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0月—2012年5月治疗的严重眼外伤(眼球穿通伤)患者46例(共46眼)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一期缝合伤口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以此评价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一3年,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情况(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萎缩)及眼球情况(萎缩、感染)。结果经治疗后,46只眼中,有30只眼(占65.3%)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内异物全部清除,视网膜复位率达到77.7%,眼球萎缩5只眼(占10.8%)。结论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眼球前后段的外伤,尤其是爆炸伤,同时可伴有眼内异物、角膜穿孔伤、角膜异物、角膜水肿、晶状体破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内感染等。如先行角膜移植术,3~6个月后再行玻璃体、视网膜的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玻璃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收缩,导致严重的后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6年.视网膜复位66跟(98.5%),视力提高45眼(67.2%);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60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裂孔未闭和新裂孔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视力下降的原因是黄斑部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刚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手术之一[1].由于该手术较为复杂,对眼球组织损伤较重,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  相似文献   

5.
<正>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巩膜外环扎术和视网膜冷冻术。自2004年我院采用玻璃体切割,利用长效气体和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上,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临床资料我院眼科自2004年3月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视网膜脱离实施玻璃体切割加长效气体或硅油注入术  相似文献   

6.
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器械的更新,促进了玻璃体视网膜显微眼科手术的发展。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病变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唯一有效的方法。现总结我院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4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球破裂伤的一期治疗措施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5例(25眼)眼球破裂患者首先用会师法缝合裂口,C3F8气体+爱维恢复眼压,择期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5个月以上,24眼获得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24眼视力改善或提高(视力光感~0.3),1眼视网膜在取出硅油后再次脱离,患者放弃手术.结论 眼球破裂伤治疗中,正确的一期处理,适时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眼球的稳定、术后视力的恢复及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Machemer等开始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以来,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1]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但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多种多样,病情千变万化,玻璃体切割显微操作也较复杂,对手术装备和术者经验均要求很高.过氟化碳液体(以下简称LPFC)是一种高碳液态氟化物,因其具有比重大、黏度低、无色透明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PVR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吲哚青绿(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染色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后,不同浓度ICG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兔25只,体重2~2.5kg,2个月龄,雌雄不限。从中随机选取5只家兔,作为手术空白对照组(10只眼球)。根据人眼手术中实际应用ICG的浓度,实验分为0.025、0.25、2.5和25g/L4个不同浓度组,每组5只家兔(10只眼球)作为实验组。手术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均行模拟人眼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实验组行ICG染色ILM,空白对照组用平衡盐溶液做对照。所有实验动物术后14d摘取眼球制作光镜标本,低浓度组(0.025、0.25g/L)眼球制作电镜标本,观察拍片。结果ICG染色ILM玻璃体切割术后,光镜观察低浓度组,视网膜结构仅见轻微改变。高浓度组(2.5、25g/L)视网膜结构改变明显,感光细胞内外节水肿严重,空隙增大。内外核层极性紊乱,内外丛状层变薄。电镜观察0.025g/L组仅见内核层少许细胞胞质水肿,0.25g/L组可见内外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变。结论ICG染色ILM玻璃体切割术后,ICG对视网膜的结构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二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钉子所致眼球贯穿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收治的6例钉子所致眼球贯穿伤患者,Ⅰ期行球内异物取出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头孢他啶及万古霉素各1 mg,Ⅱ期行玻璃体切除术,依据患者病情联合行白内障摘除、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等,对手术效果分析、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Ⅰ期顺利取出钉子、无眼内炎。最后一次随访时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眼最佳矫正视力>0.1,4眼因角膜白斑最佳矫正视力0.01~0.1。结论二期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球因钉子所致眼球贯穿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南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3,(5):176-176,178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体手术在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疾病及眼外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行玻璃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后,术后视力提高198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5例。眼球萎缩2例。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晶状体及眼外伤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器械的更新,促进了玻璃体视网膜显微眼科手术的发展,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前膜剥离、重水置换、气液交换、眼内激光光凝、眼内充填术这些手术的开展,使得以往认为无治疗希望的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有了复明的机会,由于手术对眼球干扰大,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使眼科护理面临新的挑战,现对68眼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严重眼外伤常伴有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等合并症,造成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眼球萎缩及眼球丧失的后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为严重眼外伤救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48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严重眼外伤患者46眼,男31眼,女15眼。其中,眼球穿通伤36眼(角膜穿孔伤7眼,角巩膜穿孔伤13眼,巩膜穿孔伤16眼);眼球钝挫伤10眼。年龄6~67岁,平均26.7岁。眼内异物13眼,其中金属异物8眼,非金属异物5眼,异物位于玻璃体腔内、视网膜表面及视网膜下。合并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治疗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中的方法。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3例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患者,在切割玻璃体后段前首先行异物钳或手持电磁铁取出异物,然后彻底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3例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22例异物取出顺利,1例异物坠落导致视网膜脱离.结论 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在切割后段玻璃体前先行异物取出,可有效避免锐性异物坠落伤及视网膜,导致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89例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护理的健康教育,了解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特殊体位的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89例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患者通过特殊体位护理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治疗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对患者做好特殊体位的健康教育和特殊体位的卧位方法,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有效的卧位,以便患者术后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卧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21例(21眼)PDR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随访2~23个月,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8眼,脱盲率43.7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PDR的病变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术后视力是否改善,故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90-2991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是眼外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眼球顿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眼球开放性损伤或眼内异物直接损伤视网膜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及各种眼外伤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由于严重的眼外伤同时造成眼部多组织严重损伤和破坏,使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预后较差,常导致伤眼的视力功能的丧失甚至眼球萎缩,因此,手术前后合理、到位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及时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预防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郝晓艳  王鲜 《贵州医药》2010,34(8):728-729
眼外伤患者中伴有视网膜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外伤异物可以导致视网膜穿孔,眼球内大量积血机化后牵拉可引起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由于还同时伴有眼球内其它组织损伤,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合并有视网膜损伤的眼外伤患者24例,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月,经I期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后段异物72例,对手术前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I期玻璃体切割异物摘出率为100.00%。术前62.50%患者视力〈0.1,术后视力≥0.1者56例(77.78%),≥0.5者19例(26.39%),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玻璃体腔积血者1例;6例(8.33%)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网膜均复位。结论 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具有异物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前挫伤特别是重度眼球挫伤,可导致多种眼内结构损伤,严重的眼前节拗伤如角膜上皮损伤、前房出血、玻璃体出血等,往往掩盖了视网膜的伤情,一般眼前节损伤恢复后视网膜损害情况才能窥清,预后不太理想.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42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