合用活血祛风通络汤与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选取3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190例,Ⅰ组单纯接受活血祛风通络汤用药,Ⅱ组在上述用药下合用针灸治疗,对该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情况作评估。结果:①组间总有效率:Ⅱ组为85.3%,与Ⅰ组的57.4%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②组间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Ⅱ组相比Ⅰ组均显著改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合用活血祛风通络汤与针灸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相对更理想,更利于头痛症状的缓解,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舟裕  牛垚飞 《中医学报》2019,34(4):804-807
目的:观察搜风清空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搜风清空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及谷维素片、卡马西平片,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每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头痛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清空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翟慧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84-1385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联合地巴唑,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于中医“偏头痛”范畴,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进展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60例,服用西比灵胶囊。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颅内血流动力学角度来探讨整脊手法治疗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机理并探讨整脊手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且最终入选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按入选病例的顺序随机分整脊手法治疗组、常规推拿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研究。结果经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TCD数据比较显示治疗后血流速度增加。结论整脊手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